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中小企業,還能做什麼?

救中小企業,還能做什麼?

救市政策效果如何,核心評判標準是失業率。


全文3500字,讀完約需要3分鐘。


01


最近和一位創業的朋友聊天,問他情況怎麼樣。


他說,壓力大是肯定的,不過確實也感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優惠。


他給我舉例,“你比方說,以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是三個點,現在降到一個點了,每個月能省幾萬塊錢;我們會計這兩天還在申請2019年失業保險金返還,雖然就幾萬塊錢,也是肉啊。”


辦公室的房租也免了一點,朋友說,這兩天他還在跟物業磨呢,希望能儘可能多的免一些租金,要不然就真得趕緊裁員了。


前幾天,因為工作的原因,我還採訪了幾個做餐飲的老闆,一個在廈門,一個在深圳。這兩個地方的區政府,最近派發了一批餐飲消費券。


兩個老闆跟我說,消費券撬動銷售額的作用還是挺明顯的。有一家店,發消費券的第2天,銷售額就翻了4倍。“疫情期間一天賣四五份的套餐,那天賣了將近20份。”


政府派發消費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參與其中,從南到北,深圳,廈門,杭州,南京,武漢,天津,北京,瀋陽,銀川,等等。


這背後是中國正在開展的對中小企業的一場營救計劃和刺激方案。不僅是中國,眼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所有受疫情影響的國家,都在展開營救行動。作為危機經濟學的“凱恩斯主義”再度出山。


4月26日,全球開放型研究機構羅漢堂舉行了一場線上的關於疫情影響的跨國對話,羅漢堂學術委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IMF副總裁朱民,與羅漢堂秘書長陳龍就如何挽救中小企業、保障就業穩定等話題展開討論。


三個人的共識是,拯救中小企業太重要了——拯救中小企業就是拯救整個經濟。


陳龍說,受疫情影響,從接觸式的經濟轉向遠程經濟,還有封城的問題,由於中小企業大多數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需要面對面進行接觸來開展業務,所以受到的衝擊特別嚴重。


數據顯示,在中國,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為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中小企業出現大面積危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大規模失業。


皮薩里德斯因研究就業市場搜尋和匹配理論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從就業的角度談了救助中小企業的重要性。


他說,在正常的環境下,市場中就存在著大量失業者,同時存在著大量的職位空缺,這是由於就業市場中存在著摩擦。一旦企業因疫情裁員,就業市場將發生堵塞,人們不得不花費更長的時間尋找工作。


與其讓大量員工失業,政府在事後提供就業支持,不如現在就提供經濟援助,保證就業穩定。這部分資金越早投入越好,而不是等到員工真的完全失業、孤立無助的時候,再讓市場來提供支持。

救中小企業,還能做什麼?


朱民提到,德國有一個研究,卡車司機如果失業6個月,他可能就回不到原來的工作中了,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工作。所以把就業人口留在體系之中至關重要。


02


那麼,如何營救中小企業?它山之石,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皮薩里德斯專門提到了最近在全球引起關注的一項政府救助措施:英國政府宣佈,工作崗位受到病毒威脅的就業者,將從政府那裡獲得至多80%的工資。英國政府可能為此至少花費100億英鎊。


這項措施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經濟學家說,這項措施的財政後果將十分巨大,意味著“英國政府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經濟的承諾。”也有人驚呼,英國正式宣佈進入“共產主義”。


皮薩里德斯對這種做法持正面的看法。他說,政府承擔工資和為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都是為了讓中小企業能夠生存下來,為他們提供流動性,給予及時的幫助,以避免裁員和失業,這是必要的。


他也提到了公平的問題。疫情過後這些中小企業將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政府應該免去部分或全部因疫情產生的債務。納稅人不得不為此買單,但這是公平的。


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也都有類似的救助中小企業的措施出臺。


救中小企業,還能做什麼?


根據經濟觀察報文章的統計,美國對中小企業和個人派現已達9萬億人民幣。在措施方面,既有薪資保護計劃(PPP),也有經濟傷害災難貸款(EIDLs)。


其中,PPP撥款用於小型企業支付工資、租金等;EIDLs直接援助撥款幫助小企業,以支付包括提供帶薪病假、維持薪資留住員工、承擔因供應鏈中斷的成本增加、支付租金或抵押貸款等各種經營成本。


針對個人補貼,美國通過CARES法案,補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流行性失業援助,共計約為3000億美元;一部分為對個人直接派發現金,共計約為2500億美元 。


在德國,政府要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為中小企業準備一個“無限額信貸計劃”;政府還將為小微企業和自由職業者提供500億歐元補貼。德國政府規定,小微企業無需提供額外的擔保,只需證明2020年3月前正常經營,3月11日後因疫情現金流阻斷,即可得到政府為期三個月的資助,其中5人以下企業獲得9000歐元,5至10人企業獲得15000歐元,為期三個月。


在日本,政府預備向銷售額下降5%或以上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年利率不到1%的3億日元低息貸款;對銷售額下降10%至20%,同時需要向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和個體戶,則由政府支付貸款利息。


同時,日本政府對繼續保持僱傭員工的企業提供工資金額三分之二的補貼,人均標準最高8330日元每天。員工請假回家照顧孩子,每天也可以獲得最高不超過8330日元的補助。對符合標準的個體經營者,政府提供每日定額補助4100日元。


03


那麼,中國目前是怎麼做的呢?


即將成為羅漢堂學術委員的朱民說,中國的救助政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例如降低準備金利率;其次是財政政策,主要是減輕企業的稅負和運營成本;最後是地方政府推出的一些消費刺激政策,比如通過數字化平臺發消費券。


今年2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3000億低息貸款,定向支持個體工商戶。3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企業紓困資金達到11500億元。


政府還鼓勵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下調貸款利率,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地方政府成立紓困資金、風險補償資金,強化融資擔保,協調供應鏈金融。


此外,稅費減免方面,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減免租用國有資產經營類用房企業的租金,免徵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允許中小企業緩繳公積金,減半徵收職工醫保等。


朱民說,這些政策還面臨著一些現實的難題和傳導機制上的問題,比如很多中小企業的關鍵問題是沒有需求,沒有訂單,員工也沒法回到工廠去辦公,這意味著減稅或者減租金還不能有效幫助到這些企業;在財政政策上,需要中小企業向稅務局去申請優惠,但流程和時間對一些小企業來說太長了。


朱民認為,相比德國、美國、英國,中國的救市政策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地方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對於幫助中小企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物流服務,金融支持,降低租金成本等,這是國外沒有的。


但同時,中國又缺一點,是其他國家有的,那就是給工人的直接工資支付。比如英國政府支付員工80%的工資;美國給中小企業發貸款用來支付勞動力支出、水電費等,最後貸款可以完全免除。這些政策中國沒有。


朱民說,為什麼中國沒這麼做,這一塊也有很多爭論。如果要做的話,需要一個系統來支持。在美國,有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局來負責制定和實施中小企業相關政策,它已經收到了差不多100萬個申請,在4天之中撥出大量的款項給中小企業。這就像一個基礎設施,中國也需要這樣的一個基礎設施。


陳龍和皮薩里德斯還提到了另一點中國比國外做的好的,那就是數字技術對中小企業的幫助。比如互聯網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審貸、放貸了,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還有通過支付寶發放消費券,撬動的是成倍的消費額,帶來了倍增的效益。而且,數字技術能夠幫助政府更好的接觸到中小企業,幫助他們克服財務上的困難。


我看到不少中小商家在疫情期間藉助支付寶&網商銀行快速獲得救命錢的例子。武漢一位淘寶寵物商品店主,一開始想找銀行借貸,但由於需要面籤,線下門店又關門,或者要流水,受疫情影響流水很差,結果處處碰壁。後來通過手機找網商銀行,依靠在淘寶和支付寶裡的經營流水獲得46萬免息免抵押貸款。他在朋友圈說,“三分鐘填信息,46萬就到賬。”


作為羅漢堂學術委員的皮薩里德斯,對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較為熟悉,他說,中國在使用數字技術方面確實走在了前列。在西方,要讓人們接受數字化的金融服務,有很多阻力,有人會說,銀行服務很好,供應商用傳統服務也很好,為什麼要跳到數字化技術上去?轉換之後對商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但受疫情影響,現在好多公司都開始註冊線上業務,保證業務連續性,數字化進展突然加速。


對於接下來中國應該怎麼做,三位專家的看法比較一致,那就是要切實保障就業,包括出臺措施幫助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政府的救市政策效果如何,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失業率。應該圍繞著降低失業率,不斷優化和調整救助措施和手段。


“錢花得越早越好,不要等到完全失業孤立無助的時候,再去提供支持。”皮薩里德斯強調說,等失業率激增再去投錢的話,效率就低很多,造成的問題也會嚴重得多。


他認為,政府還應該向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包括經濟發展和主要競爭經濟體的信息,幫助他們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減少就業摩擦。當然,畢業生也要保持耐心和樂觀,積極去抓住數字技術的機會。


總之,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給各國政府帶來了一場大考。

這次大考有兩張答卷,一是防控疫情,二是恢復經濟。中國在防控疫情上,無疑做的還不錯,恢復經濟這張答卷的成績如何?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