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是怎麼喝酒的?

新疆人是怎麼喝酒的?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風俗和飲食習慣。這裡冬季漫長而嚴寒,為了抵禦嚴寒,人們不僅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還喜歡喝高度白酒。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新疆兒子娃娃,喝不慣南方綿軟的小酒,烈性白酒更能把他們粗放、豪爽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新疆人的熱情好客,直率豪爽,從酒桌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開席後,主人要逐一介紹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一定要記住他人的姓名,不然,酒喝到中途你如果叫不出誰誰的名字,那是要被罰酒的。

一般來說,多數新疆人不習慣一開始就喝酒,客人到齊了,領導、長輩或主人發話,可以吃飯了,大家隨即開始先簡單地吃點兒主食,墊墊肚子。待吃個三五分鐘,覺得差不多了,領導或長者開始說可以喝酒了,這個時候酒局才算正式開始。

第一杯酒大家都一樣,無論酒杯大小,無論你的酒量如何,你都得端起了,大口地把它喝下去。如果你不幹了這杯酒的話,大家就會“諫言”勸之,直到酒幹為止。否則會被人視為膽小,不夠“兒子娃娃”。如果確實存有特殊情況,經過請示後也會得到關照的。

原則上前三杯酒都要幹掉,“三杯過後”從領導、長輩開始挨個敬酒,隨之就是相互敬酒。但是年輕人不喜歡相互敬酒,就是大家滿上酒一起喝,一輪接一輪,一輪又一輪,直到把人喝服了才算盡興了。如不喝高一個倆的這酒就算沒喝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新疆人喝酒要比內地爽快的多,從骨子裡就散發著那種民族豪爽、熱情、幹練、淳樸、厚道、實在的情懷。新疆人喝酒不喜歡用小杯,也不喜歡站著喝。酒桌上沒有長篇大論的詞語,只用短短那麼一句“酒中見真情”、“話都在酒中”之類的話,來概括他們的情誼。

碰杯也多采取“過電”,也就是用各自的酒杯敲敲面前的桌子這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讓濃濃的友情通過桌子傳遞給對方。表現出新疆人喝酒、辦事都那麼幹淨利索。

他們擅長把酒言歡,對酒當歌。酒局還沒進行到一半,藉著酒勁,散發藝術細泡的人們就開始她的表演了。新疆人喝酒喝的就是開心,喝到高潮,總會有人自報奮勇來上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或《我和草原有個約會》什麼的。隨之跳段“黑走馬”、“扭脖子舞”。

新疆人能歌善舞是名副其實的,什麼歌曲都能隨口唱出,再配上舞蹈,打著節拍,嗨起來!喝了唱,唱了喝,你說這種喝酒方式時間能會短得了嗎?時不時地就可能從“正當午”,喝到“月亮出”。

新疆人都說伊犁人能喝酒,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這裡地處遙遠的邊疆,遠方來了客人,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用美酒來招待你。朋友來了有好酒,主人如不飲客人不飲,所以他們都是自己先喝了。給人的印象則是伊犁人能喝酒,其實是熱情好客。

伊犁人待客講究一點兒的,要去大一點兒的飯店去喝酒,如是真正的好朋友、鐵哥們兒,就會把你看做自家人,請到家中,叫媳婦做幾個可口的下酒菜,拿出家裡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你。坐在床頭,喝著小酒,侃著大山,就是喝醉了也沒關係,完全可以倒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一樣。伊犁人不會在意,而且會讓人感到熨帖。

伊犁人喝酒,能喝出了“太陽、月亮”來。原來所謂的“月亮酒”就是取一隻碟子,將酒倒滿碟子,這個碟中酒便有了詩意——月亮。將酒倒滿一小碗,這就是火辣辣的太陽,看著都讓人生畏。

南疆人喝酒只用一個杯子,在每個客人手裡傳著喝,有人說是最早源於防止酒中作假或下毒,其實這一習俗是受遊牧地區少數民族喝茶習俗的影響,並沒那麼複雜。

有的人還喜歡喝“三中全會”,即白酒、紅酒、啤酒輪番喝。有時第一場吃飯的時候喝白酒,KTV的時候喝紅酒,出來夜市補點兒夜宵喝啤酒。甚至有的哥們兒在酒桌上喝完白酒,還要再來點兒啤酒爽爽口。雖說是爽口,可是誰少喝也不成。

有人疑問,新疆是維吾爾族聚集區,還有哈薩克、烏孜別克和回族等穆斯林兄弟,怎麼會那麼能喝酒呢?

其實新疆共有55民族,1500多萬人口,其主要民族就有13個。相對說,穆斯林不佔多數。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穆斯林也分為“文化穆斯林”和“世俗穆斯林”,“文化穆斯林”這一群體,主要由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大中企業職工以及大學生群體構成的。這些人一般不忌菸酒,僅是有著宗教感情和遵守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罷了。

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也是遵守伊斯蘭教規的,但沒有回族那麼虔誠,不少人維吾爾族人吸菸、喝酒、不做禮拜,女的不戴蓋頭。所有兄弟民族在一起聚會喝酒十分普遍,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