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仇满灭满史前巨炮


导语:朱见深干得最狠的一件事就是“成化犁庭”,解释来说就是:“成化”是朱见深的年号,“犁庭”比喻彻底摧毁对方,“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成化三年(1467年),朱见深下达彻底剿灭建州女真的命令,要求: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很不幸,这场御驾亲征的战果是——惨败。大明京师20万精锐全军覆没,皇帝被俘,众多大臣战死。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好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带领仅剩的士兵,守住了京师。这场惨败,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使当时明朝核心军事力量损失殆尽,帝国实力大大受损。

“成化犁庭”发生的原因?

女真部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当时由明成祖设立的建州三卫进行管控。但是由于朝廷放松了对辽西平原的管控,导致蒙古部落日渐渗透,京师至辽东重镇一线只有狭长的锦州防线进行保障和联系。

当时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名为爱新觉罗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也就是说名义上,爱新觉罗氏也是明朝的臣子。

但是明朝对游牧民族部落实施经济控制,对边境贸易有意无意地调整规模,草原部落时不时会处于缺衣少食的困境。作为部落首领于是1466年,入侵三道关,伏歼明都指挥使邓佐。后,又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基本把辽东都抢了一圈,史料记载,董山部杀掠边民多达10万余人。

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首领,区区建州卫都督同知,也敢犯我大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脸面何在!

“成化犁庭”始末

过程:兵分三路,朝鲜夹击

在廷议中,主战的汪直占据上风,明宪宗甚至将主和派下狱,足见其开战的决心。朱家子孙,很好地继承了朱元璋敢作敢为的脾性,所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发扬的淋漓尽致。

1467年9月,明宪宗下令明军打秋风,手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由靖虏将军赵辅率军五万,分兵三路:左路出浑河、柴河越石门、土木河至分水岭;右路由鸦鹘关、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主力自抚顺经薄刀山、粘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古城,同时邀朝鲜出兵侧应。这个作战计划几乎就是萨尔浒之战的模板。只不过此时的明军战斗力还十分可观,尚未统一的女真部落毫无招架之力。

结果:绝其种类

根据汪直捷报中的记载也能够知道,

“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毁其巢穴”,

贼虏聚集在高山险峻的地势之中,据地利抵挡明朝官军的进攻,但是明朝军队还是将其攻破,焚毁了贼虏的巢穴。

一个月的围剿形同屠杀,女真人的鲜血和尸体浸透了白山黑水,明军斩首600余人(有说1700余人),俘虏240多人,董山本人也被生擒,后在逃脱过程中被杀。要知道,当时整个建州三卫也就六千兵力,一下被杀近三分之一,史载“焚荡殆尽,部落残破”,建州部落几乎被灭种。

史书记载:

“一夷而见逃,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这次清剿,以及上一年陈钺在反击女真入侵中取得的胜利,再加上成化三年赵辅的那一次,合计三次对女真的军事胜利,在历史上被称为“成化犁庭”。

为什么说明朝的“成化犁庭”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壮举?

一、成化犁庭是安抚国民的手段

当时的明朝在永乐大帝时期已经征服了东北地区,并且设置了建州卫,即女真族人自己来管理当地。然而由于土木堡事变的影响,明朝国威下降,建州卫首领开始频频入侵辽东地区,骚扰当地,造成辽东一带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女真人是宋朝金人的后裔,明朝时期有几个分部,靠近明朝边境的是建州女真,属于文明程度最高的一支。身为游牧民族,由于自身物资匮乏原因,又迫于每年要向明朝进行朝贡贸易,加上野蛮天性,就开始了抢夺的念头。

边境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居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自然天下太平。人间疾苦只有百姓最清楚,身为明朝子民,有掌权者保护,就是国泰民安。

明朝作为当权者,理应为边境居民的安定生活负责,所以便对女真族的骚扰情况进行了清剿。

二、成化犁庭是明代军队的战斗力象征

女真部族侵犯边境的时候,朝廷其实是有两个派系的不同方案的。一方主张教训,一方主张怀柔。而当时的明朝因为前端土木堡事件颇受挫折,正在军事力量上显示出弱气来,如果遇到骚扰还继续怀柔的话,会让人怀疑明朝的国力问题。

用武力去镇压边境骚扰,是军事力量上的较量,也是国威的展示。

明朝身为中央集中政权,对边境的围剿行动“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类似于屠杀了。而且当时派出大将赵辅带领五万军队,从多个方向对建州女真发起进攻,同时还命令藩属国朝鲜协同一起作战,最后斩首600余人,俘虏200余人,建州女真首领被当场处决。

三、成化犁庭是汉族政权的边疆政策

深受骚扰的边境居民生活潦倒,大明边疆状况堪忧,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很容易造成被蚕食的状况。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边疆采取两种政策:

一种是和平交往,史上留名的互市,就是这种形式的最佳表现;

另外一种就是武力对决,用金戈铁马说话,用沙场驰骋划定边疆。

战争的产生是为了政权,而政权稳定的情况下,就只有对外的战争了。

面对挑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善罢甘休,而朱见深本人就十分铁血手腕,针对边境的叛乱和女真人的劫掠,杜其穴空其巢的清剿,更是让女真部落元气大伤,足足几十年后才恢复。

女真人直至五代以后,才有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很明显,成化犁庭为大明江山稳固夺得了片刻的安宁。

总结:成化犁庭的军事行动,沉重打击了建州女真军事集团,它对维护国家整体和平,保障中华文明核心区的民生幸福具有重大意义。这场战争以后,建州女真消停了近百年时间。在历史上,它谈不上是多大的军事行动,史书对其也没有大书特书。但如果没有这次战争的话,明朝末年的难局,可能会提前百年爆发。


路之意


起因:游牧民族扰边



“成化犁庭”发生在明宪宗朱见深在位的第三年。由于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了二十万精锐,不仅京城三大营被缩编,明朝对九边重镇的防御力量也遭到弱化。女真部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当时由明成祖设立的建州三卫进行管控。但是由于朝廷放松了对辽西平原的管控,导致蒙古部落日渐渗透,京师至辽东重镇一线只有狭长的锦州防线进行保障和联系。

当时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名为爱新觉罗•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也就是说名义上,爱新觉罗氏也是明朝的臣子。但是明朝对游牧民族部落实施经济控制,对边境贸易有意无意地调整规模,草原部落时不时会处于缺衣少食的困境。作为部落首领,董山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毕竟部落要恰饭的嘛,首领需要为部落的男女老少整一口饭吃,既然朝廷不给,那就抢吧。于是1466年,董山为刚继任皇位的朱见深送上一份大礼——入侵三道关,伏歼明都指挥使邓佐。后,又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基本把辽东都抢了一圈,史料记载,董山部杀掠边民多达10万余人。



此时大明朝还没日薄西山,依旧倚仗“仁宣之治”的余威,尽管在与鞑靼人的交战中受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这只骆驼还没失掉它应有的水分和血气。朱见深二度被废太子,年纪轻轻便亲历国家危亡、父皇被俘被被囚,人间冷暖自知。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首领,区区建州卫都督同知,也敢犯我大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脸面何在!

过程:兵分三路,朝鲜夹击



在廷议中,主战的汪直占据上风,明宪宗甚至将主和派下狱,足见其开战的决心。朱家子孙,很好地继承了朱元璋敢作敢为的脾性,所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发扬的淋漓尽致。

1467年9月,明宪宗下令明军打秋风,手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由靖虏将军赵辅率军五万,分兵三路:左路出浑河、柴河越石门、土木河至分水岭;右路由鸦鹘关、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主力自抚顺经薄刀山、粘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古城,同时邀朝鲜出兵侧应。这个作战计划几乎就是萨尔浒之战的模板。只不过此时的明军战斗力还十分可观,尚未统一的女真部落毫无招架之力。



结果:绝其种类

此战毫无悬念,5万大军连同朝鲜兵势如破竹,很快直抵董山部落老巢。一个月的围剿形同屠杀,女真人的鲜血和尸体浸透了白山黑水,明军斩首600余人(有说1700余人),俘虏240多人,董山本人也被生擒,后在逃脱过程中被杀。要知道,当时整个建州三卫也就六千兵力,一下被杀近三分之一,史载“焚荡殆尽,部落残破”,建州部落几乎被灭种。

评价:种族灭绝,边境安定



成化犁庭是明王朝为稳定辽东局面,解决边患而跨境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此战意图明显,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通过打击一个女真部落,震慑整个辽东,直至萨尔浒战役之前,明朝都没有面临来自东北的巨大威胁,可以专心解决北面的蒙古侵扰。


春秋正义


明朝的史书明显被清朝篡改过,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成了无赖儿郎。被黑的最惨的,当属明宪宗朱见深。这个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当时朱见深差点让女真人灭族。女真人就是后来的满族,他们得了天下后,记仇着呢,把朱见深编排成了一个昏君。“犁庭”这个词,出自《汉书.匈奴传》,是说汉军攻灭匈奴,摧毁了他们的祭祖圣地龙庭,在这里指代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彻底扫荡了他们的巢穴。《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在朱见深当上皇帝的第二年(1466年),建州女真部族的首领爱新觉罗·董山,即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侵犯明朝林土,明朝总兵郑宏战败。1467年,建州女真入侵今日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战死。此后,建州女真连续入侵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董山率众杀掠边民多达10万人数。


面对建州女真的屡屡犯边,朱见深也是如此,丝毫不虚,正面硬刚,还下了格杀令,在朱见深登基后第二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在成化三年从一月到三月,连续两次侵犯边境,明朝指挥使邓佐在交战中中伏阵亡,而带领建州女真屡屡犯边的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史书中记载:“董山纠毛怜、海西诸夷,盗边无虚月”。


这种毁灭性的打击,真的就好像对一片长满花草的庭院,用牛拉着犁翻过很多遍一样,彻底把花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要很久才能长出新芽,所以当时人们把这次事件称之为“成化犁庭”。在这场战役以后,明廷面对女真扰边的情况采取了夷狄相攻、分而治之的战略。这就是后话了。


水墨鄂州


明朝的史书明显被清朝篡改过,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成了无赖儿郎。被黑的最惨的,当属明宪宗朱见深。这个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当时朱见深差点让女真人灭族。女真人就是后来的满族,他们得了天下后,记仇着呢,把朱见深编排成了一个昏君。


(明宪宗也算是明君)

“犁庭”这个词,出自《汉书.匈奴传》,是说汉军攻灭匈奴,摧毁了他们的祭祖圣地龙庭,在这里指代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彻底扫荡了他们的巢穴。《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朱见深当时给在辽东前线的总兵官下发的诏命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这道命令,等于是一道种族屠杀令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朱见深如此痛恨,一定要灭其种类呢?

明朝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开始衰落,对于边疆的控制力度开始减弱。这时,东北地区的女真不落开始不断地挑衅。

原本建州女真在黑龙江一带过着渔猎生活,总是被东海女真打压,只好南迁到现在的朝鲜边界。他们也聪明,懂得抱明朝的大腿,派出使节出使明朝。朱棣认可了这个部落的归附,就把他们就地安置。可是朝鲜人认为是明朝政府故意设置在边界阻碍朝鲜北进,所以当时的朝鲜也派出军队攻打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打不过朝鲜就向明朝求救。明朝就让这些人住在了现在的辽宁、吉林交界一带。这片土地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鱼米之乡,耕种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所以,明朝对于建州女真其实是有着再造之恩的。

(建州女真投奔明朝前后)

明朝边地官兵也存在大国沙文主义,抢夺女真贡品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在女真人势力尚未恢复元气的时候,女真人谨小慎微,仰人鼻息。过了数十年后,明朝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国力衰弱,而此时建州女真部出现了知道很有计谋的首领爱新觉罗.董山,这位正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当时任建州右卫都督同知,建州女真的战斗力达到了空前的强大,屡次侵犯明朝。

朱见深刚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也就是1466年,董山就开始侵犯明朝领土,明朝总兵郑宏战败。1467年,建州女真侵入了今天新宾苇子峪镇三道关,明都指挥史邓佐在双岭中女真人的埋伏战死。后来,董山连续侵入连山关,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董山侵入明朝边境,无非就是掠夺财务。史料记载,董山率众杀掠边民多达10万。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当上皇帝的朱见深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对东北实施打击报复。原本朝廷出兵都是大事,要朝廷公议,自然会有主战主和两派。不过,当朝廷派汪直巡查过后,认为其反复无常,野蛮凶暴不知恩德,明朝就此坚定了出兵剿灭建州女真的决心,并且称呼其为建奴。


(犁庭扫穴的明军)

1467年9月份,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命令写很有特点,“捣其巢穴,绝其种类”。“绝其种类”四个字基本就算是种族屠杀令了。当时,朝鲜还是明朝的藩国,朱见深决定两路夹击,急令朝鲜出兵。这样很快就将建州女真打败,董山被杀。史料记载,明军此战斩首1700多人,其余都流放外地,建州老营被付之一炬,部众尸横遍野。建州女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人口濒临零点。

一般战斗中,会有很多情况收割不到首级,首级数与真实损失数的比例会有1:8左右,因此,建州女真的损失数应在万人左右。这对于建州女真的打击是致命的。直到一百多年后,努尔哈赤时,建州女真才逐渐恢复元气。而此时的所谓元气,也远远没有达到董山时的势力。

(久必成祸的建州女真)

明朝此次出兵东北,如雷霆重击,在建州女真刚刚兴起事就立刻施加军事打击,使得东北地区长期不能形成独立的分离势力,确保了明朝东北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后来,万历年间,建州女真再次恢复时,明朝依然有几次时机扑灭他们,不过明朝东北地区的主政军官李成梁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却在不经意间一手养大了示弱藏拙的建州女真部落。李成梁去世仅仅三个月后,建州女真即发布“七大恨”,誓师讨明。


而知而行的历史


“成化犁庭”是明朝成化年间对东北建州女真的一次军事打击,我们平时看战争史时,经常会遇到一个成语叫“犁庭扫穴”,意思就是彻底摧毁敌军,还有一个表达意思就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成化犁庭”就是当年对建州女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打击。

虽然很多人对“成化犁庭”并不了解,但这次军事行动对于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大明王朝来说至关重要,说是一次壮举并不为过。

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北伐,但土木堡之变后,明军损失惨重,虽然在于谦的主持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经此一役,明朝丧失了对北方蒙古诸部及东北女真人的威慑力,他们都在伺机而动,准备随时侵犯大明边境。

英宗驾崩后,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年号成化,是为明宪宗,朱见深虽然也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纵观他的一生,还是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他即位后平反于谦等人的冤狱,恢复代宗帝号,多次减免灾区赋税,尤其是几次对外用兵,极大的震慑北方蒙古人及东北女真人,有效的维护了边疆的稳定。而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的两次出兵东北,就是众多对外用兵中最具成效的两次。

在介绍对女真用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背景。

当时东北地区是女真人生存的地方,而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则为建州女真,永乐年间,朱棣在那里设立建州卫,建州卫首领由女真人自己出任,后来为了缓和建州女真内部的矛盾,朝廷又从建州卫中分出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自此,建州女真便分成建州三卫,对于建州三卫,大明朝廷可以说是非常照顾了,不仅帮助他们开发辽东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还开设马市,给予建州三卫经济援助,在大明朝的帮助扶持下,建州三卫的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然而对于大明朝的厚恩,建州三卫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

正统时,建州卫指挥董山,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景泰中,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

自正统年间,建州三卫便时常联合蒙古人入侵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建州左卫首领爱新觉罗董山,更是时常率兵南侵,造成大明边民大量死伤,面对董山的侵略,朝廷一开始是还是以招抚笼络为主的。

给赐时,又自行要请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不一而足。朝廷皆给之

董山要什么,朝廷就给什么,可是朝廷越是如此,董山的野心越大,朝廷对董山的放纵最后只能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女直侵寇,依然不止”。

面对董山的愈发放肆,朝廷不再选择纵容,而是决定扫荡犁庭,彻底解决这一祸患,成化三年,明宪宗下诏出兵建州女真,要求明军“毁其巢穴,绝其种类”。

可以说,明宪宗的要求就是要彻底灭绝建州女真一族,为此明军分兵三路迅速出击,直扑建州三卫驻地,同时明宪宗令朝鲜出兵予以配合,力图两面夹击达到“绝其种类”的目的,对于这个要求,朝鲜自然很乐意效劳,毕竟一来明朝是自己的宗主国,二来朝廷与建州女真本就有土地之争。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建州女真一千七百余人,俘获无数,董山亦死于此次围剿,此役过后,建州女真元气大伤,但明军依旧没有彻底消灭建州女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董山死后,建州女真群龙无首不得已而投降大明并决定继续向大明朝廷进贡,于是朝廷这才决定撤军。

但十年之后,建州女真死灰复燃,他们再次与朝廷决裂,于是在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明宪宗决定再次出兵痛击建州女真,这一次带队围剿建州女真的便是著名大太监,西厂都督汪直(也就是谋电影里雨化田的原型),汪直此人在史书中是声名狼藉,但此次出兵围剿建州女真却显示出了他的统兵能力非常之高,明军十月出兵,此时正是东北天寒地冻之时,但只用了两个月,汪直便取得大胜,在给朝廷的奏报中,汪直如此说道:

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

可以说此次出兵,是一次典型的长途奔袭战,当时东北正值大雪时节,本来建州女真隐没于白山黑水之中难以找寻,但汪直却只用了半个月便寻到他们的行踪予以痛击,这其中汪直统领的西厂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他们对情报的成功搜集才能令明军精准的定位到建州女真的老巢。

经过成化年间的这两次打击,建州女真彻底没落,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建州女真一直都不再威胁大明东北边境,然而世事无常,一百年后,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再次起兵反叛朝廷,而这一次腐朽的大明王朝已然没有了当年的实力,努尔哈赤敲响了大明王朝灭亡的丧钟。


咸鱼闲聊


引言:

1619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大洋彼岸的美洲陷入血腥屠杀和人口迁移的浪潮中,一批又一批的黑奴被关押在潮湿阴冷的船舱里,伴随着洋流的涌动,进行着肮脏到令人厌恶的地下贸易。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政权慢慢地发生着颤动,这一年大明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决定庞大帝国衰落的决定性战役—萨尔浒之战,就爆发在寒冷坚硬的辽东大地上。这一年是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的第三年,象征着帝国气运的颓废节点,以至于民间流行起“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的说法。对于萨尔浒战役我们不做过多赘述,自此后金政权趋于稳定繁荣,最终借着山海关的便利,涌入风华燃尽的紫禁城。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明朝于成化年间对建州女真一次毁灭性质的反攻战,它就是引起明史学家深度重视的“成化犁庭”。和萨尔浒战役引起的嗟叹和惋惜截然不同,成化犁庭对于当时的明朝是宣扬国威的象征,具有杀鸡儆猴般的威慑力。


东汉王朝的班固,曾奋笔疾书地在《汉书.匈奴传下》里写下荡气回肠的一句:“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龙庭是匈奴祭祀天地神灵的祭坛,更是军政一体的大本营,发号施令的单于所在的政权中心。班固所书,正是犁庭扫穴这句成语典故的由来,用来比喻扫清敌人的巢穴,做一次全面式的针对性扫荡。

一、成化犁庭的背景

在讲述缘由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明朝的作战对象,深受农耕文明熏陶影响的建州女真,这支容易引起认知混淆的“金人后裔”。

谈及建州女真有没有金国女真人的血统,答案不言而喻,在遭到南宋王朝和蒙古帝国的夹击后,存在百余年的金国宣告灭亡,女真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屠杀。

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逐渐迎来西伯利亚的原始部落民族,通古斯人、胡里改人、汉人、少部分存留的女真人多民族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民族。女真族名存实亡,所谓的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只不过是顶着女真族的名号。

彼时的建州女真,最接近明朝的边境,加上农耕条件还算不错,农耕程度高,相对于其他部落的渔猎文明,建州女真只强不弱。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管理建州女真,明帝国采取类似于三权分立的方式,将建州女真分为三部分,封各自首领一个朝廷官职,希望能够分化建州女真内部,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建州三卫。

或许是实力带来的底气,建州女真开始表达对明朝设立的朝贡制度体系的不满,嚷嚷着要求提高入贡的关东货物和朝见使者的数量。继而,建州女真频繁侵扰边境,掠夺边民的粮食财物,就连附属国地位的朝鲜都不放过。

尤其是在遭到明朝官方明确拒绝后,建州女真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索性撕破脸皮,光明正大地劫掠钱粮,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明帝国的权威。

二、帝国态度的前后差别

一封封加急奏折送到时任明帝国第八位皇帝的朱见深手里,考虑到建州女真的猖獗,明宪宗朱见深决定召开一次紧急军事会议,用来处理对建州女真的回应态度。无论是哪朝哪代,每当遇到棘手的军事问题时,朝堂势必要分成两派,一派故作沉思状地主张理智对待,一派情绪激动地力陈边境侵扰的利害。

望着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争论不休,明宪宗朱见深不得不权衡利弊,仔细掂量掂量,确保建州女真的祸患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安抚还是剿灭?

主和派举例的澶渊之盟,辽宋结好,百年相安无事,主战派则指出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严重挫伤了大明帝国的威严和震慑力。

考虑到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盐、布匹诸如此类的必需品匮乏,朝廷对朝贡的货物数量又有明显限制,部分朝臣倾向于安抚,给予建州女真一些优惠。

最终明宪宗朱见深还是选择了前者,给建州女真一点颜色看看,这也可以看出明宪宗对边境侵扰问题持主战态度。

三、明清两代的渊源

明宪宗的一记重击,巧合的是,闹事最厉害的是建州卫首领李满住和建州右卫首领董山,这两个人是清朝皇室的祖先,董山就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1467年,在数万明军浩浩荡荡出动的同时,明宪宗下令要求朝鲜出兵,联合夹击建州三卫的女真兵。这一年的九月份,李满住及古纳哈父子双双被擒,由于李满住之前叛降不定,时而归降时而反叛,故此明军和朝鲜军队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杀。短短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战果颇丰,剿灭六百三十多名女真兵,俘虏二百四十名女真族民,建州右卫首领董山则在朝贡回来的途中,被明军设计斩杀在住所里。

经过这场斩首行动,建州女真元气受损,暂时消停了十多年。好景不长的是,等到建州女真稍微恢复点元气后,再次以朝贡限制的理由侵扰边境,猖獗程度较往前更高。

四、成化犁庭,正式出征

要不要继续发动战争?这是件需要衡量的事情,为此明宪宗决定派出亲信汪直,专程跑到辽东调查一番。

时任兵部侍郎的马文升素来和汪直嫌隙不小,在此之前,汪直心腹辽东巡抚陈钺误杀女真贡使,致使辽东兵事有增无减,从而马文升向京城递交的奏折,多半涉及陈钺。

心怀不满的汪直趁此机会,大力宣扬建州女真的祸患,弹劾主张安抚的马文升,表示辽东边事的起因是马文升禁止边境贸易。

尽管马文升极力否认辩解,还是被押进锦衣卫审讯的诏狱,此后数年颠沛流离,直至六年后才被重新启用。当然,汪直的奏章也坚定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决心,自土木堡之变后,也该扬一扬大明的国威了,明朝决定对扰境的建州女真下达诛杀令。战令诏书引人注目的只有八个字:“捣其巢穴,绝其种类”,这无疑是对建州女真的再一次重大反击。

1479年,寒冬腊月的时候,朝廷捷报频传,虽然建州女真借着险峻地势据守不动,但明军最终凭着以众敌寡的实力,顺利攻破女真营寨,俘虏斩杀近两千余人。

五、总结

这次大捷加上十三年前的斩首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作成化犁庭,这是明朝军事史上的一次光辉战绩,彻底对建州女真军事集团进行了一记沉重打击。

从军事战果来看,成化犁庭的确算不上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时的建州女真还未成型,远远达不到清初八旗兵的实力。

许多人喜欢将成化犁庭看作证明明朝比清朝实力强大的证据,明朝灭亡源于内忧外患,清军有趁人之危之嫌。这虽然这有夸大臆想的成分,但建州女真消停了近百年,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就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战绩比较,它或许不值得大书特书,可它带来的边境安定和立威效果却是尤为明显。

漫长复杂的战争史里,这场战争也许不够惨烈,不够浩大,不够知名,但它达到了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回报,这更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亮点之一。


夏目历史君


成华犁庭指的是明宪宗时期,明朝发动的三次针对建州女真入侵的反击行动。建州女真是清朝统治者的先祖,在明朝成化年间,建州女真经常南下掠夺人口,强迫明朝边境百姓成为他们的奴隶。当时建州女真的人口还比较少,兵力还不足以威胁到强大的明朝。明朝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出兵攻打建州女真,后来由于建州女真过于蛮横,明朝被迫发动了对建州女真的扫荡。

明宪宗下的命令是:扫荡他们的巢穴,将他们斩尽杀绝。当时建州女真还处于部落状态,女真人主要依靠着打猎为生,身体都非常的强壮。明宪宗力排众议派遣数万军队对女真发动了第一次扫荡,女真部落遭到巨大损失,明朝军队斩杀数百人,摧毁了大量女真部落的营寨,救回了被掠走的边民一千多人。

很多人看到这个战绩,会认为明朝军队的战绩非常一般,实际上在努尔哈赤起兵初期,女真的军队一直都很少,女真内部的战争往往是以几十人的械斗为主。因此明朝杀死数百名女真人,已经对女真部落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后来明朝边境军官再次扫荡建州女真,将女真部落打的十几年不敢入侵明朝。到了明宪宗统治晚期,建州女真再次兴风作浪,这次明朝的大太监汪直力排众议,亲自前往辽东调遣军队讨伐建州女真。

汪直继续实行明宪宗的策略,俘虏斩首了建州女真一千多人,因为明朝计算斩首的规定严格,建州女真实际损失人数要远大于一千人。汪直扫荡建州女真之后,建州女真几乎被灭族,过了一百多年才恢复过来元气。成华犁庭三次征战都以胜利告终,虽然杀敌的人数不多,但是这三次征战打垮了建州女真,为明朝赢得了一百多年的安定,其历史意义非常大。不过由于建州女真的后人建立了清朝,汪直和明宪宗都被清朝“黑化”,成华犁庭的很多史实都已经无法找寻。


军武小咖


犁庭就是用牛拉着犁,把地翻一遍的意思。成化犁庭,说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对建州女真的一次重大打击,差点就把建州女真灭族。

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名叫董山,当时建州右卫同知。董山很有计谋,此时建州女神部落的战斗力已形成规模,屡屡侵犯明朝边境。朱见深刚登基,董山就来侵犯明朝领土。当时手边的总兵战败,董山连续入侵抚顺,铁岭、宁远等地,这一次董山掠杀边境军民高达10万人。

年轻气盛的朱见深坐不住了,他决定给董山点颜色看看,要给予强力反击。这一次朱见深派出。亲信太监汪直督战,同时还命令,藩属国朝鲜协同作战。

早在明成祖时期,明朝就已经开始对东北进行管理,但不是直接管理。同时明朝的朝贡交易制度十分不友好,对于少数民族的朝贡次数和朝贡数量都有严格要求。这有限的资源交换,并不能满足女真的日常生活,他们也就屡次侵犯明朝边境抢夺物资。

朱见深下达的作战命令,明确提出“捣其巢穴,掘其种类”的目标。可见朱见深是铁了心,要将女真铲除。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下,董山很快就兵败被杀。据记载,明朝军队斩首1700多人,其余都流放外地。女真部落老巢建州老营,也被一把火烧光。建州女真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人口濒临几乎灭绝的状态。

这一战,让建州女真很久都没缓过来,直到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崛起后,才逐渐在对明朝的战争中占据上风。


老虫


壮举应该谈不上,就明朝国祚而言,这一次对建州女真的打击算是抑制了女真民族的发展,延缓了被女真族灭国的时间,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抛开明朝内部农民起义的影响,后金对明的战争可以借鉴楚霸王的那句名言,即女真虽三户,亡明必女真,因为不可回避民族或者家族仇恨对战争指向性的影响。

明朝、建州女真、朝鲜的三角恋

“元以其地旷阔、人民散居,设军民万户府五万,镇抚北边,日桃温、日胡里改、日斡朵怜、日孛苦江,分领混同江南北。”——《大明一统志.卷八十.外夷.女真》

元末明初时期,以部落形式聚居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受到黑龙江中下游“野人女真”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最终迁至绥芬河流域定居,此流域下游的双城子是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所以在永乐元年(1403),明朝在此设建州卫,建州女真由此得名。另一路斡朵里部,最终在阿木河(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定居。到了永乐四年(1406),阿哈出向明庭推荐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一来,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在建州卫管辖之下。



“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明元清系通纪》

明朝对待边疆即上数民族的政策因地制宜,比如对待北方相对强大的蒙古族,在永乐之后就由深入漠北的进攻转为保境安民的防守态势;而对西南弱势的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改土归流政策,这期间引发了诸多西南少数民族暴动,也导致了如棘人等古民族的直接消亡;与上述两地不同的是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宽容政策,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卫所实际上是为归附的鄂温克、女真等少数民族提供发展空间,于永乐七年(1409)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又成为各卫所高度自治背后的强力支撑。这里当然也受制于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明朝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扶持,也是为了其从侧翼夹击蒙古的战略思想。



建州女真为寻求自身发展,胡里改部与斡朵怜部形成世代通婚的亲密关系,结成一个比较繁荣的集团,这不仅吸引了散落于朝鲜北境的女真人依附,而且遏制了朝鲜向北发展的道路。建州女真虽然在农耕文明中得到发展,但其民族主体仍是游牧形式,故而对相临的朝鲜王朝产生强烈的经济诉求,这个诉求主要表现为互市和掠夺。朝鲜面对女真人的两面性,给出的对策便是恩威并施,恩就是拉拢女真势力,以便达到自高丽王朝时制定的北进拓疆之国策。朝鲜王朝给予建州女真的恩就是授予猛哥帖木儿为上护军,双方在庆源一带开展贸易,达到了共同繁荣的目的。



在朝鲜的一系列拉拢政策下,明庭开始加大对建州女真的拉拢,似乎有与朝鲜争宠之意。明庭在诏谕猛哥帖木儿前,朝鲜得到消息后威胁猛哥帖木儿“勿从朝廷使臣之命”,但猛哥帖木儿和另外一个女真首领把尔逊还是暗中接受了明朝的恩典,由此明庭在胡里改部的另一支女真中设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这便破坏了朝鲜北进的原始计划。明为朝鲜宗主,故而朝鲜不敢与明作对,只是通过关闭庆源贸易来报复建州女真,而建州女真在失去贸易空间之后,只能采用掠夺的方式强行发展,但终究是敌不过新兴的李朝王朝。1410年3月,朝鲜王朝对图们江流域的女真进行了武力征伐,以把尔逊为首的毛怜卫女真族人惨遭屠戮,这便是著名的庚寅事变。这次事变之后,建州女真与朝鲜王朝的甜蜜关系彻底破裂,双方之间的局部冲突不断,建州女真心向大明的趋势已成定局。



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之后给予建州女真极大的军事支持,朝鲜王朝也不敢再向建州女真发动军事征伐,建州两部的经济和民生得到了稳定发展,建州卫至永乐二十一年时,人口已经达到了6000多。猛哥贴木儿为表示感激,率领部众参加了明成祖对鞑靼部阿鲁台的远征,并在战争中建树了功勋,被明成祖召至北京加以接见。明朝与建州女真的甜蜜期一直持续着,猛哥帖木儿多次亲自前往北京朝贡,明朝对于建州地方的扶持力度也被清代史学家孟森称为是最为宽厚的。猛哥帖木儿为了躲避朝鲜的攻击,将部众迁往凤州一带,明朝于永乐十年(1412)在此设立建州左卫,算是因人设岗。



但来自野人女真的威胁是建州女真不可回避的,明朝对于东北地区的宽容政策除了不准立国以外,几乎任其发展,甚至是互相攻打。时至宣德七年(1432),猛哥帖木儿从凤州回迁故地之后,受到“七姓野人”的攻击,猛哥帖木儿与其长子被杀,次子董山被俘,弟凡察与残众逃亡。这事件发生后,朝鲜终于找到复仇的机会,趁机派兵进驻建州左卫辖地。凡察即无去路又无归所,只能向明廷求救,可是明廷只下诏令野人女真放还董山,并无问罪之意。凡察在这个时候遇到阿哈出的孙子李满住,这个李满住在永乐年间就迁移部众独立发展,并成为建州卫指挥使,此时也有稳定的势力,于是就劝凡察暂时留下。等董山被放回后,与叔凡察商量后敲定融合之事,于正统五年(1440)率百余户迁到婆猪江流域,与李满往合流。

成化犁庭

凡察、董山回迁后,却于正统七年(1442)发生建州左卫的“卫印之争”,明廷出面将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以董山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虽然平息了叔侄矛盾,却也分化了建州女真,这就有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建州三卫。董山并不满足眼前的安稳,也看到了分化建州女真的危机,于是就向明庭上奏要求迁出辽东,实际上就是为了进入农耕区获得进一步发展,明庭则动用军队护送董山部众迁往辽东苏子河,划拨土地用于安置,并准其开设马市于抚顺关。但在明庭这样的恩惠下,边关仍上报了“建州三卫督都私与朝鲜结,恐为中国患”的消息,这里的督都正是董山。



“正统时,建州卫指挥董山,煽诱北虏入寇,杀掠不绝。景泰中,巡抚王,遣使招谕。稍归所掠。复款关。 ” ——《建夷考》

董山的这个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部众的发展,但吃里扒外的这种行为着实令人不耻,且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董山时常率军抢掠明朝边境城镇。由于明朝于正统十四年(1449)遭遇了“土木堡之变”的浩劫,国力衰退,董山对明朝的态度从不顺从变为公然寻衅。时至成化二年(1466),董山直接率领军队攻打明朝边境,次年杀死明都指挥使邓佐,继而连续侵入开原、抚顺,铁岭、宁远、广宁等地,杀掠边民10余万。朱见深面对此局,本有安抚之心,但汪直赴辽东体察之后,回报了董山之野心和边民之惨状,朱见深便下定决心解决女真问题。


成化三年(1467年)五月,朱见深以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作总指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率兵征讨建州女真部,并着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可见明庭对于女真恶行的痛恨之心。九月二十日,明军分左、右哨五道各万骑从抚顺关出塞,至十月三十日攻至建州,大获全胜,共擒九十九人,斩五百三十六人。由于建州卫与朝鲜的关系破裂,当明庭向朝鲜示意配合明军作战后,朝鲜国王李瑈果断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率万人协助明军作战。朝鲜有近水楼台之便,先于明军一步进入婆猪江,此时展现了相爱相杀的一面,朝鲜军所过之处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而杀,逢老幼而俘。朝鲜军大将鱼有诏率军攻破李满住父子据守的山寨后,大肆斩杀,李满住中箭后被鱼有诏所杀,其子李古纳哈也死于乱军之中,最终擒二十余人,斩三百余人。董山被俘虏后,在押送的途中试图逃跑,被明军就地射杀。

综上,明军与朝鲜都曾对建州女真有过恩惠,但其反复无常的态度成为悲剧的根源,脚踏两只船的行为终究会引来愤怒。据《李朝实录》记载,景泰二年(1451)的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二卫合计600余户,共计2300余户,人口差不多在一万左右。成化一战所斩杀和处决的女真人约1700人,虽将卫所老营付之一炬,但对其民族而言并算不上灭顶,比如说董山的五世孙努尔哈赤,百年之后带着女真的崛起向明庭复仇。而这一战之所以用犁庭来形容,就是针对女真部落的聚居地进行了如牛犁地一样的翻覆,是明朝廷借鉴汉朝对匈奴发动战争时“犁庭扫穴、摧毁龙庭”的比喻,寓意为彻底摧毁敌人。

参考史料:《李朝实录》、《明史》


棍哥观史


这个问题其实很搞笑,因为成化丁亥之役完全就是大炮打蚊子,并没有辉煌伟大可言。

成化丁亥之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贸易纠纷。明朝时期东北地区自然气候比较恶劣,粮食一年只能成熟一季,这就导致从事种植业的建州女真不得不以狩猎、采集、商品交换等方式来弥补种植业的不足,而明朝作为东亚朝贡贸易的宗主国自然就成了建州女真的主要依赖对象。

明朝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明朝却没用好这一优势,因为以明朝的优势地位,只要放开和建州女真的贸易,利用贸易上的优势控制建州女真的经济生产,用商品加深建州女真对明朝的依赖,进而控制建州女真。

明朝的玩法就是朝贡贸易,但是朝贡贸易对明朝和建州都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明朝是一个农业国家,其经济系统是封闭的循环,因而导致明朝国力无法支撑一个庞大的朝贡体系,毕竟朝贡体系属于赔钱赚吆喝。当然,这是明初朱元璋的锅。所以,明朝无法承担建州女真朝贡的经济压力,只能压缩建州朝贡使团的规模和商品数量,这也就是贸易壁垒。

同时,由于女真内部争纷,导致女真各部的敕书,也就是朝贡文件大部分散失,而明朝又没有补发,使其无法正常加入到明朝得朝贡体系当中,导致商品流入减少。

如此,建州女真对明朝日益不满,所以既然朝贡贸易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那么就只能撕破脸了,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二、压制建州女真。明朝通过建州女真破关劫掠的行为来看,认为建州女真已经发展壮大,所以本着对女真各部分化瓦解、压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朝认为有必要对建州女真进行一次军事打击。

实际上确实给建州女真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当时建州女真总共也就3000多户(总感觉数据有水分),换算成人口也不过1.5万人左右,壮丁也不过是3、4千人的规模。

而且,由于女真各部早已是非常散碎的碎片化,也叫去中心化,导致女真组织结构非常分散,无法形成合力,自然也就无法招架明朝的军事打击,虽然女真成年壮丁都是优秀的战士。

同时,女真的聚居区你也可以理解为不设防。因为压根就没有合格的城防,很多女真城市说是城,其实就是一个大点的寨子,至多有一圈土墙,更多是零星分布的屯子。

所以,成化丁亥之役就是明军集结重兵分多路围剿建州女真的寨子和屯子,而且是快速突击,这对于明军来说确实不费劲,谁让女真当时组织松散呢。

战果确实有,建州女真损失差不多两千多人口,主要是成年壮丁损失惨重。再加上建州女真无法通过种植业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以及朝贡贸易的中断,所以确实对建州女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再者,由于成化丁亥之役导致建州女真再原先的基础上更加碎片化,客观上利于明朝对其进行分化,所以建州女真几十年都无法恢复元气。这也许是成化丁亥之役最主要的成果,但是远没有明吹吹的那样辉煌。

只不过,天道好循环,同样出自于建州的努尔哈齐崛起,把组织松散的女真打造成了一个中心化的组织,明朝对女真的政策才宣告破产。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