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在上一章中,我們講到人工智能在基於高效率方面已經開始大規模取代了人力設計師,開始為大量的第三方企業提供具有不同需求的設計。但是,從某種角度講,這種人工智能的批量輸出行為和藝術創作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畢竟,人工智能是技術領域的話題,而平面設計最終還是要回到藝術的範疇去討論。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離開了藝術,設計或是機械重複以往的陳詞濫調,或是為獵奇而胡拼亂湊,離開了藝術,計算機只是一臺沒有思想的加速器,出效果卻缺少實質,有形式卻沒有恰當的內容,或是有內容而缺少有意義的形式。——保羅·蘭德

平面設計是藝術邏輯之上的視覺呈現

在設計江湖中,很多人會片面地認為平面設計在大學中歸為藝術類專業,畢業後的平面設計師理所當然就是搞藝術的,但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藝術一樣浪漫美好。平面設計師到了社會上始終都會和藝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和商業有更加緊密的聯繫。基於此,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曾多次強調,平面設計是為商業服務的。平面設計的最高境界雖然是情感表達,但最低要求卻是能否滿足商業需求。畢竟,平面設計師的作品不是藝術品,平面設計師的工作也只是將商業訴求通過藝術化的手段進行再次表達和傳播而已。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舉個例子你就會更加清楚平面設計的意義所在了。一個電影要上映,需要投入大量的宣傳,其中電影海報就是必然會有的宣傳手段。而海報就是平面設計的範疇,就是用藝術化的手段將“電影即將上映”的消息傳遞給大眾,讓影迷們早一點買票,早一點去電影院就座觀影;一家火鍋店經過裝修升級即將開業,不僅硬件環境有了很大提升,菜品也有了更多創新,服務也隨之升級,對於店主來說,這些信息能不能有效的傳遞出去是會影響開業收益的,於是店主會和平面設計師進行交流,我們這次需要特別介紹的菜品是什麼,希望通過什麼樣方式進行傳播等商業問題。很明顯,這些問題都是基於商業訴求而產生的,和所謂的“藝術”並沒有實質相關。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只不過,當平面設計師在拿到這些項目後,他們的思路會以藝術化的構思方式,讓這些信息更加容易傳播,並且在傳播過程中能夠促進銷售。這才是平面設計存在的實際意義。因此,平面設計在遵循藝術邏輯的同時也必須要遵循商業邏輯。

平面設計的基本目標是傳播

無論是對於商家還是設計師本人來說,如何讓平面設計作品更具有傳播力,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話題。這不僅會影響商家的經營活動,也會影響設計師的收入。畢竟甲方才是設計師的衣食父母。那麼如何讓自己的設計作品更有傳播力,在商業範疇中討論這個話題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商業的需求是傳播,傳播的前提是好看。而好看的前提是設計師的思路、審美、設計構成等符合甲方的需要,更符合市場的需要。因為只有好看了才能讓人眼前一亮,進而記住,記住了也就等於傳播了。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其次,好看是一種視覺感受。這種給人好看的感受從何而來?是建立在普遍審美的基礎邏輯之上的。普羅大眾面對一張設計作品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去討論你的字體是微軟雅黑還是思源黑體,也不會去觀察你的留白是否過多,你採用的排版方式是基於什麼樣的基本型等問題,他們更不會覺得你這個作品的衝擊力是來源於什麼樣的設計原理,他們需要的就是一種很簡單的感受,並不需要在看到作品時,還要再去推演你的設計邏輯,去猜測你的設計原理,去揣摩你的設計思路等。

簡單的做一個小結:平面設計師需要站在商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構思作品,構思表現,但也必須遵循藝術邏輯和原理,設計師對商業的理解和對設計邏輯的理解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非常清晰的商業邏輯和設計邏輯,你的作品才有可能給人一種舒適的感受,好看的感受。當然,這都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平面設計最終想要得到傳播,得到好評,光有知識層面的邏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設計的根本還是是要表現出來給人看而不是用嘴去說的。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那如何讓非專業人士跳過所有的設計環節一眼就能準確判斷出你的作品好不好看呢?這就是設計師的基本功問題了,也是接下來要說的平面設計的表現方法問題。

平面設計的表現方法是整合與融合

前文說過,在平面設計師的培養階段,設計專業是歸在藝術系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平面設計師的創作往往又是基於商業訴求而完成的,和真正的藝術創作相距甚遠。可以說,平面設計為了追求更美的感受,必然是以藝術邏輯為基礎,以商業訴求,即傳播為目的的一種新的創作形式,既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更不是絕對的藝術創造,因此,作為平面設計師,就不能依賴於上一章所說的“鹿班”的批量化作業,也不能只為了個人情感宣洩而置甲方需求不顧的理想狀態下的純藝術表達/創作。那麼,無論是高端的平面設計還是細分的下沉市場,平面設計師都應該在充滿了個性化和定製化的商業命題下進行創作才是正解。而

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充分整合就是平面設計師的基本表現方式。

整合是創新的基礎

基於商業與藝術的交集,設計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整合(Synthesize)的過程。設計師對與設計項目有關的各個因素進行綜合處理,將各種設計元素進行合成,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這個處理過程也是創新的基礎和基本方式。畢竟,設計師在整合的過程中可能會運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以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手段。這種整合的能力是設計師對周圍社會各種因素,包括對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動向、各種歷史背景的理解、認識、吸收和把握。這種整合的能力反映了一個好的設計師對美學、人際、市場、技術因素綜合把握的能力。是衡量一個設計師的社會素質,文化修養與設計技能的尺度。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如果設計師沒有創新,那你的創作和人工智能的批量化作業就沒有什麼區別,並且你還遠遠不能超過人工智能的速度。因此,設計師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創新也是需要建立在甲方需求基礎上的有限創新。更進一步說,現代平面設計不同於以往的其他設計。設計師不是藝術家,設計師必須對文化、市場、技術、傳播手段有一種特別的敏感與重視。設計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整合的能力。因此,整合不僅是一種設計手段,也是一種創新前提,更是設計師的一種基礎能力。

整合與融合的三大板塊

一幅設計作品的誕生總是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適用範圍,因此,設計師在創作前就應該深刻領會甲方的意圖,深刻解讀這樣的設計作品究竟是用在哪些地方,需要給哪些人去閱讀,使用什麼樣的展現方式和材料去製作更有利於傳播等具體問題。那麼,整合與創新就會涵蓋下列三個具體的板塊:

第一,全球性與區域性。

比如我們熟知的可口可樂就是一個全球品牌,它在全球的品牌管理和營銷宣傳都是基於典型的飄帶樣式logo去開展,這讓你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見到這個品牌都能夠迅速認出,但是為了不同區域的銷售,也會在包裝細節上做一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動。比如為了迎合國人在新春佳節期間的購買和消費,其包裝設計會少量使用和我們的春節相關的元素。這就是全球性與區域性之間的整合。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第二,民族性與大眾性。這裡指的民族性主要是指你的設計作品如果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投放,或者你作品的受眾群體有很強的民族特色,那你的作品必然要兼顧少數民族的情感、文化禁忌等要求。因為沒有一種設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能被全人類都能接受的。但是,如果你的作品的應用場景是各種民族都有的很大的範圍,那你的設計就應該儘可能使用簡化和大眾化的語言和設計邏輯去表現,讓儘可能多的人在最短時間內讀懂並達到認同。

平面設計漫談第九回:設計邏輯迴歸正軌,設計原理再被正名

第三、傳統性與現代性。雖然我們做的是現代化的設計,但每一個行業都有其歷史,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民族也都有歷史,因此,作為一名設計師,你所處的時代和所需要的表達的內容必然是充滿時代特徵的,而時代特徵的細節之一不僅是與時俱進,也需要與“史”俱進。尤其是針對那些必須要以現代手段去表達傳統文化的設計項目,這些要求就會更加明顯。比如一家百年老店的營銷,其整體設計項目必然會有其歷史脈絡。

以上所講的設計邏輯,設計原理都是在上一章中提及的人工智能難以達到的,因此,平面設計師,尤其是處於中低層次的,或剛剛入行的設計師應該有不斷學習的緊迫感,而對於處於高位的設計師在掌握了設計邏輯和設計原理的基礎上,又需要儲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在設計之路上行穩致遠呢?

欲知後事如何,敬請期待下回分解。


漫談平面設計史,第一回:探索藝術崎嶇道路,追尋平面設計本源

平面設計漫談,第二回:設計江湖風雲突變,神兵利器相繼問世

平面設計漫談第三回:軟件玩家招搖過市,傳統地位少吉多兇?

平面設計漫談第四回:武功秘籍遍地開花,素材大咖百家爭鳴

平面設計漫談第五回:設計江湖山頭林立,教育機構搶人大戰

平面設計漫談第六回:改革春風一日千里,線上課程推陳出新

平面設計漫談第七回:高薪難尋優秀人才,職業技校雨後春筍

平面設計漫談第八回,人工智能顛覆傳統,鹿班出世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