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股市的本质是贪婪与恐惧”——这句话大家已耳熟能详,但常听常新。

“追涨”,因为贪婪,看见别人赚钱了眼红,思忖着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在这波牛市行情中捞上一笔;“杀跌”,是因为恐惧,看见自己的浮盈一点点回吐甚至盈转亏,心想“此时不跑更待何时”,于是心一横,割肉求生,加入“韭菜”群聊。

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根据技术分析理论,一旦趋势形成价格便会沿着趋势运动,直到新的力量打破原有趋势。从这个角度看,“追涨杀跌”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制胜法宝,但事实并非如此。既然是多空博弈,必然涉及“交易对手”,如果你连博弈对手的套路和底牌都不清楚,仅凭“贪婪”的本能贸然追进场,那非但不能制胜,反而中了对手的“圈套”。

因为趋势可以人为操纵,这点在小盘股里尤其明显。不仅如此,在股权分散的大盘股里,“交易对手”也仅仅是一个概念,它的组成成分在不断变化,可以是某个大股东(例如“万科宝能之争”),可以是机构抱团,也可以是散户集结(美国散户大战华尔街)。庞杂的交易群体导致我们单凭技术分析无法准确判断各方力量的短期动向,有时甚至被消息故意误导,结果往往沦为多空博弈的牺牲品。

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实际上,这种“追涨杀跌”的心理看似愚蠢,却恰恰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趋利而动,避害而止。这个基因从人类祖先诞生起就因“能使我们生存”而保留至今,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在股市里,这种本能非但没用,反而常常成为我们的败因。因为股市的生存法则并非“趋利避害”,股市有它自己的逻辑。想要在股市里生存,首先必须弄清股市的逻辑是什么。

“趋利”的本能驱使人们加入到股票交易中,客观上提高了二级市场流动性,为一级发行市场提供了活力。因此股市成立的外在逻辑是“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而内在逻辑是有“利”可图。对我们来说,搞懂这个“利”字是理清股市逻辑的关键。

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一般来说,股市的“利”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股利。人们买股票,是为了能够得到分红,如果股利政策稳定的话那就是连年持续的分红(这也是股利贴现模型的本质逻辑);二是上市企业价值的增值(即利润增速)企业赚得一年比一年多,分红一年比一年多,企业的内在价值随之提升,越来越值钱,投资者才会愿意花高价买这支股票;三是股票价格波动而产生的价差。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价差是指单纯由多空博弈行为而产生的那部分价格差,是在基本面因素提供基础动力的前提下,多空双方较量的结果。

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弄清股市“利”的构成,自然就明白了股市的逻辑:想从股市获利,要么赚取丰厚稳定的分红,要么赚取企业价值的增值部分,要么赚取多空博弈的价格差。价值投资者追求的多是前两个,价值投机者追求的是第三个。

然而在实际交易中,投资与投机并非“泾渭分明”。无论是价值差还是价格差,体现到结果上都只是价格差而已,你无法分清自己的盈利里有多少是属于合理增值,又有多少是来自博弈价差。所以,价值与价格其实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投资和投机并无明确区分。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价值误判高位入场,还是顺势而动却惨淡离场,其实都受到了基本面变化和博弈行为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我们难以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漫谈 | 如何逃脱“追涨杀跌”的魔咒?


所以,“追涨杀跌”既是我们生存的本能,又是我们在股市里摆脱不了的弱点,虽然无法完美避免,但在平时交易决策时,我们可以更加注重从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等多个角度对大盘和个股行情进行综合研判,从而提高胜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时刻存在“追涨杀跌”的决策风险,千万不要在胜率不高的时候贸然做出决策。

无论投资经验多么丰富的投资人,只有保持这样清醒的自我认知,才能从容地应对每一次股价波动,把握波动的本质,保持定力,稳健地走好股票投资这条漫漫长路。

(声明:以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