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夏历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正在京师大梁(今开封)庆贺元旦,突然传来“北汉与契丹合兵南犯”的紧急军情。由于周恭帝年幼,宰相范质、王溥急忙派遣殿前都点检(禁军元帅)赵匡胤率兵出征。当赵匡胤的人马走出四十多里,行至陈桥驿(开封东北)时,士兵哗变,拥立他做皇帝。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变后,赵匡胤立即率师返回大梁,夺取后周政权,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至于敌兵南下,急需派兵抵御之事,也就烟消云散,不再提起了。清人对此困惑不解,就写了“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的咏史诗句,对是否确有敌情需要出征,表示了怀疑。那么,当时究竟有没有“北汉与契丹合兵南下"的军情呢?历来其说不一。

关于北汉与契丹乘周世宗死后,太子年幼即位,国内政局不稳,合兵南下的军事行动,《旧五代史》、《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籍,均有记载。但是,不知何故,素以记事可靠著称的《辽史》却对此只字未提。及清朝毕源编撰《续资治通鉴》时,便以《辽史》末载此事为由,在考研中提出了怀疑。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建国以来,有些史学家写书的时候,涉及“陈桥兵变”这一历史事件时,便有赵匡胤谎报军情,借出兵之机发动政变之说。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就说:“赵匡胤虚报辽和北汉联兵入侵,藉奉命出征的机会,利用‘五代’以来将士拥立的风气,在陈桥驿组织兵变,自立为帝。”陶懋炳《五代史略》也说:“赵匡胤与弟匡义、心腹赵普密谋,谎报辽兵南犯。范质等仓猝命赵匡胤率部抵御,于是演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喜剧”。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然而,有些史学家并不赞成上述说法,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程溯洛在《论赵匡胤》一文中,就不认为契丹北汉合兵南下的急报是赵匡胤事先布置的阴谋。曾维华在《陈桥兵变前镇,定二州并非‘谎报’军情》一文中,也不赞成赵匡胤谎报军情的观点,并对这个问题作了考证。他认为《辽史》和《宋史》都是元朝丞相脱脱在同一时期主编完成的。北汉与契丹合兵南下,在辽国方面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在后周及取而代之的宋来说,却是一件导致改朝换代的大事,因此《末史》必须记载此事,而《辽史》可以省略不记。不能因《辽史》未载此事而怀疑其他史籍记载不实。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此外,当时,要使后周朝廷,相信这一敌情报告,只有镇、定二州的节度使派人报告才行。这二州的节度使郭崇,孙行友都是忠于后周朝廷并未加入赵氏集团的守边将领,不可能配合赵匡胤的夺权阴谋谎报军情。退而言之,即使镇,定二州与赵匡胤事先有预谋,谎报了军情,后周朝廷是否肯定会派赵匡胤率兵出征,也是难以逆料的事。倘若后周朝廷派其它将领带兵出征,赵匡胤的阴谋岂不败露?再有,从后周与北汉和契丹长期敌对经常攻伐的关系来看,北汉和契丹乘后周“主少国疑”,合兵南下也是可能的,陈桥兵变后不久,镇州节度使郭崇又派人送给朝廷北汉与契丹已退兵的报告,于史有载,应是真的。由此也可推出原先的敌情报告,也并非赵匡胤制造的谎言。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十分明显,上述两种说法是迥然不同的。那么,关于赵匡胤有没有谎报军情的问题,是否非此即彼,别无它说了呢?有学者对“陈桥兵变”这一历史事件的解释,可谓另辟一说。“陈桥兵变"新的说法是:“赵匡胤在赵普,石守信等的策划下,借口北汉和辽会师南下,率大军从大梁出发,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做皇帝,改国号为宋。”这种说法既未称赵匡胤谎报军情,又未说赵匡胤只是奉命出征,而是使用了“策划”和“借口”两个词。既是“策划”应该是事先有所预谋,既是“借口"似乎又不是简单的奉命出征。好像是赵匡胤等早有夺权阴谋,只是还没有找到调兵遣将、发动政变的机会。恰好边关送来敌情报告,可能并不是十分严重的军情。赵匡胤等故意扩大了敌情,使之升级以便以此为口实,率兵出征,发动兵变。

赵匡胤收到军情率兵出征,被拥立做了皇帝,他有没有谎报军情?

以上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当时的实情呢?由于陈桥兵变系改朝换代于一举,是极其隐秘的事,其真相本不易知。因而当时的内幕到底如何,至今仍然难以说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