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牛:屬牛族,為牛亞科;草食性反芻哺乳動物。

根據出土的化石和古代遺留壁畫等資料,可證明普通家牛起源於原牛

原牛分佈廣闊,或棲息於深山密林,或奔馳於遼闊的草原,或活動攀援在崇山峻嶺,或生存於潮溼低窪之地。其遺骸在亞非歐大陸都有發現。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大約從新石器晚期起,人類就開始馴化原牛

整個人類文明史,牛無處不在。牛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既可以充當漁獵文明時代的食物,也可以在農耕文明時代充當食物和工具,到現代依然可以充當食物。

但是在印度,它除了這些功能之外,還有一層神聖的屬性,就是神牛屬性

01 愛與信仰

如你所知,印度人很愛牛,大家都知道印度神牛滿大街亂竄。但你也許不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國,且價格很便宜;另外中國市場上的走私牛肉來源之一就是印度。

坦率說,愛牛是一種良好的品質。牛意味著忠誠與奉獻,老牛精神古今中外都在提倡。但印度人對牛的愛,一部分是愛,另一部分是因愛昇華的信仰。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大家或許不太理解,印度人為什麼那麼愛牛?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頗費周折。

首先要明白,牛是農耕文明的節點。

文明可以描述得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簡單來說,人類文明就是馴化動物和製造工具的歷史。在工業文明到來之前,人類馴服了牛,農耕技術得以推廣,於是文明有了本質進步;馴服了馬,可以耕地、也可以打仗,戰爭有了本質飛躍。

在沒有機械的時代,牛是農耕文明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拉車和耕地。以中國為例,大秦律法規定“盜牛者枷”,因為秦在大規模推廣農耕技術。到大宋時,律法還規定“私自宰牛馬者,判刑一年。”但中國這些律法只是對生產工具或生產資料的保護。中國人可以吃牛肉;和印度對牛的那種精神崇拜完全不同。

印度是一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國家。由於其政府無法滲透到基層,導致印度私刑很常見。像高種姓的姑娘愛上尋常人家小夥子這種跨種姓愛情,很可能以遭遇

“私刑”收場。也許你不知道,印度最多的私刑源自對牛的保護。

既然說到信仰,那肯定離不開宗教。

02 魔力牛

印度文明是宗教文明,和世俗的華夏文明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印度的宗教文明建立得也很早,時間點大致和華夏文明差不多。當然華夏文明是建立在世俗考證基礎上,以信史為基礎。印度的宗教文明很大一部分依靠傳說。這裡就不去掰扯了。

印度教徒對牛的尊崇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中國商朝)。印度的部分古經文甚至將殺死一頭牛定義為殺死一個人,還威脅說神將會降罪給殺牛之兇犯

就是說在印度教義中,把牛的地位提升得非常高。

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所以自古以來,牛的地位也就很高。

在印度教裡,牛是主神“溼婆神”的坐騎;因此被印度教徒視為“神獸”。

在追溯印度人和牛的文章中,大部分人對這句話一帶而過,當成一個陳述句。實際上它的內涵極為豐富。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大家想想:

牛,也就是神的坐騎而已,並不是神靈本身。有必要去崇拜不?話說老子當年西出函谷關,騎的也是牛,歇腳時寫下曠世大作《道德經》。中國人也就是在神話故事裡給——牛——編排了一個牛魔王的角色,並沒有去崇拜。印度人為何對牛迷之崇拜?

印度教的神靈體系有三位大主神,梵天(創世之神)、溼婆(毀滅之神)、毗溼奴(維護之神)。

這個溼婆神,名義上為毀滅之神,其實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這個角色設定聽起來彷彿是辯證法中的對立矛盾體,文縐縐的。換一種方式理解,其實就是胡蘿蔔(生殖和創造)和大棒(毀滅與破壞屬性)的混合體。這麼說雖然有點俗氣,但其實就是那麼回事,神靈千千萬萬,內涵只有胡蘿蔔和大棒兩種。

所謂神靈,要麼是拿胡蘿蔔吸引信徒,要麼是拿大棒恐嚇信徒。但多數時候,神靈都是一隻手胡蘿蔔,另一隻手是大棒。當然這麼說起來,有點像政治家經常玩弄的手腕。老羅斯福總統有句名言,“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其實宗教和政治,本質上是互通的。

03 宗教政治

啥意思呢?上篇文章說過,印度教並非由印度土著創造,而是征服者雅利安人創造的。

雅利安人征服南亞大陸之後,建立了等級森嚴的姓種制度,他們給印度設置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種姓。

征服者雅利安人屬於高等級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被征服的印度本土人屬於低等級的吠舍、首陀羅。

至於印度教,其實就是雅利安人統治印度土著的精神武器,一種意識形態。

必須承認,雅利安人的這套意識形態搞得非常成功,功效一直延續到現在,幾千年不減。印度階層也從幾千年前開始固化下來。

印度人的特點就是認命,可以無視階級差異,僅依靠本能活著,沒有很強的奮鬥意識、金錢意識與反抗意識,不會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

所以印度歷史的改變全靠外來種族,從雅利安人到英國人,歷來都是如此。

所以寶萊塢的電影都是一群金髮碧眼的帥哥美女唱歌跳舞拯救世界;棕色頭髮黑皮膚的觀眾覺得很好看,從此不會想階層分化問題。

毀滅之神的寓意很明確,就是懸在印度人精神世界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威懾反抗者。

毀滅之神座下的那頭牛,很溫柔,很迷人,能當肉吃又能耕田。

雅利安人讓牛作為毀滅之神的坐騎,寓意也很明白,就是告訴印度人,是雅利安人帶來了農耕文明,帶給他們一根大大的胡蘿蔔。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估計雅利安人也沒想到,印度人會被征服得如此徹底,變得和黃牛一樣溫順。

於是徹底被征服的印度人不關心過往歷史,也不太在意不如意的現實,卻很願意幻想將來他們希望在來世,能轉世為婆羅門當然好,否則轉世為溼婆神座下的那頭牛也不錯。這麼解釋,大家應該能明白印度人的神牛情結了吧。因為神牛和來世聯繫在一起。

牛由此變成了印度教裡神聖的代言動物,現實中可以耕地,同時還寄託了印度教徒對來世的期許,自然再也沒有人敢殺牛吃肉了。

04 佛教挑戰

要說雅利安人沒有遭遇過挑戰,也不對。

印度教誕生之後,遭遇過兩次強有力的挑戰,分別來自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挑戰來自阿育王時代。其實阿育王自己也是雅利安人,首次統一印度,幹了類似始皇帝的事業。當時阿育王為了鞏固政權、遏制雅利安權貴,便大力扶持佛教對抗傳統的印度教。因為釋迦摩尼大概率是印度本土人(東方人認為釋迦摩尼出生於東部土著人聚集區,雅利安人去那一帶的時間較晚;西方學者多認為釋迦牟尼是雅利安人,並稱他創立的佛道為“雅利安道路”)。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從阿育王的角度看,要建立大一統王國,要當所有人的國王,就要扶持印度土著對抗舊貴族集團,所以釋迦摩尼是印度土著的解釋比較合理。不論釋迦摩尼是不是雅利安人,但佛教的信徒是印度底層人。佛教是地地道道的印度本土宗教,其“眾生平等”思想是抑制種姓等級制度的天然利器。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秦始皇死後,秦帝國滅亡;但漢承秦制,把制度延續下來。只是阿育王的事業並沒有持續下去,因為阿育王死後不久,印度分裂。象徵印度本土教派的佛教在和雅利安人創建的印度教的博弈中逐漸式微,最終還是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之中,唐三藏取經的那蘭陀寺最終隕落。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佛教隕落的過程隱含著征服者對被征服之地的打壓,即雅利安人對印度土著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鎮壓。實際上來說,佛教和印度教的較量,相當於本土宗教和外來人創建宗教的博弈。這個觀點在之前的文章裡說過,這裡再次聲明一下,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只代表我個人。

縱觀世界宗教史,比較大的宗教中,只有佛教在其本土熄滅了。搞笑的是,印度人竟然忘了印度還有過佛教這檔子事。

佛教的隕落,意味著印度土著放棄“平等”之念想,精神徹底被征服。

與此同時,印度牛的神聖地位也奠定下來。因為佛教世界中,牛的地位不如印度教高。我有時候在想,佛教失敗的根源,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有給牛崇高的地位。

當然正如印度人分三六九等一樣,印度的牛也分三六九等。在印度,白牛是溼婆的坐騎,其中又以有駝峰的白牛最為尊貴,黃牛、水牛等次之。

印度人的“神牛”情結


所以大家看到的印度教寺廟或壁畫中,常常會出現有駝峰的白牛形象,而基本沒有黃牛或水牛。有些貨運司機,會將白牛繪在自己的車身上,而不是黃牛或水牛。

印度教徒喝牛奶、用牛糞作燃料,但絕對不吃牛肉。就連印度的麥當勞也是沒有牛肉漢堡的,他們特地為印度人推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素食漢堡。所以在印度教徒的生活環境中,牛可以歡快地到處跑,大街上、車站、酒吧、飯館裡,人能去的地方牛也能去,絕對意義上的人牛平等。不,其實是牛的地位更高。

印度每次發生大災難前夕,街上的白牛都會被人保護起來。比方說這次疫情,印度封鎖之前,街上的白牛就不見了,被印度教徒保護起來了。

評,印度可能保護不了印度人,但一定能保護印度牛;印度人可能不會為印度人拼命,但會為印度牛拼命,尤其是白牛。

05 伊斯蘭教挑戰

佛教在印度凋零之際,印度牛碰到了更大的挑戰。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中東迅速崛起,隨後向四面八方擴張。公元8世紀起,伊斯蘭教開始向南亞次大陸滲透。到公元12世紀,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影響大增。

公元16世紀,莫臥兒帝國的君主已經基本徵服恆河、印度河兩大平原上的諸多印度教王國。伊斯蘭文化在印度北部大平原落地生根。

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對牛的態度就一個字——吃。

《古蘭經》有多處吃牛的記載:易卜拉欣“悄悄地走到他的家屬那裡,拿來一頭肥嫩的牛犢,他把那牛犢送到客人面前,說:‘你們怎麼不吃呢!’

所以別的不說,就對牛的態度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天然對立。

最初的幾個世紀,由於印度教徒眾多,穆斯林對牛還比較尊重客氣。莫臥兒帝國的皇帝也會保護牛,緩解印度教徒的反抗情緒。印度教徒總體來說比較溫順,只要穆斯林不大張旗鼓地殺牛吃牛賣牛肉,他們也假裝沒看見。

但是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英國人也愛吃牛肉。所以在如何對待牛這個問題上,作為征服者的英國人偏袒穆斯林。

如此一來,失去約束的穆斯林在殺牛吃牛肉的問題上便豪放起來。

於是南亞大陸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兩大群體因為牛衝突起來。而從英國人的立場看,雙方的衝突有利於自己的殖民統治。所以英國人不僅不去化解矛盾,反而間接激化矛盾。

南北雙方矛盾越來越大,越來越激烈,最終變得不可調和,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最終分家的根源。

評,南亞大陸的分裂,實際上是因為牛。

06 現狀

既然印度人那麼愛牛,為什麼又成為全球第二大牛肉出口國?

原因之一,印度也有很多穆斯林。他們不僅愛吃牛肉,也做牛肉生意。即便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也能從穆斯林那裡買到牛肉。穆斯林即便名義上不賣牛肉,私下裡也可以賣。所以印度走私的牛肉非常便宜。因為印度本來物價就便宜,再加上走私免去關稅,更便宜了。

原因之二,上面說過,印度的牛也分三六九等。白牛等級最高,受宗教保護;往下則是黃牛、奶牛和水牛,受宗教照顧依次減少。由於印度的牛氾濫成災,把莊稼啃得亂七八糟,印度教徒也深受其苦。因此印度教徒也需要處理掉多餘的水牛和黃牛。

原因之三,由於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所以便有大批牛肉出口。當然印度出口的牛肉主要是水牛肉,質量低於黃牛肉,處於牛肉市場的低端。

目前在印度範圍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對待牛這件事上,又回到英國殖民者到達南亞大陸之前的狀態:印度教徒依然保持神牛信仰,穆斯林私下裡吃牛肉做牛肉生意;雖有衝突,但可控。

如果有一天,印度穆斯林的數量持續增多,難保對殺牛吃牛賣牛肉的態度再次豪放。

現在看,印度政府在大力預防增加額外的穆斯林人口。去年檢查印度東北邦的黑戶人口時,堅決不給穆斯林戶口,哪怕惹出暴亂也在所不惜,這都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