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中)

前序

在認知篇(上)中,主要講述了學前年齡段(0-6歲)的一些回憶。

在這個章節中將講述作為一個90後,小學、初中、高中一些思維認知上的變化。

小學

時間有點久遠了,那是在1999年的一個清晨,5點多就出發了。

到學校時,天還矇矇亮,才發現兄弟二人最早到學校的。

那時的我才讀幼兒園,第一天到學校更多的是開心和傻乎乎的,不知道要幹啥。

那時的幼兒園教得很多,我的第一個勇氣就是在這裡集結的,男孩子打疫苗不能哭。其實也奇怪,很多東西的啟蒙就是這樣來的。

轉眼間來到三年級了,這個年齡段其實已經有了零花錢,不多就五角,兩毛這樣子。想來那時候就會有攀比,比哪個文具盒漂亮、自動鉛筆等等,小時候那個鉛筆是要削的,有的就擁有自動鉛筆這種神奇的東西。

這個年齡段的界限是比較簡單和天真的,更多的是我想要什麼而不是別人有什麼。我就想要那個100分,別人幾分和第幾名對於我根本不存在。

這種生活過得很簡單,也很舒服,也不會拖沓,平常晚飯前把作業做好,星期五晚上就把星期天的作業做好。沒有更多需要煩惱的事情,追求的目標也更單一。

很多孩子不知道為啥要讀書,也不知道讀書能帶來什麼,更多的是不知道要什麼。單純的想法有時很重要,讀好書其實很簡單,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記得在六年級的時候,要去別的村子讀初中了,跟老師聊天,就問我們以後要幹什麼。那時對於能做什麼,或者職業其實是一概都不懂得。但是,還是說了要當科學家,要報效社會這樣的話。

相對於現在,很多的追求沒有了界限,想法也過於駁雜。認知有時大多取決於環境的界限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中)

初中

初中學校的人很多,那時還不明白為啥初一人是最多的,初三是最少的。

那時的我現在看來也是最淳樸的,就是傻乎乎的。想法和做法也是跟小學一樣,不管別人有,自已追求自個的就好了。

然而小學也就40個人,初一就有400多個。在第一次月考之後,初一排了第9名,那時的我是很不滿意,但不曾想之後再也沒有進過前10了。

人生的轉擇和選擇都是並行的

小學是每週有2塊錢這樣,初中每週有15塊錢的零錢。那時的網絡興起,在初一時有了自個的Q號,即使是小農村,也有了網吧。

網絡對於懵懵懂懂又沒有過多娛樂的小孩來說,就像小海綿掉到大海里一樣。可以說整段青春,一半是留在了網吧。

遊戲的新奇和網絡聯天的趣味,比任何東西都具有吸引力。為了能更多的上網,一般選擇週五的晚上去通宵,一週的零花錢都花在了這上面。第二天回到家裡,因為能為卡車加水,一次一塊錢,週六的晚上又可以通宵一次。

直到初三,通宵上網的這些行為才暫時消停。初中這階段的思維,都是停留在電腦裡面,不停的玩,不停地探索。想起了後面聽說過的一種大神,三和大神,估計初中我也是這種生物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中)

高中

我一直信奉一句話,任何東西都是有用的,只是時候未到。任何的行為也是有代價的,只是還未來臨

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高中是分等級的,一中,二中,三中,而我只能上三中。

命運總是如此的相似

小學是在本村讀的,初中是在臨村讀的,高中到了鎮裡讀的。小鎮的網吧,更大網速更快。在高中的我每個月有300塊,對於這些錢,我的認知裡更多的是怎麼利用來上網,此時對錢的思維認知還是一直所知。

以前在初中,只是週六去上網,現在到了高中或許是周圍有更多人,也或許是更加的無所約束。在週二,週三晚上去一併去通宵上網。

這些得到的後果很顯然,上課就是睡覺,迷迷糊糊,對於時間也沒有啥概念,餓了就吃,省著吃都是拿這些錢去上網。那時的我只能考個班級第10名了,就一直是班級第10名,年段就直接沒有名次可言了。

後面是有轉變的,迷戀上了小說。說來也好笑,初中的時候老師說我們會迷戀小說,我們沒有,但到了高中反而我是看了大部生男生都有在看小說。

高中順利完成,那時的思維追求就被限在這一本本小說裡了。


思維篇 ~ 認知的侷限性(中)

總結

認知的侷限性在不同階段,限制在了不同的東西里。

小學是限於生活環境,雖有所求,猶如井底之蛙。

初中前期、高中前期是困於網絡,猶如魯濱孫漂流到孤島。

高中後期是限於小說裡,猶如身處異界,但都是虛幻。

認知很奇妙,可以包羅萬象,也可渺小如浮游。

不拒真相,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