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起源

2008年11月1日,正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一位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物向“密碼學郵件組”發佈了一個帖子:“我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其釆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比特幣的點對點網絡架構),而且無需第三方信託機構。”這樣一種不受任何政府或主權控制、去中心化的全球電子貨幣系統是“密碼朋克們”數十年的夢想。

比特幣的問世及穩定運行的8年證明了區塊鏈技術對於價值傳輸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開啟了互聯網由信息互聯時代向價值互聯時代的大門。

比特幣的幾項顛覆式創新

在中本聰發佈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論文中,我們看到了這種電子貨幣體系的幾項顛覆式創新:

1)去中心化:比特幣的發行和流通不依靠中央銀行等第三方機構,而是依靠特定算法及密碼學技術,通過點對點的傳輸實現,是一種完全依靠網絡節點的分佈式虛擬貨幣。

2)開源性:在比特幣系統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成為比特幣的發行及交易者,整個系統的運作規則是公開透明的,任何個人或機構都可使用比特幣系統,整個系統是以開源的方式存在的。

3)匿名性:在比特幣系統中,任何個人或組織都可以開設比特幣賬戶,而每個賬戶對應的地址實際上是與用戶的現實身 份沒有任何關係的ID。比特幣持有者可通過不斷轉化ID來隱藏自己的身份。同時,整個比特幣網絡都不存儲可以辨認個人身份的信息。

4)不可逆性:全部交易都加上時間戳,並將交易信息併入一個不斷延展的基於散列算法的工作量證明的鏈條上作為交易記錄。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證明,否則形成的交易記錄將不可更改。

5)安全性:公鑰與私鑰結合。公鑰用於計算比特幣地址,而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 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此外,系統中的每個節點都能獲得一份完整數據庫的拷貝,得知所有比特幣的交易信息。除非同時控制整個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 數據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比特幣的安全性將隨著參與者的增加而提升。

6)全球自由便捷流通:比特幣沒有繁瑣的手續,只需要告知對方的比特幣地址就可進行支付。任何一臺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都能管理比特幣。

ULAM是由清華大學密碼學博士吳彥冰研發的底層共識算法創新項目,是即POW,POS,DPOS, PBFT類共識算法之後的第五個在共識算法上有重大創新的區塊鏈項目,也是全國目前唯一一個完全由中國背景團隊做出的包含共識算法層重大突破的區塊鏈項目。

(1)超級碎片化節點(任何智能手機,手錶等智能設備均可以參與)

(2)完全去中心化:百萬級節點

(3)永不產生比特幣一樣的算力集中化;49%惡意節點容錯(目前所有共識算法中的最大容錯率)

(4)運行TPS可達10000+,轉賬確認時間5s,不會產生分叉

(5)可以證明安全協議,有數學論文進行支撐


區塊鏈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