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眾所皆知,拍賣會上的一件拍品究竟能拍出什麼樣的價格,與其保存是否完好關係巨大。

紫砂壺作為一個整體,如果有殘缺,即使是名家所作,那身價也是一落千丈。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然而有這麼一把壺,整個蓋子都丟失,但經顧景舟之手後,竟然拍出了368萬元人民幣。

這就是經由顧景舟配蓋的瞿子冶原作——子冶石瓢。

顧景舟配蓋子冶石瓢

1

要說子冶石瓢,就得先從瞿子冶(1780-1849)說起。

子冶是他的字,原名瞿應紹,月壺,晚號瞿甫,又署老冶、壺公冶父,室名“毓秀堂”,官至浙江玉環同知,是清中期書畫家。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子冶石瓢 底槽清

子冶石瓢,最早就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繪而得名,是並且此款形制與曼生石瓢略有不同。

其壺身、壺把的三角形更為規整,被稱為“瘦瓢”,透出一股剛韌之氣,抑揚頓挫,挺拔凜然。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子冶石瓢 黃金段

因為瞿子冶擅長畫梅、蘭、竹,用筆放逸被世人讚歎,所以這三者成了子冶石瓢上最常見的刻繪。

2

瞿子冶聘請壺藝名家楊彭年、申錫、吉安等制壺,在壺上書畫並親自鐫刻,稱“書絕,畫絕,壺絕”三絕。

這件子冶石瓢,則是由清嘉道年間制壺高手申錫製作。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顧景舟配蓋、申錫制、子冶銘 子冶石瓢

申錫,字子貽,生卒不詳,是與楊彭年同時代的制壺名家。

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中贊申錫:“考清代陽羨壺藝,蔚為名家者,當推子貽為後勁,此後則有廣陵絕響之嘆矣。”

3

然而紫砂界流傳一句話:“寧做三把壺,不配一個蓋。”

因為紫砂燒製的過程中變量非常多,燒製後會呈現出不同的色相。而配蓋需要根據原壺的品相、色相等加以調節,才能配出與原壺氣質相符的壺蓋。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顧景舟配蓋、申錫制、子冶銘 子冶石瓢

如果是要為古壺配蓋,一般做壺匠人根本配不出好蓋!

這把子冶石瓢原本由陳應琳收藏,可惜壺蓋丟失,只得拜託顧老配蓋。

陳應琳是顧老的義子,與顧老情義深厚,顧老人生最後的時刻他也陪伴在身旁。這大概也是顧老欣然答應為此壺配蓋的原因之一。

4

現在,我們再來看修好的壺本身。

壺身由申錫製作,技藝精湛,精氣神俱佳,不愧為“廣陵絕響”

瞿子冶在壺身正面刻繪“修竹”,一如他的繪畫風格,用筆放逸,灑脫不拘泥。反面篆書刻銘:“竹裡煎起茶煙 老冶”。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壺蓋由顧景舟配置,在壺蓋內側有:“壬申(1992)仲夏為子冶壺配蓋”,楷書刻銘、“景舟”。

一把“破”壺,經他之手修復後,竟拍出了368萬

▲顧景舟所配壺蓋

這樣一把壺,“書絕,畫絕,壺絕”,更是申錫、瞿子冶、顧景舟三位制壺大師,跨越時空合作的合作,堪稱另一絕。

於是,這世上唯一一把“四絕子冶石瓢”,拍出了368萬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