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光月山村:棄荒地變成了“搖錢樹”

從西固城區出發,經過一段平整的盤山路,約20分鐘車程便走進了位於西固南山的光月山村。

光月山村是個典型的山區小村莊,只有200多戶人,只見臺地鬱鬱蔥蔥,果木林立,錯落有致,村民們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正在鋪膜種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光月山村:棄荒地變成了“搖錢樹”

(村民正在田間點種辣椒)

“我們村共有2800多畝地,但可供村民耕種的土地只有1499畝,包括耕地、旱地、自留地、飼料地。”光月山村黨支部書記徐仲江介紹說,一直以來,光月山村農作物以種植百合、洋芋、小麥、玉米為主,由於集體資產總量小、無收益,制約了光月山村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這些藍莓和梨樹已經掛果了,因為有專人管護,苗木成活率比較高。”徐仲江表示,光月山村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積極響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等政策,調整種植產業結構,分批分次對前沿千畝棄荒旱地進行土地流轉,集中綠化,打造經濟林區,形成連片經濟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已引進種植各類新品種苗木2萬多株,以後會逐年加大投入,擴大經濟林種植區域,這些棄荒土地上的經濟林成為光月山村村民致富的“搖錢樹”,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也將形成光月山村獨特品牌——農業+旅遊集一體的採摘園。

據介紹,光月山村採摘園項目分三期實施,首期流轉土地400畝,計劃總流轉土地1000多畝,是村三委班子為調整光月山村產業結構,通過到天水市秦安縣五營鎮國家桃產技術秦安示範基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通過“支部+合作社”發展模式,採摘園帶來的經濟效益通過合作社給參與的村民進行分紅,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採摘園建設中,村民們熱情參與,就連75歲高齡、肢體殘疾的老黨員王秀琴也來植樹,大家勸她旁邊看看就好,可老人家說:“我是一名老黨員,要起到帶頭模範作用,現在政府政策這麼好,我們大家要齊心協力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好,我雖然腿腳不好使,但還能拿動樹苗,我給大家送樹苗吧”。

“光月山村成立合作社、流轉棄荒地、發展林果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這些都與農村‘三變’改革緊密相關。”西固區農業農村局農經站有關負責人說,光月山村集體經濟收入在2018年以前一直為零,是個名副其實的“空殼村”。為了增強光月山村集體造血功能,光月山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增收路徑規劃,把撥付專項脫殼扶持資金30萬元,用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產業促發展的理念,制定了一村一策,探索出種植經濟林、發展露地蔬菜的路子,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