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引言:初讀這本書的時候,給予了我很大的震撼。在以往讀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的時候,裡面總是給你指出某種現象,然後又給了你一些老生常談的建議,卻並不能改變你什麼。但是這本書從源頭改變了我對自卑的認知,告訴了我們如何在自卑中超越自我。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德勒的地位同弗洛伊德在精神心理學界的地位不相上下,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別的人物,他的童年經歷卻並不美好。


阿德勒自幼就患有駝背,生得又矮又小,在5歲的時候又生了一場大病。就這樣的經歷如果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我估計會留下很大的陰影,阿德勒也不例外。於是他便決心以後要當一個醫生,因為他怕再次面對那種死亡的恐懼。


直到他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個體心理學家,我們仍然能從他的很多觀點中窺探出他許多的童年經歷,比如他提出的"兒童的自卑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因為他們身體弱小,必須依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受成人控制,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自卑情緒。"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於成年人也是如此,大量的人由於童年的遭遇導致了他們在成年後仍然有自卑情結,而且逐漸惡化,所以我就從自卑這方面淺析了一下我從這本書中汲取到的對自卑的看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情結,而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如果你仔細注意周圍的或身邊的人,可以觀察一下他們在面對一些沒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但是那件事確實非做不可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表現出來的大多數都是消極、自卑的情緒。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了。


這個時候你去問他們是否感到自卑時,他們會不假思索的說"不",甚至有的人還會特別自豪的說"沒有,因為我感覺我自己比其他人已經高出一籌了!"以此來證明他們的重要性和存在感。


在現在的這種多元化的社會,大到幾十歲的成年人,小到幾歲的孩童,都有很多人面臨自卑的困擾,而這種自卑的源頭也大都來自童年的悲慘遭遇,如果統計出全國自卑的人數,那一定超過我們的想象。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自卑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但都無外乎以一種逃避自卑感或彰顯優越感的方式來面對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兩個人在互相比身高時,個子矮的那個會不自覺的踮起腳尖或者挺直身板,因為他們怕比不過對方。


個子矮的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縮短身高差距,減弱自己的自卑感。而身高高一點的人則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在舉止間都要通過凌駕於他人之上,從而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感。其實說到底,這都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形式。


一個母親帶三個孩子去動物園看獅子,當他們面對獅子的時候,

第一個孩子躲在母親的身後,瑟瑟發抖的說:"媽媽,我要回家。"

第二個孩子站在原地,聲音顫抖著說:"我一點都不怕。"

第三個孩子則是目不轉睛的盯著獅子,並對媽媽說:"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對獅子這樣的龐然大物,三個孩子都是弱勢群體,他們在獅子面前都展現出了自卑感,但是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感。有逃避的,有強忍著的,有反抗的。


所以,我們給自卑情緒下個定義: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對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就是自卑情緒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而有的人以"自卑"為藉口,來逃避一些他們所能做的事情

這個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了,這個在成年人的身上表現的更為明顯。上級領導給安排個困難的任務,這個時候自卑的人就會產生自我消極情緒,給自己一些負面的心理暗示。


"這個任務這麼難,按照以往的經驗,我肯定做不好"。而事實上,他們還沒做呢,就已經否定了自己。其實他們是有能力做這件事情的。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新東方的創始人與俞敏洪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回憶道: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室友都是城裡人,只有我一個來自農村,我非常的自卑,因此我一直在討好他們。每次宿舍的水都是我打的,還經常請他們吃飯,可是他們都在背地裡說我猥瑣。


而且我在大學一次戀愛都沒談過,其實我是看上了班裡的幾個女生的,但是我不敢去表白。一是因為自卑,二是因為醜,其實現在想想,就算長得像頭豬,也有喜歡豬的女生啊。


本來俞敏洪是可以表白的,而且還可能成功,但他以自己的"自卑"為藉口逃避了他本來能做的事情。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每個"神經病"患者都會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以此來逃避陌生的環境


這裡的"神經病"患者並不是真的指神經病,而是指有自卑情結的人。他們總會盡量的把自己圈在一個他們所熟悉的環境裡面,而不敢向外面對踏出一步,以此佯稱保護自己,其實就是不敢面對陌生的環境,所以限制了自己的活動範圍,每當超出這個範圍他們就會感到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受到傷害。


有過這樣的一個心理學實驗,一個專家找來了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把他們聚集在一個房間棟樓裡面,期間,他們可以任意走動,只要不出這棟樓。


後來這個心理學家發現,那些比較外向活潑的人都在這棟樓的各個樓層裡面轉悠,好像目空無人。而那些比較內向,有自卑情結的人大多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很少有出那個房間的。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為什麼那些自卑的人不願意走出去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呢?因為他們要獲取"優越感",以此來遮掩他們的自卑。


大多數的有自卑情結的人都會在腦海裡設想一個屬於自己的城堡,一個自己能主宰的城堡。而一個熟悉的環境恰好就是他們所幻想的城堡,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次能獲取他們所謂的"優越感"。


擺脫自卑情結,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一些有自卑情結的人總希望通過建立一種"自我優越感"來麻木或欺騙自己,因為這樣才會讓他們感覺不那麼自卑。


比如一個患有頭痛的人,他為了逃避社交或一些大型活動,那麼這個頭痛便成為了他最得意的發明,它總會適逢其時的發作,來避免自己陷入一個顯得自己很渺小的環境中去。


即使是剝奪了他"頭痛"這種能力,他也會找尋其他的方法代替,因為他們設立的是個沒有意義的目標。而一個有意義的目標一定是一個正向的、積極的對自己有好處的這麼一個東西,不是利用自己身邊的條件來製造一個逃避自卑的假象。


因此我們需要探求自己選用某種病症的目的,以及這種目的與一般優越感之間的關聯。進而確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焦點訪談》的時候,向觀眾們透露:我在發現自己接受新的東西的速度變慢時會開始變得自卑。


而她其實已經是一名很優秀的主持人了,但是她自述在同事的面前,她只敢說"跟著",而不敢說超越。這不禁讓人們感到好奇,這樣的一位多年來在中央電視臺穩坐主持金交椅的敬一丹,竟然也會有"自卑"情緒。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她此時選擇沒有意義的目標,也就是去一個她所能掌控的地方去逃避她的自卑,比如去地方衛視 ,那麼她肯定會"倍受恩寵",但是長時間下來對她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一旦脫離那個能控制的環境,她可能就適應不了外界那種讓她自卑的環境了。


好在她選擇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繼續進軍更多她不熟悉的領域,,自我鼓勵、自我激勵。於是她放棄主持正紅火的《一丹話題》而選擇了更陌生的《焦點訪談》。她刻使自己時刻保持時代感,以"能否和當代大學生交流對話"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最終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自我。


從敬一丹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設立有意義的目標的重要性。那麼一個自卑患者怎麼去確立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呢?


  • 正確認識自我,瞭解到自己逃避的點

正確的認識自我,首先我們就得知道自己的性格習慣,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是也是最重要的。


邁克爾.翁達傑說過:在本性和自我認知方面,別人眼中的我們,與我們現實裡的自己,相去甚遠,不能取信。


所以你大可不必糾結於別人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但是你自己要清楚自己是什麼性格,以及自己自卑的表現形式。前面也說了,有的人也逃避來面對自卑,有的以建立優越感,有的是做出一系列的動作來證明自己不自卑,但其實這都是自卑的表現。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當你知道這些之後,就可以對自己進行調整了。首先,萬事開頭難,不要逃避。"打敗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試著邁出那個你能夠控制的圈子,走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來鍛鍊自己的適應能力。


  • 樹立正向的目標,並施以正確的導向

大張偉在節目中說過一句話:在錯誤的道路上後退就是進步,這是很有道理的。我們雖然因為自卑可能可能設立了一個錯誤的目標或者做出了一些逃避的行徑。


比如我們遇到什麼事情不敢做,就以自卑為藉口,逃避了這個原本能夠做的卻沒做的事情。亦或者喪失了對生活前進的勇氣,自卑情結告訴我們:"在奮鬥中獲取成功沒你的份。"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自卑感本身並不是病態的,它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人類面對這麼對未知的東西,沒有選擇停止探索,而是選擇繼續嘗試,努力奮鬥,所以才有了科學飛速的進步,幾乎所有的進步都是以自卑為基礎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樹立一個正向的目標,並以這種自卑感為動力,這樣它就成了引領我們往好的一面發展的一個載體。


  • 在自卑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了人的五個需求理論,並把它們按重要程度分成了階梯狀,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自卑所處的位置是尊重需求,我們渴望受到尊重,因此會通過建立過分的"優越感"來使他人對我們尊重。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而設立有意義的目標就是讓自卑從尊重需求轉到自我實現需求上面,在自卑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人必須幹稱職的事情自己才會感到開心,但往往很多人會把自己的目標設立得太高了,與自己的真實實力相差過大,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實現自我實現。


而自卑的"精神病患者"卻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俗話說:"你能忍受多大的壓抑和屈辱,就能夠獲得多大的榮耀。"


大多數自卑患者由於設立了沒有意義的目標,並沒有發揮出來自卑的優勢。其實自卑本身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自卑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情緒,設立有意義的目標是關鍵


因為有時候"刺蝟比兔子更渴望擁抱",這種強烈的情緒如果我們運用好的話,那麼會是我們最有用的武器,就能夠在自卑中形成一個新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結語:

自卑本身就不是病態的,也沒有那麼可怕,反而自卑的人有很大的潛力。如果我們利用號它,那麼它就會轉化成我們的優勢。但是要克服自卑,一定要給自己設立正向的、正確的、有意義的目標,這樣才能在自卑中超越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