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平時狂妄自大,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的原因?

自立124


1.理論!

用下面艾森克人格理論的一張圖表說說吧。

狂妄自大有很多外顯表現,比較符合的應該是膽汁質不穩定這個區域。(圖片右上)

易怒,不安定,進攻好鬥,易激動,等四個詞。

從這幾個詞來說。

易怒:憤怒是一種情緒,是提醒我們保護自己,以及我們的所屬。比如自尊心高的人,死要面子就會易怒。財,物,虛擬,想象的屬於我們的東西都包含在類。

不安定:有一種是積極取向的,代表著這個人,有上進心,進取心,希望獲得一定的成就。有一種是中性取向的,代表著這個人靈活多變。

進攻好鬥:有一種積極取向的,是代表著這個人有上進心,進取心。但是因為情緒原因,比如前面說的憤怒。會導致和自己,和生態環境,以及和他人的關係出現問題。似乎就是一種破壞性,似乎是消極詮釋。

易激動:是一種行為表現的強度。比如豪邁的大笑,或者憤怒,當然也可以是委屈的大哭。易激動本身就是一種不穩定性。

(可能和一蹶不振這個形容詞的某一維度有相關性。說實話,我是不太理解,一蹶不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每個人的一蹶不振可能不太一樣。)

2.經驗

一個有進取心,上進心的人,對自己其實是有高要求的。

對自己要求高的人,就要有相應的,立足現實的個人能力來匹配自己的高要求。

但是當現實能力低於理想中的能力,不匹配時。人是會焦慮的。(自我同一性,如果承認自己能力弱,和理想中的自己又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自我同一性出了問題。自我不統一,我不再是我,會讓人焦慮。)

為了維護自己統一性,人就要把自己當成理想中的自己。(霍妮)

但是因為自己內心知道,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是有差距的。於是好鬥,一定要得到某些成就。也就是所謂進取心。

長期的這種能量循環,導致一些防禦機制,行為模式的形成。(榮格:陰影)

比如:

成就動機強,以目標為導向。

做事認真,但是害怕被人看低。

害怕別人揭穿自己的差距。

通過鄙視別人緩解焦慮。(攻擊好鬥的另一種含義的詮釋)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自尊心高的部分表現。

總結:

理想化自我和真實自我差距越大,崩潰越大。也就是一蹶不振,心理能量承受不住。



心理諮詢師黃先生



首先:平時狂妄自大是沒有遇到挫折。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就會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無所不能的,相信自己什麼事情都可以擺平的,只要自己去做就行。這時候沒有歷經任何挫折的洗禮,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滿滿的控制感,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其次:稍遇挫折不知道怎麼辦?因為以前沒有遇到過挫折,現在突然遇到挫折了,就很慌,比如一個家庭以前很富裕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突然家庭變故,對於富養的孩子來說,一下子就不適應了,生活從天堂跌倒地獄了。


其三:抗挫能力太弱。因為一次失敗,就會徹底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完了,覺得自己爬不起來了,對於以前的成就都會徹底否定,自甘墮落。之前的狂妄自大的氣場一下拋到九霄雲外了。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需要多經歷以下挫折和磨難,這是在磨練自己的心性,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以上為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十八點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