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后浪》所描述的和现实中年轻人状态不符,你觉得对吗?

水刃木聊文史


首先要定义一下:这是广告还是祖国官方在五四青年节给青年的礼物?

其实视频最后的官方“权威”媒体的出现,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我觉得从这个层面讲,就有点过了!

第一,现在挑战大于美好

从学习,从工作,从生活,现代的青年的都面临巨大压力,虽然能各个渠道过的新知识,从祖先宝贵遗产中获得更多精华!但摆在眼前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

还有买车买房结婚压力,都远远大于社会的美好的!因为我们没时间,反观视频中年的年轻人冒险,度假,购物,玩高达等等,都在描述青春在消费,享受!这怎么可能是现在年轻的生活状态?

第二,青年的定义模糊

其实如果按照年龄划分,无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还是哔哩哔哩的UP主们都在28-35以上,已经和青年擦肩而过!从这个角度讲,这些人并不算青年!

从生命活力上讲:只要还在努力的人,还在奋斗的人都应该属于青年!所以这里把青年广泛定义为只管享受和自我的少年!我觉得不符合!再说五四青年是18岁左右的孩子们,生活在特殊的年代,他们奋发图强!

所以单纯的说青年本身就是个问题,抗疫的年轻人,镇守边关的战士,不断探索的青年科学家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后浪”!

第三,宣扬奋斗和无悔的选择才是正确的“五四青年”

因为对比,很多人也找来了北野武给日本青年的寄语:生命只有一次,落子无悔,可能会遇到很多苦恼,那就去奋斗吧!

当今和平年代,奋斗和青春无悔,才是青年还有的状态!


平凡的世界NoName


说不符略显绝对、片面,准确来说是与绝大多数的“后浪”们的实际处境不符。

视频中的年轻人现代、时尚、前卫、科技感十足,个个都是光鲜亮丽,放佛新时代之骄子,俨然大中华之栋梁。殊可知,还有大量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每日里尚被一日三餐困扰,被一房之贷重压,被一家生计奔波。

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教育、家庭等背景不同,导致每个人发展、进步、创造的起点也必然不同。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理想状态下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谈何容易!

庞大的农村人口队伍和有限的城市资源,坐享其成的优越和背井离乡的孤独,这就是现实。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不是我看不起农村人,现实中我们确实没有优势,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但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足媲美别人的起点。

总而言之,前浪对后浪的赞许、鼓励和欣赏、认可是一件好事,但请不要片面,请顾及大多数人的平凡、普通、卑微甚至渺小。不要因为参天巨树,就忽略了小草,毕竟那些普通的小草,也是大自然绿意盎然的一部分,一大部分!



一蓑寒雨


凡事总有例外,没有只是你没有发现。

《后浪》里不论是前浪对后浪的态度还是后浪现在的生活状态、心理特征,都是一个概况的结论。不可能是每一个人的状态。只能是大多数人是这样的,或者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状态。

可能提问者看到的年轻人,是《后浪》中的特例,他们超越了这个状态,甚至已经成了前浪,或者后浪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符合现实的状态。但是,我想提问者并不是表达这种意思。

可能提问者看到的年轻人,还不如《后浪》中年轻人,现实中他们终其一生还不及一些后浪的起点;他们意志消沉,成为浪中的沙子;他们疲于奔波,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其他。但是,我依然认为,这些人只是少数,毕竟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但是世界的发展并没有倒退,说明大多数的年轻人是好的,是像《后浪》里描述的年轻人一样。

可能提问者接触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后浪》里的年轻人特征少。但是只要关键地方、起决定性作用的地方的特征一致就可以了。毕竟同一种性格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后浪》也没有细数现在年轻人的每一种特征。

还是我之前在微头条里的那句话,当我们看到年轻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