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學!引爆門店客流的定價邏輯

必學!引爆門店客流的定價邏輯

對於很多商家來說,現今社會上同行的競爭越來越大,互聯網的發達也讓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似乎也越來越低......

是生意不好做了嗎?是生意不賺錢了嗎?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能把生意越做越大,賺的盤滿缽滿。

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通過給產品“定價”,來增加門店營業額以及利潤。

先來看一個例子:

甲乙丙三個人都想點一份酸菜魚,甲能接受的價格是60元,乙和丙分別是50元和40元。假設一份酸菜魚的成本是20元,理論上餐廳可獲取的最高利潤是90元。

那麼問題出來了,如何分別讓三位顧客分別以不同的價格成交三份酸菜魚呢?

理論上的最高利潤如何實現?

必學!引爆門店客流的定價邏輯

現實生活中很多大品牌早已經做到了,一款產品以不同的價格分別賣給不同的人群,達到“最大利潤”。

我們以麥當勞為例,麥辣雞腿堡套餐平時賣27.5元,用了優惠券後賣23元,到了工作日午餐只賣18元!

同樣一款產品,在設置了最低價18.5元的低價後,依然有很多人願意花27.5元繼續購買這個套餐,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實,背後都是我們看不見的商業邏輯在作祟。

同樣的方法,是否也可以套用在剛才酸菜魚的定價上呢?甚至套用到我們自己的門店日常定價中去?

答案是可以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麥當勞會推出“工作日午餐”?

必學!引爆門店客流的定價邏輯

平時賣27.5元的麥辣雞腿堡套餐,工作日午餐時間只需要18元。表面上看這是麥當勞的一種打折引流手段。但事實,卻非那麼簡單。

基於一點,如果只“降價”就可以增加消費量,繼而增加門店的總收益。那麼為什麼不乾脆一週七天都降價,而只在週一到週五的限定時間內降價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工作日午餐”選擇的都是板燒雞腿堡套餐、香辣雞腿堡這種點單率比較高的“爆品”。由於是工作餐,大部分消費者的用餐時間會比較短,甚至打包帶走,這也是變相增加了門店的翻檯率。因此,同一時間段可以接待更多的消費者,進而增加了整體的營業額。

其次,消費者都集中在午餐時間(12:00-14:00)去麥當勞消費的話,這就必然要忍受排隊和擁擠,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也是一種時間的成本。

所以,選擇“工作日午餐”的消費者,未必就真的“討了便宜”;而選擇平日去麥當勞的消費者,未必就真的“虧了”。


顧客受了優惠後就不再願意購買原價的了?

打折的確會對產品造成傷害,而且也會造成定價上的混亂。說白了,就是會引起沒有折扣消費者的不滿。但是,優惠券和“工作日午餐”卻能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首先,做這兩種形式的活動目的在於更好地吸引那些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人,一般多是中低收入消費者,這類人群是眾多商家的消費大群體。

其次,優惠券和“工作日午餐”會限定使用的時間和套餐,這就讓願意接受優惠券的消費者失去了時間上和菜品上的選擇權。

換句話說,就是既滿足了中低收入消費者的價格需求卻又不會招致高收入消費者的牴觸和反感。

因為“低價”對應的是被剝奪時間上和菜品上的“選擇權”,而“高價”對應的是更多的“消費自由”。

顧客省錢,商家賺錢,一舉兩得。

打折後營業額激增,但是利潤太低?

對於商家來說,任何的“優惠”都不是單純的“讓利行為”,而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大家看完了以上兩點後,我們再回看甲乙丙點酸菜魚的例子。

甲願意支付60元來購買一份酸菜魚,乙和丙分別是50元和40元,一份酸菜魚的成本是20元,也就是說,。

我們試一下套用“工作日午餐”的模式來進行操作

假設一份酸菜魚的定價是60元,成本20元,

情景1:不做任何打折優惠活動,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吸引甲顧客進來消費,營業額是60元,利潤40元。

情景2:我們送出一部分50元的酸菜魚優惠券,能吸引到甲和乙顧客前來消費,營業額110元,利潤70元。

情景3:除了送出一部分50元的酸菜魚優惠券,我們還推出40元的“工作日酸菜魚”,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同時吸引到甲、乙和丙顧客前來消費,營業額120元,利潤90元。

結果很明顯,情景3能達成了“利潤最大化”。

無論是優惠券還是“工作日午餐”,都是為了更好地切合了市場需求的一種商業模式。

儘管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但是卻能讓我們明白了“利潤最大化”的道理,各位實體商家老闆不妨嘗試一下。

其實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現象,背後都是有底層的經濟學邏輯支撐。別人都在玩“套路”,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那就只能等待淘汰了。

關注我們,後續會給大家分享更多實用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