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18歲考入國立波哥大大學法學系,可是作家對法律毫無興趣。後因時局動盪,馬爾克斯中途輟學,隨後進入《觀察家報》任記者,並逐漸走上文學創作道路。


代表作:《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鉅作《百年孤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部小說自1967年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影響之大,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

.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孤獨”思想一直貫穿於馬爾克斯的整個創作過程中,他用自己的文字刻畫出人類心靈中最深刻、最本質的“孤獨”的形狀,不止一次向人們指出“孤獨”的結症所在。

人們從不同角度描述孤獨。張愛玲說:“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赫胥黎也這樣描敘過孤獨,他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事實上,無論我們是否承認,孤獨都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問題。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百年孤獨》

而孤獨的形狀又數不勝數


“無知會造成孤獨,自私會造成孤獨,競爭與比較同樣會造成孤獨,而貧窮更是一種孤獨,是孤獨中最刻骨銘心的一種——甚至可能使一個落後的民族沉淪或枯萎。孤獨是文明真正的敵人,不管它是來自主觀還是客觀。”


——《百年孤獨》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描寫以死亡為背景的種種生活現象下的孤獨。如:夢境中的孤獨、困境中的孤獨、面臨他人死亡時的孤獨、不通人道造成的孤獨等。

人們還常常依託愛情以尋找孤獨的解藥。但馬爾克斯在他那被譽為“愛情百科全書”——《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告訴我們即使在窮盡了人世間種種愛情的方式之後,孤獨的依然如迷霧遍佈。


好似雪上加霜。難道馬爾克斯對孤獨的追問,只為了告訴世人一個使人絕望的命定般的結論嗎?

不,不是的。


.

.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追問孤獨便是要將它擊敗。


他使孤獨的結症得以名狀:


“無法用常規之法使別人相信我們真實的生活。朋友們,這就是我們孤獨的癥結所在。”


——《拉丁美洲的孤獨》


“用他人的模式來解釋我們的生活現實,只能使我們顯得更加陌生,只能使我們越發感以孤獨。”


——《百年孤獨》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無論是渺小個體的孤獨還是全人類的孤獨,馬爾克斯詳盡地解讀一切孤獨存在的形式,是為了讓人彼此理解,以突破歷史的邊界、文化的邊界、種族的邊界、他人與自我的邊界,縮短人類的精神距離,決心戰勝孤獨。


“如果連我們自己也被難倒,那麼,生活在地球這邊、理性至上、沉醉於自身文化的人自然就更無法明白我們了。不難理解他們會堅持用衡量自身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忘記了生活的苦難因人而異。自我追尋的路上荊棘叢生、鮮血淋漓,他們走過,我們在走。用他人的標準解釋我們的現實,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拘束,越來越孤獨。”


——《拉丁美洲的孤獨》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和妻子梅賽德斯


孤獨,就像是走在一條無人之路上,前方尚且灰暗。但請不要喪失希望,不要畏懼孤獨,不要懷疑遠方的理想是否能夠成為真實。馬爾克斯的寫作並不在乎到底是“真實”或“虛假”,真假之間的變化取決於你是否能夠理解與接受。


“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也正是由於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霍亂時期的愛情》


你看,不同於今天的歷史存在,讓人覺得魔幻但它真實。我們自以為真的發生的回憶,回憶也不全是真實,也是一種魔幻現實。而美好的未來,從今天看它可以只是魔幻的,但也可以將它變成令人感到魔幻的現實!


“也是在像今天這樣的一個日子,我的導師威廉·福克納在這裡說:‘我拒絕接受人類末日。’如果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三十二年前被他拒絕接受的巨大災難,如今在人類歷史上已首次從科學角度成為可能,我會愧對這個他曾站過的位置。這令人震驚的現實在人類史上曾經只是個烏托邦式的空想,而我們這些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寓言創造者有權相信:反轉這個趨勢,再烏托邦一次,還為時不晚。那將是一種全新的、顛覆性的生活方式:不會連如何死,都掌握在別人手裡,愛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終於永遠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機會。”


——《拉丁美洲的孤獨》


馬爾克斯於1982年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上的演講詞


.

.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精品推薦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55年|《枯枝敗葉》

簡介:故事發生在古舊氣氛濃郁的小城馬孔多。現代意義上的商業組織“香蕉公司”已經在馬孔多落腳,吸引了大量為公司工作的外地人。來到馬孔多的外地人正如一股狂風席捲了守舊而落後的小城。小說以一個廣受尊敬的老上校、上校女兒伊莎貝爾和上校的孫子三人為中心,馬孔多的一家祖孫三代在一個上吊身亡的大夫死後到其居所為其收殮的半小時內,三人各自的所見與所思,敘述視角在三人間不停轉換,折射出具有象徵意義的馬孔多鎮被香蕉公司侵入後二十多年來的變遷。大夫因性格古怪和行為不檢點,為小城的大多數居民所唾棄;上校卻遵守與大夫的約定,不顧旁人的冷眼,為其主持葬禮。在遭到無數居民憤恨但與老上校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大夫死後,祖孫三人發現自己正面臨精神上的無所寄託的處境。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58年|《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簡介:一位70多歲的老上校盼望養老金而不得的複雜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這位上校年輕時(19歲)即參加“保衛共和國的戰爭”。戰爭結束後,新政府許諾要給他們養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兒子也在一次鬥雞中死去,老兩口孤苦伶仃,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諾,寄來養老金。但是,上校的這種等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成了絕望的等待。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62|《惡時辰》

簡介:小說從“匿名貼”引發的一樁殺人事件開始。靠伐木發了財的塞薩爾•蒙特羅看到自家門上的“匿名貼”中說他老婆和巴斯托爾私通,策馬而去,用打老虎的雙管獵槍把巴斯托爾給轟了。飽受牙痛折磨的鎮長被槍聲驚醒,條件反射似地抄起吊床旁椅子上的手槍和子彈帶就去了現場。他抓捕兇手、查驗死屍、警告鎮裡的男人們保持穩定、找醫生驗屍、請法官辦案,高效、幹練、敬業,還不失幽默感。但隨著故事的發展,他權力者的孤獨、貪婪和兇狠會很快顯現……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64年|《百年孤獨》

簡介: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是西班牙人的後裔,他與烏蘇拉新婚時,由於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那樣生出長尾巴的孩子來,於是烏蘇拉每夜都會穿上特製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後來丈夫因此而遭鄰居阿吉拉爾的恥笑,他殺死了阿吉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淒涼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寧。於是他們只好離開村子,外出謀安身之所。他們跋涉了兩年多,由此受到夢的啟示,他們來到一片灘地上,定居下來。後來又有許多人遷移至此,這地方被命名為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的百年興廢史由此開始。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82年|《拉丁美洲的孤獨》

《拉丁美洲的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82年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上的演講詞,收錄於演講集《我不是來演講的》。這篇演講裡面總結了他多年創作所要表達的共同主題,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獨”的社會現狀以及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馬爾克斯“孤獨”主題的一個概述性的總結。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75年|《族長的秋天》

簡介:以近乎散文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獨裁者無所不能卻孤獨落寞的一生。他在難以數算的歲月中享盡榮光,對權力的痴迷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卻無法改變“沒有能力去愛”的命運,於是他一邊用權力的罪惡補償這無恥的命運,一邊在只有母牛的宮殿裡淪為自己孤獨的祭品。他在自己的王國裡隨意顛倒白晝,確定節日;要求他下達的命令必須得到執行;在權力的金字塔中,他不相信任何人,不斷地背叛同道,肆意地殘害生命。因此,才會在自己的榮光中孤獨地死去,孤獨得連一個敵人都沒有剩下。小說寫盡了這位族長對權力的痴迷,對同道的背叛,對女人的渴求,對愛情的絕望,對生命的殘害,對現實的逃避,以及對孤獨的恐懼。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

簡介: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該小說不僅表達了“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戰爭和霍亂威脅著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為的破壞加劇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的社會孤獨感使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離加大。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2004年|《苦妓回憶錄》

簡介:《苦妓回憶錄》的故事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講述一個老記者為了慶祝自己的90大壽,特地找了個不到14歲的女孩圓房,以示自己雄風猶存。沒想到上床之後,他才發現,少女已被下了藥,整夜昏睡不醒。老記者看著身邊少女的青春胴體,不僅打消了取其貞 操的念頭,而且發現自己竟然愛上了她,最後決定把自己所有的財產留給她。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2010年|《我不是來演講的》

簡介:《我不是來演講的》內容來自馬爾克斯的公開演講,時間跨度從1944年他17歲時在錫帕基拉送別學長到他2007年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會議中心面對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院士和西班牙國王,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書名源自馬爾克斯17歲那場演講的開場白,“我不是來演講的”。在書中,馬爾克斯談論文學、抒發家國情懷、緬懷友情、針砭時事,展現了小說之外馬爾克斯特立獨行、激情揮灑的一面。


今天是元宵佳節,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或許和很多人一樣,都是一個人在疫情中度過元宵節,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孤獨”,相信這在人生中也是一段難得的時光;此時,無數的英雄在前方為了我們的健康在奮戰,“健康快樂的活著”是更多人2020年最大的願望,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向所有在前方的英雄致敬!

.

.

再烏托邦一次|加西亞·馬爾克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