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凶”?

“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己彼,能久者確。”這句古代版的“黑貓白貓論”,正是出於北宋王安石變法期間,王安石變法是我國古代自商鞅變法以來直到明朝,都算得上是最大的一場全面變法運動,然而自王安石熙寧變法後,北宋三代而亡(神宗之後,又經哲宗,徽宗,欽宗),為此後世常有政治人物將北宋的滅亡歸結到推行變法的王安石身上,卻對全面反對新法的司馬光讚譽有加,事實果真如此嗎?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積貧積弱的宋朝和變法歷史

後人對宋朝的看法褒貶不一,有覺得宋朝是個人民富足、安居樂業朝代的,有覺得宋朝是積弱積貧、老捱打的,其實這兩方面問題宋朝都有,但是也都不全面。應該說,宋朝人民相對富足,但國家財政貧弱,宋朝看起來戰力弱但外戰勝率又高,雖然高又多是不能輸的小勝利。這是為什麼呢?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大概是因為黃袍加身的趙宋皇室,對手握重權的將軍天然保持著極度敏感和不信任,再加上唐朝藩鎮割據的舊例,因此對官職、軍隊進行了大量精心設計,搗鼓出來了一套複雜而效率低下的制度,首先,拔高文臣的地位,使其壓制武將,其二,對官職進行分權、分離,比如將宰相權力分割成了中書省、樞密院和主財的三司,這就必然造成大量冗員。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在軍事上,自‘杯酒釋兵權’以來,趙宋將精兵收歸中央,禁軍直接受皇帝指揮,地方上,所有涉及兵權的官員,輪換頻繁,如以文官制約武官,使訓練鬆懈,‘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戰鬥力低下。更慘的是,當時周邊夏遼等國崛起,並且相當強大,為解決外患問題,宋採取大量增兵的政策,但實際戰鬥力卻沒什麼提高,然後再戰敗,再增兵,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於是這些問題共同造成了宋代雖然富裕,但是國家財政卻嚴重緊缺,給人積弱積貧的印象。

這些問題在宋仁宗時期變得尖銳和凸顯,受到了一批朝廷有識之士的注意,仁宗自己也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北宋王朝曾在宋仁宗期間,以名相范仲淹為首推行了一次史稱“慶曆新政”的短暫變法,這場變法僅僅持續了一年多,就走向了終結,沒能影響國家走向,唯有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做到了對帝國的深刻影響。

熙寧變法和其成果

范仲淹的慶曆變法主要從吏治入手,推行改革以改變體制臃腫、冗員,以達到緩解財政問題的目的。而王安石變法比范仲淹要全面得多,同時從社會、經濟、軍事、政治、文化五方面入手,其政策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兩方面。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首先是對於社會和國家財政,為了“理天下之財以奉天下”,首先大力發展生產力,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就是最理想的狀態,再而對社會資源再分配,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經過這次改革,北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呈現出百年不遇的繁榮景象,國家財政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神宗年間國庫儲蓄幾乎可用於朝廷20年的財政支出,這徹底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文獻通考》中有載,元豐年間,天下墾田數比前朝多了20餘萬頃。“所收財稅,如一歸地官(指戶部)以為經費,可支二十年用。

其次是對外方面,為了提升國家軍事力量,王安石的“強兵之法”除了改善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戰力被制度削弱的問題,還大力發展了宋朝軍備,成果就是在北宋熙寧六年,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王韶在王安石支持下,率軍進攻吐蕃,收復洮、岷五州,拓地兩千餘里,受撫羌族三十萬帳,這可以說是北宋建立以來,軍事上的一次空前大捷,也徹底扭轉了西北方北宋與西夏邊境的被動局面,建立起了對西夏地區進攻的有利戰線。史書中對於此次勝利評價是:“在結束了十國割據後,北宋王朝八十年來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軍事勝利。”

當然,王安石的變法也不是說非常完美,由於黨爭延伸到了改革,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對於變法運動有些急於求成了,採取的一部分激進政策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社會的利益,但是在大局上讓北宋這個病入膏肓的病人有所起色,起碼病情好多了,然而,徒呼奈何,王公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

北宋之亡,錯在誰?

熙寧變法之後三代,北宋被金兵所滅。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有些人把鍋甩到了王安石身上,這部分人多是一些所謂的“傳統儒士清流”,比如南宋的朱熹,明代大學生楊慎,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流毒”,當然這些人受時代和認知所限,就不加以評價了。

王安石的變法沒有延續下來,可以說註定了北宋滅亡,只是時間早晚而已,而有一個人,在覆滅王安石變法成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那就是一輩子只幹了兩件事——編纂《資治通鑑》和反對王安石變法的“神童”司馬光。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全面反對,誰才是北宋滅亡的“元兇”?

司馬光對熙寧變法可以說是從頭反對到腳,王安石被貶後,司馬光上臺,開始全方位“除四害”,史稱“元佑更化”。只要是王安石推行的,不管好壞一併打入“四害”之內,在他的努力下,免役法、青苗法這些善政也被廢除了。熙寧之役取得的領土擴張成果,幾乎大半被他送回了西夏,讓北宋失去了對西夏有利戰線,可謂實實在在的“賣國賊”。

除此外還大肆排擠迫害改革派,連同樣反對變法,但對其中善政提出採納意見的蘇東坡,都被司馬光大肆打壓,誅除異己可謂到了極端的地步,當時為了打擊勢力範圍大的改革派,司馬光大力拉攏黨羽,並且不拘人品,只要是反對新法的都被他大肆提攜,宋徽宗時期的大奸臣蔡京,就是這樣被司馬光提攜上來的。

很顯然,北宋之亡,司馬光是負有責任的。至少絕對比王安石更配背這個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