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長假來了 “補償性消費”會來嗎-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即將來臨的“五一”長假不僅是十年來首次5天假期,更是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的首個5天小長假。這一利好會給商場帶來“補償性消費”嗎?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今年的“五一”,由於政策限制,商家將更多的活動放在線上,線下不再過多強調折扣。未來,伴隨著消費者出門意願越來越強烈,如何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轉化為實際的銷售額仍是當前最大的課題。

消費仍將主攻線上

今年“五一”與往年不同,商家們把大部分假日活動轉向線上渠道。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三里屯太古裡會在抖音號上進行品牌商品直播,消費者在線上購買直播商品可享受多倍積分活動;中糧·祥雲小鎮將於5月1日上線大悅城原創IP活動嗨新節,以線上線下同步年中折扣釋放消費需求;北京朝陽合生匯將在“五一”期間通過“雲購物”促進線上消費,如通過直播平臺開啟直播帶貨,以及與服裝協會共同打造“雲秀場”;印力集團計劃“五一”上線小程序,在原來會員服務、積分商城的基礎上,小程序可以接入直播、線下商城、活動報名、秒殺、主題區、社區團購等營銷和服務功能。

線下以場景創新吸客,加大文娛業態的活躍度。中糧·祥雲小鎮的小米體驗店和西西弗書店將陸續開業,同時,中糧·祥雲小鎮在“五一”期間落地春天主題的美陳展覽,與餐飲店鋪展開“週末露天菜市場”模式。祥雲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豐富消費者文娛生活,引導“五一”假期消費。同時,希望能夠通過活躍線下門店消費,帶動附近餐飲和娛樂業的消費增長。

有不少商家坦言,轉戰線上消費實屬無可奈何。因受疫情影響,線下客流劇減,同時為響應政府出臺的《關於疫情期間不得舉辦店慶促銷活動的通知》,商場只得瞄準線上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線下復甦尚待時日

雖然線上生意做得火熱,但線下生意卻不盡如人意。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零售業復工復產情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截至4月13日,受訪企業的銷售額恢復至60%及70%左右佔比為46%,近一半的企業銷售額的恢復仍集中在60%-70%之間,還未恢復正常水平。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多家商場看到,雖然目前商場內客流日漸增加,但提袋率卻不高。記者通過王府井商會獲悉,王府井大街的商戶在疫情初期和高峰期時受到重創,嚴重時商家的客流、銷售同比下降95%,直至3月和4月才有所恢復,目前銷售恢復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同樣,一位北京較有代表性的商場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商場內的客流不少,已經達到同期的60%左右,但銷售額僅恢復至原來的一半。

此外,印力集團高管透露,在疫情暴發之後經營業績達到冰點,但2月9日之後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目前復工率達到去年同期65%,銷售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5%。該人士表示,整體距離預期還有一些差距,說明當下消費者的心理復甦、包括消費信心復甦還是需要時間。

政策驅動商業回血

接踵而至的利好政策或許能夠加速北京商業復原。中國百貨協會秘書長楊青松表示,隨著“五一”假期延長及京津冀互通的政策實施,北京商業也逐漸迎來利好,尤其是北京商業相比津冀地區的品類和層次上都有集聚吸引效應。目前客流和銷售額並沒有完全恢復是受到疫情進展、營銷力度、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影響,若此類因素能夠平穩解決,預計在6月底左右商場總體上可以恢復至正常九成銷售,但一些純互動娛樂的商業項目,如電影院、兒童遊樂等,還會持續受到影響。

印力集團商管中心總經理陸楊指出,購物中心如果要做線上賣貨這件事情,其實不能再往平臺型或貨架型的定位去做,購物中心應發揮自身強體驗、強關係的優勢,把活動、體驗、會員權益、線上銷售進行結合,凸顯社交電商的定位。

疫情期間強化商場線上渠道建設屬於常態化,但服務能力才是購物中心的核心能力。陸楊表示,疫情加快了很多線下商企的數字化進程,包括線下經營和營銷的打開方式,同時人貨場的關係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或重構,所以如何把線下豐富生動的場景以及富有經驗的店員、導購跟線上部分進行聯動整合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指出,線下消費迴流主要還是取決於疫情進展,但商家們不能坐以待斃,應利用疫情期間對場內的業態模式、軟硬件設施進行較大的調整,轉型為具有休閒、文化、娛樂、體驗、時尚的商業模式。在等待疫情有更好緩解的過程中,以新面貌去迎接消費者,這樣更利於疫情後業績、客流的回升。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劉卓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