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一战结束后,各国都意识到飞机会成为海军新的威胁,必须为这些海上钢铁战舰配置新的防空武器。20年代末,美国开始新一轮防空武器研制,其中就包括28毫米四联装防空炮。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泡在海水里的28毫米高射炮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20年代,美军的舰载近距离防空武器为12.7毫米重机枪,该枪的弹道性能好,火力持续性也不错。不过它能否担任起战舰中近距离的防空任务,还需要严格的测试。

美军的测试结果并不乐观,以效率最高的俯冲轰炸机来看,当它从平飞转入俯冲,到最后投弹,留给防空人员的时间只有大约30秒,必须在这期间将飞机干掉。幸运的是,俯冲阶段的飞机姿态也是最呆板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让训练有素的炮手击中飞机的概率提升不少。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战舰防空作战

另一方面,在防空武器的测试中,7.62毫米机枪的子弹则难以有效摧毁飞机,12.7毫米的重机枪子弹虽然可以摧毁飞机发动机,但是不能穿透造成进一步伤害,飞行员仍然有机会操控飞机维持姿态投弹,况且当时的飞机已经往全金属蒙皮发展,预计未来防御力会越来越高。

这些测试得出一个结论,未来的近距离防空武器必须上升到“炮”的程度,才能有效地将来袭的敌机打成碎片,保护自我。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海军防空版12.7毫米机枪

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

经过讨论,新一代防空武器的口径选择了28毫米,满足了中等距离对飞机的打击需求。从口径的选择来看还是符合潮流的,当时20、25毫米防空炮陆续出现,著名的20毫米厄立孔高射炮就是佼佼者。

不过美军的这门防空炮性能却差强人意。它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身管倍径达75,发射416克重的炮弹,炮口初速度820米每秒,采用40°仰角发射时,最大射程达到7000米。为了提升火力密集度,采用4联装水冷结构,整座防空炮重量根据不同配置,重量在4.8~6.3吨之间。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

仅以此来看,28毫米防空炮作战能力还不错,不过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首先就是它采用8发弹匣供弹,一门炮尾部可以插入两个弹匣,当第一个弹匣炮弹打空后,第二个弹匣会自动补上,理论上来说只需要弹药手不停地装入弹匣,就能维持火力射击。

问题在于4门炮排列密集,炮尾的弹药手施展不开,无法完成设计师预想中的弹药持续。另一个问题在于火炮可靠性差,空弹壳排放有缺陷,炮手需要带着小铁锤作战,经常钻到炮架下去敲敲打打,把空弹壳抠出来,严重影响了射击。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

此外火炮射击时震动过大,不利于精确瞄准,射手的屁股也震得够呛,硝烟也时刻遮挡着炮手的视线。

如此一来,火炮的射击速度就受到很大限制,即便是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早期测试型也只有单炮每分钟90发的射速,后来改进过后也不过150发的射速,四联装同时开火,只能维持整炮400发左右的射速,实在是不够用。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防空炮训练

变身“芝加哥钢琴”

1937年,美军两艘驱逐舰率先装备这种四联装28毫米高射炮,因为射击时有节奏的震动,加上弹壳有节奏的掉落敲打甲板,士兵们很快给了它“芝加哥钢琴”的绰号。为了提升射击精确性,在火炮服役后又单独开发了一款简陋的射击指挥仪,性能并不好。

尽管它有着不少的缺陷,在美军的战斗序列中,28毫米高射炮仍然和12.7毫米重机枪形成了中近距离完整的防空体系。在二战初期,该炮被较多的装备给各型战舰和航母,珍珠港也布置了许多用于防空,菲律宾战役期间还紧急运送几座过去作战。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防空演习

服役中该炮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暴露出来,那就是当初设计的炮弹是为了对付帆布蒙皮的飞机,因此榴弹炮引信设计得非常灵敏,导致经常炸膛。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旧金山号巡洋舰舰员拒绝用它进行防空演习,怕自己“意外受伤”;而在珍珠港战役中,美军也发现大量错失目标的28毫米榴弹炮坠落地面引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高射炮中的哈士奇,美国28毫米“芝加哥钢琴”四联装高射炮

四联装28毫米防空炮

1942年以后,美军开始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0毫米厄立孔高射炮,取代这些不堪重用的28毫米高射炮,到二战结束时已经被全部替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