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道齐云山

访道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素有道教名山之誉。徐霞客,郁达夫等人都曾游历并作记,乾隆甚至题联赞美曰:“天下无双胜境,江南名山第一”,而今近在咫尺,自然情难自禁,必欲登临而后快。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我们一行人相约前去造访。

访道齐云山

一座古朴的石拱桥连接着山内与山外。沿着山道行进却并没有览胜的感觉,倒像是有点深山漫步的味道。山并不奇特,景色也并不特异,民居与道观错杂,村民与道人为邻,鸡鸣狗吠,钟磬钹铙,袅袅炊烟,佛尘飘髯,组合成奇妙的景观,俗道杂处,和谐共生,道家的趣味呈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齐云山与武当山一样供奉的都是真武大帝。道教于唐代元和年间传入之后,历经宋、元时代缓慢发展,至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正一派天师张真人祖孙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香火才日渐旺盛,道观方始鼎盛,遂成江南道教活动中心,跻身道教名山行列,号称“江南小武当”。

访道齐云山

道观与民居杂处为一,在太素宫一带体现得最为充分。道观与民宅密密的挨着,宫观的严整肃穆和徽派特色的民居相映成趣,道在民中,民中有道。月华街上,人烟阜盛,道貌岸然者,摆摊叫卖者,游览朝拜者,漫步闲游者,横担荷锄者,往来不息,各行其是;群峰峭拔之间,白云袅绕之下,沟壑深涧之侧,悬崖石壁之上,远离繁华之所,一派娴静悠然之境,令我神往不已,一时间,神情恍惚,宛若误入三清仙境。

我戏称自己是深山访道之人,每遇道观必去顶礼膜拜。其时,我正对道家文化感兴趣,总想找个道人把酒论道一番,于观景并无多少兴致。可惜的是,所遭遇的几个道人,或者文化根底很浅,或者压根儿就是以入道为谋生之手段,道行与道识连我这个俗人都赶不上,不由得感概万端。

访道齐云山

道教作为本土滋长的宗教,终于不能形成一般宗教那样的范式和影响力,除了其诞生伊始就沦落为功利的手段之外,与它所追求的目标的世俗性,神学理论体系的假借性和行为规范的不整肃性是有很大关系的。道教自身的依附性,决定了它必然会随政治与社会的起伏动荡而随波逐流,而其自身文化品味的沦丧,也难辞其咎。国人太讲究实际了,宗教的情怀没有滋生的土壤。没有宗教的国度,幸耶,抑或不幸耶?

访道齐云山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此刻我最想看到的不是“洞天福地”,而是传说中的方腊洞。越过不高的山丘,在山丘的背面,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方腊洞。据说当年方腊兵败的时候,最后盘踞的地点就在这里,但此洞很小,且不说容纳大量军队,就算是几十个人恐怕也很难容身其间,更遑论凭险扼守了。事情的真伪已然没有关心的必要了,但传说所增益的色彩却能使齐云山更具神秘性,于山添奇,使景生色,未尝不是件好事。

下得山来,回味最多的正是关于方腊的传说,而神仙道境的魅力也陡然活跃起来,时至今日依然令我常忆常新。遗憾的是,抢着把持照相机的老班长竟然是个照相不按快门的主儿,所有的底片上都没有留下任何影子。

访道齐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