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是怎么喝酒的?

新疆人是怎么喝酒的?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风俗和饮食习惯。这里冬季漫长而严寒,为了抵御严寒,人们不仅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还喜欢喝高度白酒。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新疆儿子娃娃,喝不惯南方绵软的小酒,烈性白酒更能把他们粗放、豪爽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新疆人的热情好客,直率豪爽,从酒桌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开席后,主人要逐一介绍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一定要记住他人的姓名,不然,酒喝到中途你如果叫不出谁谁的名字,那是要被罚酒的。

一般来说,多数新疆人不习惯一开始就喝酒,客人到齐了,领导、长辈或主人发话,可以吃饭了,大家随即开始先简单地吃点儿主食,垫垫肚子。待吃个三五分钟,觉得差不多了,领导或长者开始说可以喝酒了,这个时候酒局才算正式开始。

第一杯酒大家都一样,无论酒杯大小,无论你的酒量如何,你都得端起了,大口地把它喝下去。如果你不干了这杯酒的话,大家就会“谏言”劝之,直到酒干为止。否则会被人视为胆小,不够“儿子娃娃”。如果确实存有特殊情况,经过请示后也会得到关照的。

原则上前三杯酒都要干掉,“三杯过后”从领导、长辈开始挨个敬酒,随之就是相互敬酒。但是年轻人不喜欢相互敬酒,就是大家满上酒一起喝,一轮接一轮,一轮又一轮,直到把人喝服了才算尽兴了。如不喝高一个俩的这酒就算没喝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人喝酒要比内地爽快的多,从骨子里就散发着那种民族豪爽、热情、干练、淳朴、厚道、实在的情怀。新疆人喝酒不喜欢用小杯,也不喜欢站着喝。酒桌上没有长篇大论的词语,只用短短那么一句“酒中见真情”、“话都在酒中”之类的话,来概括他们的情谊。

碰杯也多采取“过电”,也就是用各自的酒杯敲敲面前的桌子这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让浓浓的友情通过桌子传递给对方。表现出新疆人喝酒、办事都那么干净利索。

他们擅长把酒言欢,对酒当歌。酒局还没进行到一半,借着酒劲,散发艺术细泡的人们就开始她的表演了。新疆人喝酒喝的就是开心,喝到高潮,总会有人自报奋勇来上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或《我和草原有个约会》什么的。随之跳段“黑走马”、“扭脖子舞”。

新疆人能歌善舞是名副其实的,什么歌曲都能随口唱出,再配上舞蹈,打着节拍,嗨起来!喝了唱,唱了喝,你说这种喝酒方式时间能会短得了吗?时不时地就可能从“正当午”,喝到“月亮出”。

新疆人都说伊犁人能喝酒,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处遥远的边疆,远方来了客人,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用美酒来招待你。朋友来了有好酒,主人如不饮客人不饮,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先喝了。给人的印象则是伊犁人能喝酒,其实是热情好客。

伊犁人待客讲究一点儿的,要去大一点儿的饭店去喝酒,如是真正的好朋友、铁哥们儿,就会把你看做自家人,请到家中,叫媳妇做几个可口的下酒菜,拿出家里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你。坐在床头,喝着小酒,侃着大山,就是喝醉了也没关系,完全可以倒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一样。伊犁人不会在意,而且会让人感到熨帖。

伊犁人喝酒,能喝出了“太阳、月亮”来。原来所谓的“月亮酒”就是取一只碟子,将酒倒满碟子,这个碟中酒便有了诗意——月亮。将酒倒满一小碗,这就是火辣辣的太阳,看着都让人生畏。

南疆人喝酒只用一个杯子,在每个客人手里传着喝,有人说是最早源于防止酒中作假或下毒,其实这一习俗是受游牧地区少数民族喝茶习俗的影响,并没那么复杂。

有的人还喜欢喝“三中全会”,即白酒、红酒、啤酒轮番喝。有时第一场吃饭的时候喝白酒,KTV的时候喝红酒,出来夜市补点儿夜宵喝啤酒。甚至有的哥们儿在酒桌上喝完白酒,还要再来点儿啤酒爽爽口。虽说是爽口,可是谁少喝也不成。

有人疑问,新疆是维吾尔族聚集区,还有哈萨克、乌孜别克和回族等穆斯林兄弟,怎么会那么能喝酒呢?

其实新疆共有55民族,1500多万人口,其主要民族就有13个。相对说,穆斯林不占多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穆斯林也分为“文化穆斯林”和“世俗穆斯林”,“文化穆斯林”这一群体,主要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大中企业职工以及大学生群体构成的。这些人一般不忌烟酒,仅是有着宗教感情和遵守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罢了。

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也是遵守伊斯兰教规的,但没有回族那么虔诚,不少人维吾尔族人吸烟、喝酒、不做礼拜,女的不戴盖头。所有兄弟民族在一起聚会喝酒十分普遍,不足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