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多年前的端午节假期从贵阳返回武汉,我在贵阳火车站闷热的候车室读了这本书的开篇,当时只觉陈长乏味,情节绕之又绕,作者言语像肆意流淌的江河,随意徜徉着,思绪飘忽不定,故事发展出无数线索,我记不住。那时距第一次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已将近一年了吧,我还没全适应他写作的风格。


现在读完这本书,觉得痛心遗憾,为什么那时候没有接着读下去?我从内心深切期望着,并最终与这本书相遇——《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想,这是一场盛大恢弘的仪式,这场漫长的告别持续了一年有余,向过去告别!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这本书讲述了: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


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


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宗教救赎意义与近代人道主义之间终极矛盾讨论的著作。这是一个关于弑父的故事,兄弟三人,一个穷凶恶极的老子。父子之间为了争夺一个名叫格鲁申卡的女人,另外涉及了财产纷争,大儿子多次扬言要杀掉父亲,后者却最终被他的私生子杀掉,罪名却又旁落。


老大米卡是一个飞扬跋扈心机不深的退伍军人,老二伊凡运筹帷幄城府极深,老三阿廖沙年轻单纯,对修道院长老以及宗教怀有虔诚与高尚的追求。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卡拉马佐夫一家,其实是人类心灵受到困扰的缩影。老卡拉马佐夫极端世俗化,他沉湎于官能享乐,心中没有神明和道德的束缚,大多数人好像都在这个处境。


阿辽沙是极端的另一头,他是道德、善行、圣洁的化身。而米嘉则在这两种典型的极端中不断受到诱惑,摇摆,他也纵情欢乐,但又无法像父亲那样彻底,因为他身上阿辽沙的一面并未完全消失。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阿辽沙替米嘉向伊柳沙的父亲道歉,赔偿200卢布那段实在时间精彩,入木三分传神至极,如臻化境。米嘉行凶到被捕一段一气呵成 伊万在离开的马车慨叹自己是个伪君子让人不忍卒读。审判庭那节也是更不必说的经典,但米嘉的自白《宗教大法官》和神父临死的那段实在是长。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作者把最真实、最隐秘的人性毫无遮掩的呈现给了我们,就像所有伟大作家做的那样。所有人都能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有人都在书中经历了另一种生活,所有人都要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光明与黑暗的纠缠,所有人都要在审判来临之前做出自己的决断。


作者给我们展现了最真实的生活,最残酷的人性,他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审视我们所走的道路。生活之门在向我打开之前,我已经被恐惧停住了脚步,我站在门外不知所措。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关于这本书,我无法停止思想。阅读,抄写,我会一遍遍翻开抄写的本子,一遍遍读陀氏的句子。

卡拉马佐夫们的灵魂,只能在旷野流浪,注定要经历悲苦与焚烧,这是俄罗斯高贵灵魂的宿命。尘世是给人以痛苦的地方,不要畏惧,不要躲避。在这个尘世中有可以计量的财富与幸福,而有种至善无法丈量,甚至只能以路途的艰险为代价。


小月书评 | 三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却是那个社会的时代缩影


陀氏苦苦叩问,人们能不能看到那遥远的至善。他因世人而苦恼,但他是相信人的。他相信人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心灵会有剧烈震颤。即使生活会有颠覆般的变化,但是他相信人。人类不会因这重重的打击而灭亡,而会像卡拉马佐夫们一样,贪婪而奋力地活下去。


无法凭理智理解,无法用尺度衡量。关于生活,关于自我,关于一个灵魂深处的秘密,我们只能去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