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結對子”層層推進化難題

□ 本報記者 肖 芳

本報通訊員 王作巖

4月17日,伴隨著一聲汽笛高鳴,一輛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站臺。“我們的三個集裝箱已經順利發走,最多再過25天,這2885臺產品就能擺上歐洲各大商超的貨架。”青島三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孫麗娜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樣一來,我們肯定能趕上這一季的銷售旺潮。”

這家坐落在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的外貿企業,主營家用健身器械和蹦床,產品大部分出口歐美,同時也在國內京東、小米有品等線上平臺完成埋點佈局。疫情期間倡導的居家隔離、居家健身理念,讓原本就銷量不錯的三碩迎來訂單“全面爆發”。據介紹,目前企業的訂單生產已經排到了7月份。

訂單接連不斷,如何保障產能成為第一要務。復工初期,勞動力不足成為制約產能的最大因素。瞭解到企業難處後,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商務局、人社局一起幫企業想辦法:政府幫忙協調交通部門,為企業接送省內員工返程專班開通“綠色通道”;提出“產業鏈共享”概念,讓三碩與城陽區內訂單不足的企業深度對接,結成“對子”,通過生產線外包和員工共享的方式,實現多家企業的共贏。到了3月上旬,三碩公司的產能就恢復到100%。

產能跟上了,產品怎麼運出去又成了大難題。孫麗娜表示,公司產品出口以往多采用價格相對低廉的海上運輸,但海運時間成本很高,加上裝卸、報關等系列手續,產品運到歐洲需要60天時間。“這兩個月的路上功夫,就把眼前難得的銷售季全耽誤了。”

就在企業一籌莫展時,棘洪灘街道辦事處主任牛葵花前來調研。“海路不行,陸路呢?多式聯運那邊聯繫過了嗎?”當得知企業產品出口通道遇阻時,牛葵花提出瞭解題思路。孫麗娜坦承,公司以前從來沒有使用過中歐班列,“感覺一頭霧水”。牛葵花很快把企業這一難處向上級作出彙報。

3月25日,城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解宏勁帶著三碩公司負責人,與濟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曉東見面,當面探討如何解決外貿企業出口運輸難題。區長掛帥,層層推進,三碩公司很快就簽下中歐班列合同,預訂到了3個集裝箱。

目前,三碩公司訂單量正持續增加,預計今年二季度將同比增長25%。“感謝政府在我們遇到難處時主動‘搭把手’,有了這些堅強後盾,相信我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孫麗娜說。

考慮到轄區外貿企業產品外運難題的普遍性,城陽區商務局緊接著開展了全區外貿企業調研。他們梳理出訂單量大、有出口需求的企業名單,建立微信交流群,還努力幫助企業爭取中歐班列運費的“組團優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