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開啟寒冷模式,中醫6訣教你溫養全身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國人的衣食動養,皆依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

2020年,《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將四時節氣作歷程,推出系列策劃“二十四節氣·養生歷”,一年365天,順應時節來養生。

長按圖片,保存養生歷↓

「寒露」開啟寒冷模式,中醫6訣教你溫養全身

庚子年

丙戌月

甲申日

寒露白,秋草黃

“晚秋結寒露,凝霜溼衣裳”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古人將寒露節氣作為天氣變冷的節點,一個“寒”字預示了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意悠來驚入夜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前後,鴻雁南遷,菊花逐漸盛放。此時,秋意漸濃,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

寒露養生重在“收”

金秋時分,天氣轉涼,自然界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相應地,人體臟腑也隨自然變化,不應讓身體有太多消耗。秋季尤其應注重早睡早起,以順應“收養”之道。

庚子年

丙戌月

甲申日

寒露·三宜

飲茶

寒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採之茶,謂之“正秋茶”,為秋茶中最佳。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

潤肺

中醫認為,秋季屬金,對應人體臟腑的肺,肺喜滋潤,而乾燥的氣候容易導致“肺火”。因此秋季要注意潤肺防燥。

“燥則潤之”,入秋以後建議多吃養陰潤肺防燥的食物,如蓮子、百合、銀耳、南瓜等。

增酸

秋季養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於收斂肺氣,可以適當吃些酸味的果蔬。

橘子、檸檬、石榴、番茄、烏梅、葡萄等果蔬,既能護肺,又可增強肝臟功能。

庚子年

丙戌月

甲申日

寒露·三忌

貪涼

古語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寒露後,天氣由涼爽轉為寒冷,腳作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受涼容易招惹疾病。

寒露後,要做好保暖,尤其是足部。儘量少穿露腳面的鞋子,也最好別露腳踝。

生冷

進入寒露節氣後,秋病也進入高發期,尤其以腸胃病多見。

胃部偏寒的人要注意飲食溫和,忌食生冷,注意胃部保暖,不暴飲暴食,避免增加胃的負擔。

食辛

天涼後,很多人容易喜溫喜熱,出現內熱上火的情況,對養陰不利。

秋季飲食宜“收”,少吃辛辣發散的食物,如辣椒、生薑、肉桂、花椒等。

「寒露」開啟寒冷模式,中醫6訣教你溫養全身

寒露秋涼,露水盈盈。秋明空曠的季節即將過去,天寒夜長的冬季即將到來。

一年已過大半,秋收連著秋種,忙碌而又喧鬧。願你在這天冷露寒的深秋,仍懷有熱忱,盡情享受生活。▲

「寒露」開啟寒冷模式,中醫6訣教你溫養全身

受訪專家

國家級名老中醫 李乾構

中國保健養生協會會長 吳大真

中國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彭玉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