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藩先生回鄉情結·慶壽(二)

一九四二年二月四日至二月廿四日張道藩先生陪同蔣中正先生出訪印度,在蔣先生與印度領導人甘地會談後又與尼赫魯舉行黨務會談時,都是張氏任記錄。在這次官方行程中,張氏的藝術造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兩個難題,一曰:印度總督府樂隊要在國宴中演奏中華民國國歌,但沒有曲譜,張氏自告奮勇,唱出中華民國國歌曲譜,由總督府樂隊長親耳聽錄,再用鋼琴印證,由樂隊練習演奏,晚宴時,居然效果不錯,這要歸功於張氏早年間喜愛音樂之功底;二曰:尼赫魯在草地上表演“納頂”[6]絕技,張氏則以孩童時在盤縣玩耍的“鷂鷹抱蛋”也在草地上表演回敬,這一舉動賓主盡歡。

張道藩先生回鄉情結·慶壽(二)


  回國後,他積極開展文化運動。在文藝獎項方面,一面由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增設文學、音樂、美術等部門獎額,一面成立文藝獎助金管理委員會,為作家服務。日理萬機的張氏想到人之忠孝:報國要忠,自從投入國民革命的那時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國家和民族捫心自問,可以向世人宣告,問心無愧;對父母敬孝的行蹤做得少些,今年八月間是父母七旬雙壽之年,抽空告假回鄉為父母敬孝慶壽;蔣中正先生親筆題寫“齊眉合德”的匾額致送,以便張氏族人及鄉梓瞻仰元首墨寶為幸。

  張道藩先生應算遊學闖蕩世界進入仕途生活的盤縣近代第一人,按中國讀書人的傳統觀念,一介寒士,家境窮困,隨族叔引離故土,求學闖蕩世界,仕途通順,碩果輝煌,廿六年後第一次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省親,取得國家元首親筆揮毫提寫的墨寶及諸多中國名流雅士的祝壽墨寶,為父母慶壽,榮宗耀祖,門庭生輝,在本邑有史以來應算罕見。

 

張道藩先生回鄉情結·慶壽(二)


 張道藩先生寫給蔣碧微女士的信中談道:“由於時間太匆忙,未能事先電告家中,到盤縣時並無一人迎接,這樣正合我意。否則隨便來個三兩百人,那麼招搖,那麼麻煩,絕對不是我所能忍受的。”[7]小車抵盤縣車站門口水巷口處的三岔路暫停:張道藩先生下車,交行人員繼續乘車前往對門山貴陽方向的公路行駛;下車後的張道藩先生僱挑夫將行李挑進城到本家父母住處范家公館,張道藩先生的父母從南京返鄉後就租住在此,原在城外張家坡的老房屋,則由家族人居住;張銘渠先生和伍太夫人見兒子突然到來,感到驚喜不置;張銘渠先生已在城外張家坡(距父母現住處約二華里)老家,為兒子預備好住處,以便接待親友,這以後張道藩先生得每天兩地奔跑;張道藩先生到家後的當天晚上拜訪了親戚、族人、朋友、老師和同學卅多家;幸而縣城不大,他享受著拜訪鄉梓的激情步行也不覺得太疲勞。時間太晚了,翌晨才去拜訪救命恩人曾德陽家。張道藩先生在回張家坡的途中在沉思中發覺、若干年老的親戚、朋友、老師已謝世,活著的也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許多年齡相仿的人,見了面已不相識,二三十歲的更弗論矣;城內街道建築等物,除了新闢汽車站一帶而外,大都沒有改變,雖然破爛,依稀還能辨認得出;張道藩先生寫給蔣碧微女士的信中談道:“初回家鄉,覺得此地風俗環境可愛,民風仍舊樸厚,只發現許多親友都窮得可憐,”[8]其它的事張道藩先生還沒有時間去發掘;快三更準備休息時,在睡覺前張檢查帶來的行篋,發現八位留法同學恭送的六幀畫屏不在。——壽辰日期將屆,這下怎麼辦呢?

張道藩先生回鄉情結·慶壽(二)

  張道藩先生沉思細想,總算給他想到了線索,他立刻寫航空快信到重慶,叫張夫人素珊趕快把她偷藏的壽序用航空件寄來,並且告訴她這是多麼重要的物件。張道藩先生怎麼能肯定壽序是張夫人素珊藏起來的呢?因為張想到前幾天蔣碧微女士送壽序來的情景,素珊看見蔣碧微來找張道藩先生,就躲在文化會堂隔壁辦公室偷聽張蔣的談話,又看到蔣碧微臨走時交了一包東西給張道藩先生,使她疑慮叢生,找個機會把壽序翻出來看,然而她一箇中國字不認識,也不懂得這是什麼東西,帶點醋罈氣味的張夫人素珊就把壽序悄悄地藏起來,將來有機會再作研究,殊不知害得張道藩先生差一點在他父母面前無法交代。

  張夫人素珊得到夫君郵來的航空快信,知道了壽序的內容,連忙用航快件將壽序郵寄到盤縣,時間總算是趕上了。素珊在信中要求張道藩先生,今後必須和蔣碧微及所有蔣的家人斷絕往來,張道藩先生的答覆是:“辦不到。”(摘自《中國涼都》第一期,吳先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