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股市的本質是貪婪與恐懼”——這句話大家已耳熟能詳,但常聽常新。

“追漲”,因為貪婪,看見別人賺錢了眼紅,思忖著自己是不是也有機會在這波牛市行情中撈上一筆;“殺跌”,是因為恐懼,看見自己的浮盈一點點回吐甚至盈轉虧,心想“此時不跑更待何時”,於是心一橫,割肉求生,加入“韭菜”群聊。

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根據技術分析理論,一旦趨勢形成價格便會沿著趨勢運動,直到新的力量打破原有趨勢。從這個角度看,“追漲殺跌”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制勝法寶,但事實並非如此。既然是多空博弈,必然涉及“交易對手”,如果你連博弈對手的套路和底牌都不清楚,僅憑“貪婪”的本能貿然追進場,那非但不能制勝,反而中了對手的“圈套”。

因為趨勢可以人為操縱,這點在小盤股裡尤其明顯。不僅如此,在股權分散的大盤股裡,“交易對手”也僅僅是一個概念,它的組成成分在不斷變化,可以是某個大股東(例如“萬科寶能之爭”),可以是機構抱團,也可以是散戶集結(美國散戶大戰華爾街)。龐雜的交易群體導致我們單憑技術分析無法準確判斷各方力量的短期動向,有時甚至被消息故意誤導,結果往往淪為多空博弈的犧牲品。

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實際上,這種“追漲殺跌”的心理看似愚蠢,卻恰恰是人類生存的本能——趨利而動,避害而止。這個基因從人類祖先誕生起就因“能使我們生存”而保留至今,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但在股市裡,這種本能非但沒用,反而常常成為我們的敗因。因為股市的生存法則並非“趨利避害”,股市有它自己的邏輯。想要在股市裡生存,首先必須弄清股市的邏輯是什麼。

“趨利”的本能驅使人們加入到股票交易中,客觀上提高了二級市場流動性,為一級發行市場提供了活力。因此股市成立的外在邏輯是“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而內在邏輯是有“利”可圖。對我們來說,搞懂這個“利”字是理清股市邏輯的關鍵。

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一般來說,股市的“利”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股利。人們買股票,是為了能夠得到分紅,如果股利政策穩定的話那就是連年持續的分紅(這也是股利貼現模型的本質邏輯);二是上市企業價值的增值(即利潤增速)企業賺得一年比一年多,分紅一年比一年多,企業的內在價值隨之提升,越來越值錢,投資者才會願意花高價買這支股票;三是股票價格波動而產生的價差。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價差是指單純由多空博弈行為而產生的那部分價格差,是在基本面因素提供基礎動力的前提下,多空雙方較量的結果。

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弄清股市“利”的構成,自然就明白了股市的邏輯:想從股市獲利,要麼賺取豐厚穩定的分紅,要麼賺取企業價值的增值部分,要麼賺取多空博弈的價格差。價值投資者追求的多是前兩個,價值投機者追求的是第三個。

然而在實際交易中,投資與投機並非“涇渭分明”。無論是價值差還是價格差,體現到結果上都只是價格差而已,你無法分清自己的盈利裡有多少是屬於合理增值,又有多少是來自博弈價差。所以,價值與價格其實是同一個事物的兩面,投資和投機並無明確區分。

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價值誤判高位入場,還是順勢而動卻慘淡離場,其實都受到了基本面變化和博弈行為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我們難以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漫談 | 如何逃脫“追漲殺跌”的魔咒?


所以,“追漲殺跌”既是我們生存的本能,又是我們在股市裡擺脫不了的弱點,雖然無法完美避免,但在平時交易決策時,我們可以更加註重從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等多個角度對大盤和個股行情進行綜合研判,從而提高勝率;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時刻存在“追漲殺跌”的決策風險,千萬不要在勝率不高的時候貿然做出決策。

無論投資經驗多麼豐富的投資人,只有保持這樣清醒的自我認知,才能從容地應對每一次股價波動,把握波動的本質,保持定力,穩健地走好股票投資這條漫漫長路。

(聲明: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