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有沒有讓你們寫長大之後的理想,有多少實現了?

蘇蜜麻麻


孩子們讀書的時候,老師讓他(她)們談理想,能實現的不多。

1.學習有動力。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做學問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有目標,學習、做事才有動力。孩子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讓孩子談理想,寫理想,也是結合語文情境,對孩子進行理想、前途教育,有的孩子要當英雄,有的要當解放軍,有的要當醫生、護士,有的要成為一名科學家……目的是讓孩子學習有目標,有動力,讓孩子在學校裡學好本領,長大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等到孩子長大了,不一定就是按照小時候的理想謀職業。

2.理想在變化。人人都有美好的理想。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理想,不管是隨口說的,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隨著年齡的變化,孩子的興趣愛好也可能發生變化。孩子的理想也會發生變化。如有一個女孩子,在小時候由於羨慕明星,她的理想是當一個歌唱家,後來在學校裡學習,孩子有喜歡上了美術,她給美術老師說,自己想當一個畫家。春節期間,新冠肺炎肆虐,她看到了醫生、護士的無私奉獻,又想做一名白衣天使。說不定以後她的理想還要變化。

人生有目標,有理想,並努力去做,就能可能成功。但是理想與現實又是對立統一的。


張志學689360


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寫過很多次的關於理想的作文,有些可能都已經不記得了,當然,也就更加沒有實現了。

而對於我們的孩子,老師和家長也總是會讓孩子“長大後想做一個怎樣的人”,讓孩子們暢談理想。

理想沒有實現,是不是就不要再談理想了?

我不這樣認為。

1、理想是一直正面的、積極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健康的成長。

而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他們太小,性格還沒有定型。理想也是變來變去的。今天覺得警察叔叔抓壞人可威風了,就說長大了要當警察。明天學了一篇課文《中國美食》,覺得廚師特別牛,於是又說長大了要當廚師。看到宇航員飛行太空,於是又變成要當宇航員了……

孩子的理想雖然變來變去,但是不變的是那顆向上的心。

有一個向上的心,比老師和家長任何的威逼都管用。

2、對於孩子的理想,家長和老師應該做到正面引導的作用。引導孩子對於短期目標和長遠理想的思考。

把長遠理想切分成切實可行的、不同階段的短期目標。讓孩子們覺得原來我的理想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3、關注孩子對於理想的改變。每一次的變化都是有緣由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改變。這對於及時引導和修正孩子的理想很有必要。

孩子真正想做一個怎樣的人?這需要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停的自己探索。而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只為確保孩子的理想是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



暖心教育


呵呵,想必這應該是家常便飯吧!只是當時你的心態是怎樣的呢?這就決定了,當時寫的理想是否能實現了!

如果你只是應付老師的作業,那肯定是隨便想了一個理想,比如成為科學家、發明家、作家之類的。那事後,自然就忘記了這件事,當然就忘記了作文中的“理想”,日後的自己,也大概不是如同作文中描述的那樣,成為什麼典型的成功人物……

而且,令人比較惋惜的是,應付老師作文時,才覺得自己應該有“理想”的同學,佔據了學生人數的大半……

意味著我們很多人並沒有“立常志”,那長大後多半會“常立志”,隨時更改自己的理想。

如果你是能夠“立常志”的人,大概當時也在作文裡面寫下了自己的理想,甚至是不被老師和同學看好的理想,但他們仍在默默地為之努力,能夠成功實現的概率,絕對比事後就忘記寫了什麼的同學高太多!

所以,我們鼓勵年輕人“立常志”,並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命運,家庭命運結合起來,既實現自己理想,又貢獻了社會!

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