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家是永恒的爱,回忆是难掩的愁

人总是会叹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也许只有在历尽沧桑,饱受人情冷暖之后,才会以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将回忆的这份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项脊轩,这个四处漏雨的百年老屋,在作者的眼中,是个值得怀念的地方。

《项脊轩志》:家是永恒的爱,回忆是难掩的愁

作者曾在那里读书,于是那个朝北不能照到阳光的昏暗的小屋,被他修理成了一个不漏雨的地方,然后又开了四扇窗子,使室内明亮起来。

这份回忆会留在作者的心底,那份阳光洒进屋内的明亮,会照耀着他,会让他在人生的低谷时,抚平心中的伤痕。

院里种的兰花、桂花、竹子……这里留下了作者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这里必是作者的百草园。那时的作者修整起老屋来,总带着年轻的意趣和自豪。

这份回忆,也许会带着作者对年轻时的想往和留恋。而谁没年轻过呢?

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从来不是文字会打动人心,而是文字写进了读者的心里,让读者想起了自己的故事,才会因此而感动。

也许我们也会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光,想起校园里的花草,也曾随着微风飘岀淡淡清香;那朗朗的读书声,也会飘岀窗外,传到校园以外的地方;晚自习后的我们,也曾伴着月光,说着悄悄话,然后传岀阵阵地欢笑声……

而这一切一切,都回不去了。只留在心底,划上了深深的痕迹,无法抹去。


《项脊轩志》:家是永恒的爱,回忆是难掩的愁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作者曾经的家,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但是大家族,总是会散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之筵席,对此作者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荣耀,总会归于平淡,然后慢慢散去。

家人,和家人的爱才是对作者最大的牵伴。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这是每个母亲都会说的话。这句话是家中最温暖的时刻。

说这话的时候,母亲会带着对子女的关切,也许会温柔地嘴角上扬,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而这一切,都只能在作者的回忆中了。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作者哭了。

作者家中的老婆婆,是他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作者同这位婆婆也有着家人的感情。她期待着作者功成名就。

这份期待,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更是一份对作者的祝福与爱。

人的成长总与童年时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是喜读书,或是有操守之人,在童年时,都是被爱的。

也只因有被爱过的经历,才会品行端正,有操守,有志向。

无论是女怀清台,还是孔明起陇中,都透着作者忠贞,高洁的志向。而这份志向,又有几人能明白呢。

更多的人只是会看到读书为得功名。就算拿起象笏,也只是会想起这个家族曾经的荣光。而每天默默地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爱,是家,还是要有更大的胸襟……

不是每个人都能少年得志,然后辉煌腾达,引领着整个家族的荣耀。

更多的人只会平凡地度过一生,有悲有喜,有愁有乐,有散有聚,有来有往。然后在千帆尽处,看沧海桑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该是《项脊轩志》中,最感人的一句。

《项脊轩志》:家是永恒的爱,回忆是难掩的愁

回忆起妻子来,作者的文字是朴实而温暖的。妻子嫁过来后,会向作者问一些旧事,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当时最平常的夫妻间的相处,当时从未觉得重要之事,当时从未觉得此情在回忆中,能如此动人。

夜阑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也是这种情思。倘或作者入梦,梦到与妻相会时,也会相顾无言,只忆起那平淡中的真实与美好……

而现实中光阴如水,如那棵枇杷树一般,回忆与思念亦会越伸越远,越来越绵长。

于是项脊轩成为了作者精神上的寄托,哪怕他居于他处,这里始终是他的家。

这里是他回忆中的家,是心灵中的家。当昨日重现时,每每会忆起当时的美好。

而生命不止,岁月不息。生活还要继续,于是无论人到多大年纪,在受伤时总会想起儿时,儿时的家。那只因为,家是永恒的爱。而回忆却总会带着难掩愁。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