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一幢幢整洁明亮的房屋,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片片长势旺盛的芒果园……自脱贫攻坚战以来,永仁县委政法委在永兴乡拉姑村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许多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

群防群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历来是政法战线搞好平安建设工作的法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永仁县委政法委严格落实联系群众制度,深入走访调查,精准制定脱贫规划和帮扶措施,宣传扶贫政策,正确引导群众,持续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深入永兴乡拉姑村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激发群众新活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推进”,真正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真正扎根群众中,让挂点村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形成了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干群齐心奔小康的良好氛围,全村276户1060群众形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开创了“平安+脱贫” 的工作新局面。

全村耕地面积1270亩,其中水田710亩、旱地510亩,永仁县委政法委为主动帮助帮扶的276户贫困群众熟悉掌握脱贫攻坚政策,拓展增收路子,落实帮扶措施。县委政法委驻拉姑村工作队员,走访调研,会同村党支部村委会进行专题研讨,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商议,最终决定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拉姑村群众种植玉米等作物,粮食实现自给自足;土地流转400亩种植大葱和紫薯,使土地开发利用变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地租和务工收入150万,提高全村土地利用率,扩宽群众增收渠道,支撑群众脱贫致富。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土地流转紫薯种植,栽苗季节)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土地流转大葱种植,丰收季节)

永仁县委政法委始终把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以让老百姓住上安稳房子为抓手,锁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按照易地搬迁脱贫的总要求,拉姑村通过移民安置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消除138户41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危房现状。2014年紧抓移民搬迁机遇观音岩水电移民新建田兴村、和兴村两个移民安置点搬迁77户299人,打造风貌统一的傣家特色民居。2016年脱贫攻坚拉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新建上、下拉姑两个安置点搬迁149户,危房改造4户。自此,彻底解决了拉姑村住房问题,家家户户住上了统一规划设计、整齐划一小洋楼,实现了美丽新村“安居梦”,“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丽傣家特色村寨初见雏形。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美丽宜居乡村安置点新房)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长远之计”,县委政法委充分利用拉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荒坡林地资源优势,瞄准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经济林果芒果、柑橘、桂圆主导产业。三年来,拉姑村共兑补产业扶贫资金28.2万元,直惠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是种植芒果4500余亩,人均约达4亩,通过引入第三方产业培训公司加大芒果技术培训,进行品种改良,实现了增产增收,全村实现芒果产量达800吨,户均增收1630元,全村产业年稳定收入350万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持贫困户138户发展养殖业,2019年出栏大牲畜5168头(只),产值达575.6万元,户均2.08万元,养殖收入成为群众的主渠道收入;三是积极开发新品种凤梨释迦,下拉姑群众流转土地72亩引进释迦新热果种植。有效破解了发展产业难的瓶颈,形成产业促致富的良好局面;四是狠抓农村教育培训,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争做新型农民。全村外出务工280人,务工收入336万元,就地务工人员175人,务工收入148万元,合计484万元,务工增收现已成为拉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种植芒果产业,花期)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芒果盛果期,售卖芒果)

县委政法委大力协助拉姑村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220万修复拉姑东沟和南沟,234万元建设太阳能光伏抽水站2个,85万元建太阳能光伏二级抽水站及管网配套,人畜饮水、经济林果灌溉困难得到了彻底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得到保障;二是集镇安全人饮到户,276户农全部接通了入户自来水,2个水源点和集镇水厂均通过水质安全检测。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东、南大沟水,保障畜牧、生产用水)

永仁县委政法委“五字”助力拉姑村脱贫奔小康

(入户自来水,安全保障生活用水)

就是这样一个地处深山的贫困村庄,在县委政法委的助力下,拉姑村持续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的落实,坚持总体布局和规划指导、党组织和党员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政府主推和群众积极参与结合,着力固好脱贫出列的底板、用好项目建设的跳板、瞄准补齐乡村振兴的短板,实现了党建扶贫“同频共振”。全村旧貌换新颜,呈现出美丽乡村宜居美、兴业富民生活美、乡风文明行为美的新气象,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