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诸侯命!你有几德?

《尚书 皋陶谟》篇,是记载舜,禹和皋陶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的会议记录。

皋陶是当时掌管刑讼的最高长官。皋陶主要阐述了人的九种德行,并且提出了人才任用的标准。

《尚书》: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诸侯命!你有几德?

这九种德行是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宽而栗

心胸豁达,毫不拘束,但是又能恭敬谨慎

宽容是一种胸怀,但毫无原则的宽容有时是变相的做恶。

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个事情是不是要妥协。

最近很流行一本书《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讲的大致就是这个内容。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

当然,不是说元朝统治者对百姓多好,要不也不会各地反军风起云涌。

而是他对统治阶层太宽容,蒙古人杀了汉人只需要交罚金。各地官吏只要交税,不管怎么折腾中央都不管。最终导致民族矛盾空前激烈。政体混乱不堪。

所以宽容,也要有底线和原则。

柔而立

性情温和又有主见。

道德经有云”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

任你百炼钢,我有绕指柔。

但这柔种有韧。不断,不弃,不改初衷。

柔而立,是坚定的温柔。

最近的育儿类文章貌似很推崇这个观点。

愿而恭

严肃认真而又行为谦逊。

不是唯唯诺诺,而是虚怀若谷,城府在胸。

明朝政绩最突出的首辅张居正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他是对待宦官,不像很多士大夫采取鄙视的态度,又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例如在王大臣案件种,宦官头领冯宝买通王大臣欲栽赃前任首辅指派其行刺皇上,张居正在重审案件的时候,给王大臣灌下了哑药,保住了高拱一条命。

张居正取得了皇帝,两宫太后和宦官的支持。实现了宫府一体的政治局面。才为万历新政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乱而敬

有才干,但是又不大意疏忽

一般人信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因为精力有限,顾及不到。

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漏洞可能筑成大错。

所以有大才干,又能将事情做的严谨。

才大心细,确实不容易。

扰而毅

能倾听接受他人的意见,但是又不被迷惑左右,能刚毅果断做出正确决策。

俗话说,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自身扮演的角色,利益出发点不同,经历见识不同,就会发表不同的意见。

能从各方面听取意见,但又不被迷惑,做出正确决策。很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明英宗因为被好大喜功的王振迷惑,御驾亲征,结果遭遇“土木堡之变”被敌人活捉了去,差点害大明朝亡国。彼时,于谦也曾经力谏,但是英宗听不进去。

扰而毅,很考验一个人的综合判断能力。

直而温

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

颇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外圆内方。

刚直的人,容易棱角太锐利。不经意刺痛别人,给自己带来祸患。

所以态度温和很重要。

现代心理学有种说法,人与人交往的底线是自尊。

刚直的人,更需要态度温和。

张居正的前任首辅高拱,人称高胡子,为人果敢刚直,总爱吹胡子瞪眼。仗着隆庆皇帝信任,在徐阶任首辅时,就被满朝弹劾不得不离朝三年。回朝后,又因为一句“十岁天子如何治理天下”被皇帝和两宫太后打发回老家。高拱的内心是忧心国家社稷,可不管怎么说,作为臣子,说出这样的话,确实太过倨傲。

简而廉

坦率而又有节制。

绝不是简单的“对人之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世故。

而是为人真诚而能把握分寸。

刚而塞

刚正而务实。

刚正的人容易果敢任事,一旦认定,勇往直前是好事,但是如果行为能切合实际情况,并且根据情况加以调整。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撞了南墙再回头,便难能可贵。

强而义

勇敢,行动力强大,但是又内心善良,行为符合道义

《晋书·周处传》讲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这样的周处,得知自己成为“三害”之后,果断灭了其他两害,自己改过自新,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德才兼备,得到朝廷的重用。

《尚书》: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诸侯命!你有几德?

以上九德,做到一项就不容易。

如果去要求一个人全部做到,确实有点太难了。

现实是,张飞穿不了针,吕秀才上不了战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古人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

《尚书》:人分九德,三德是卿大夫命,六德是诸侯命!你有几德?

所以皋陶又说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做到三种德行,可以做卿大夫可以保有自己的封地;行为中做到六种德行,便可以辅佐天子,成为一方诸侯;如果天子能够把具备三德和六德的人重用起来,并且用他们来施行政教,具备九德的人都给与一定的职务,有特殊才能的人给与公卿之位。大家互相学习,具备才能的人办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样可以建立很多功业。“

总结

不用面面俱到。尽我们所能。

能做到三德或者四德便可成就一番事业了。

这九德,不仅是就中国道德标准,更是九种能力。

它不是宽泛的概念,更是具体的要求。

是对待事物的九种智慧。

常思这九德。对照反省自己。

能匡正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不偏不倚,树正心,端正行,立正业。

我们常说成于萧何,败于萧何。一件事情可能成就我们,也可能毁了我们。

比如很流行的一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是千里之堤可能就毁于蚁穴。

所以如果你“宽”,那么请“栗”;如果你“直”,那么请“温”;如果你“刚”,那么请“塞”;如果“强”,那么请你“义”......

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方法论。

让我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最终不为这个优势所害。

让我们成于萧何,而不败于萧何。

文:曲歌

欢迎关注,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