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凑够五个字)

书评:(凑够五个字)

书评:(凑够五个字)

首先一直对明朝宦官势力发展很感兴趣,这本书里从政治制度设计上讲了一下原因。明初,朱元璋因胡惟庸作乱废宰相,朝廷政务繁多全落到皇帝身上。后设大学士作为皇帝秘书帮忙处理,形成内阁。有意思的是,大学士官阶很低,无权与皇帝直接见面,内阁阁臣与皇帝之间的联系全靠宦官沟通,在制度设计上提供了宦官专权的漏洞,且部分皇帝懒于处理朝政,给与宦官批红权,更是让宦官权力飞天。太监的领袖司礼监在明朝大多数时候也是真宰相,真皇帝,操纵一国内政外交。虽然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在洪武十七年立过一块“内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可能认识到了宦官的风险性,但显然后世子孙并没有很当一回事,明朝的宦官之乱为历代最甚。


书评:(凑够五个字)

关于张居正,钱穆在书中也有一些评价。作为内阁大学士的张居正,在这个时代想要做点事情,也必须先勾结司礼监太监,才能揽实权舒展报负。侧面可见宦官之乱之甚,明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这一点在万历十五年中也有体现。


书评:(凑够五个字)

关于当时人们为何如此激烈的反对张居正,我们现在看来总说些什么改革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在书中钱穆先生从政治制度层面上做了一番解释,也很有道理。在明代,没有了宰相,只有秘书作用的大学士,张居正作为内阁大学士,没有宰相般的权力,却想要做宰相的事情,这在当时的时代,是被世人认为是权臣的,而非治世之能臣。尽管张居正有能力,有抱负,改革可能也很有成效,但是在此时的政治制度上,他是一个非法的出现。


书评:(凑够五个字)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权臣弄权与大臣当权,在中国传统社会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大臣是有权的,在政治上有正当地位的,好比宰相,一般来说,大家都会认为宰相无事不该问,无权不该把,如果宰相不问事,不当权,就是他失职。权臣弄权则就完全不同,这是违反国法的。而在明朝,在制度上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宰相,六部尚书乃至九卿也只是名正言顺的大臣。当出现张居正这样一个尽管可能是治世之能臣的人,朝臣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他是否有能力有抱负,而是他的出现不合理,不合制度,是非法的。所以当时人们反对张居正的激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在现代可能觉得张居正还是比较有作为有理想的治世能臣,会觉得他比较可惜,而然在当时,他主张能讲法治,其实这本身就是违法的,这就是纯粹不合法的出现,该由皇帝管的事情他一个内阁大学士管,制度不允许这样一个人出现,不论他有没有能力。除非张居正能够先把制度改革,把自己包装的合理合法,才能得到法理上的认同,显然他也没有做到。如果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他会是一个好的宰相,而在明代,他就是一个内阁大学士,不是政府最高领袖。


书评:(凑够五个字)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明朝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特色,压制张居正这种能臣的出现,但也是为了皇帝集权的考虑。为此,不惜牺牲了无数张居正这样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无数想要国家富强的知识分子看这明朝这样一天天的落寞下去,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制度设计上缺乏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机制,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朝没落。当出现张居正这样的试图挽救国家危亡的人,在这样的制度下也无能为力,要想变法救国,就必须先变祖宗之法。

书评:(凑够五个字)

某书评~

#宅在家里看历史##战疫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