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

作者少毅,国家认证中级生涯规划师,他的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蜻蜓等各大平台轮番推荐,全网收听量已达千万余次。

作者提到,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每天需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真正重要,真正值得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关键是我们懂不懂得取舍。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选择性放弃呢,作者认为,人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关键性因素是学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选择塑造人生。

作者举例说,买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买菜,我们可以看出背后,每个人的时间分配和他的人生重点有关。比如作者说,母亲那辈人,有很深重的饥饿记忆,因此父辈的思路都是围绕着省钱这个重点进行,他们没有综合评估这一行为背后的时间成本。

所以我们要弄明白自己人生的重点,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想要的价值。

雷军曾说,一个人要想达到某种高度,要提高自己做选择的能力。作者认为,在当下获取资源和信息越来越便捷的前提下,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达到什么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选择。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


一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重点,选择性的放弃某些事,是我们找到关于时间管理的答案的钥匙。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选择性放弃,进而做好时间管理?作者给出以下几个步骤。

1.做一个“不为清单“,拒绝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人不是超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拒绝琐事,而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必须要做的重要的事上。

作者举了一个畅销书作家的例子,这个畅销书作家刚写第1本书的时候,网络上有很多的喷子,但是作家不为所动,一直努力写作,最后写出了畅销全网的书,然后那个喷子仍然还是隐藏在键盘后面的键盘侠。正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那么如何保护自己有限的精力呢?作者给出一个“扔猴子法“的建议。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一个的任务,就好比不断扔到你背上的猴子,聪明的工作者,之所以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不被累垮,秘密就在于他总是能在接到一只新猴子的时候,把背上的另一只猴子扔出去,他的背上始终只有一个猴子,否则他早就被压垮了。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


2.做完比做好更重要

比如说你要提升厨艺,学做饭,你先把饭做熟,能吃,比把饭做得色香味俱全更重要。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


3.学会休息。

作者举了潘石屹的例子,潘石屹先生每天要处理很多事,但不论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在街头慢跑,曾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跑步?他爽朗的哈哈一笑回答道,最初跑步只是为了减肥,但慢慢的我体会到了跑步的快乐。

再厉害和成功的人都有被焦虑压力,所裹挟的时候,虽然他们忙起来都像高速运转的陀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很强的技能,就是会休息,会休息,是一门技术活。

朱光潜先生,曾在《谈休息》中说,“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选择性放弃》书评


4.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比如你是一个学生,就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花时间去钻研、领悟,然后把这种学习方法推行到其他科目上,这就是掌握了一种做好事情、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论。

再比如作者说,他有两个做公众号的朋友,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写作,但不同的是一个粉丝越来越多,一个却越写越没劲,没有人来看,后来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其实他们的勤奋程度并没有区别,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出在他们对于公众号的理解上。对于业绩好的朋友而言,它是调查了大量的公众号之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有针对性的打造读者需要的选题,而另一位失败的朋友未作任何调研和统筹规划,只是盲目的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以及对某些事件的理解,导致他们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

5.找出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学会取悦自己,活出自己的格局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人生就是成功的。作者举了电影《芳华》中何小萍的例子。虽然她来自农村,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还是为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跳舞一直努力坚持。她在草坪上翩翩起舞的样子,让人联想到一个身处黑暗却向往光明的美丽少女。她努力的模样,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作者认为这世界能救赎你的,只有自己,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最知道。所以深刻的自我反省,真正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终究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实现怎样的人生目标,才能通过一步步有效的努力,实现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