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努力,不同的結果

在美國,一次我在一個朋友家裡做客,那是一個星期天,朋友終於可以放鬆一下,喝著飲料,百無聊賴,情緒一下就發動起來。他憤憤不平地說:“我們公司那個阿三印度人實在是太卑鄙,用各種手段排擠我,可是公司高層就是看不清,竟然現在提升他為副總裁,變成了我的頂頭上司,我來公司比他時間早一點,同樣都畢業於名校,本身處在相同的level上,現在他要管理我了,這日子怎麼混啊!”

看得出來他真得很難受,我也知道,似乎對他不公平,因為他學習一直拔尖,能力也很強。我也相信他的話,他的道德人格上一定不會輸過那個印度人。有的時候不公平的事實之所以不公平,是因為按常理解釋的邏輯失靈,而非常理的東西往往被人忽視。

我說我有答案,我來給你做一個認真的解釋,他比較樂意聽我的建議,因為他知道我是做各國比較研究的,我也在世界各地到處走,做的分析往往比較接地氣。但是當時我只是有一段沒一段地講得比較凌亂,現在我用文字條分縷析一下:

1. 人種問題。印度人外觀立體,身材高大(特別是北部地區),在與西方人打交道的時候,給人感覺畫面不是那麼突兀,所以當一個印度人下命令給一個美國人時,兩個同樣的大塊頭互相凝視,或拍拍肩頭,美國人心理上可接受。如果一個瘦小的中國人做同樣的動作呈現的是不協調感。這種外觀差異會在平時的相處中細微地慢慢地影響判斷。所以美國人的董事會決定任命的時候會如釋負重般地說:“好吧,就讓他來做副總裁吧”。

大多數情況是如此,當然也有例外。

2. 國家背景問題。印度長期處在所謂的民主制度之下,所以人們的思維和言談舉止更加接近於西方人的政治正確,這種因素肯定會極大地影響美國人的判斷。他們會覺得印度人更加親近。

3. 語言問題。這個大家都很瞭解,印度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大多數人從小就接觸英語,雖然在發音上有咖喱味,但是在語言運用和思維上遠比中國人要有優勢,因為中國人的英語是半截突擊學起來的。這種天然的差別會造成深入溝通,靈魂交流方面有巨大的、不同的結局。對於中國人來講有一種看不見的隔膜在那裡,而往往是渾然不知的,所以造成很多怨氣。

4. 性格問題。中國人長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潤和影響,比較內斂,不善表達,做事穩重,害羞慢熱,安排有序,追求完善。這些特質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優秀要素,而且在很多場合下會帶來非常正面的結果,但是在職場上不能及時的呈現出來,屬於後臺功夫,而老闆往往需要很快看到你的前臺表現。印度人剛好相反,樂於表達,善於表功,有時會不擇手段地昧著良心說yes,表面功夫做的好,很快吸引到老闆的目光,等中國人死氣沉沉地準備完美呈現給老闆報告時,印度人已經被升職了。一步差步步差,不合理的差距越來越大。

5. 制度問題。美國人對從不同制度國家來的人,總是有一種天然的敵視和自覺不自覺的防範。在政客們的電視演講咆哮中,在媒體的戴有色眼鏡的報道中,美國人潛移默化地被洗腦了。他們總感覺不放心把一個高為給一箇中國人。雖然是大政治問題,卻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6. 嫉妒問題。中國人以及東亞人往往在學習、工作、各種比賽等等表現得非常優異,勤勞和智慧這兩個項目表現得最為突出,往往在許多場合下把西方人比得無地自容。西方人搞不明白到底中國人為什麼如此聰明?透著一種神秘,而中國人又往往比較抱團,似乎總是表露出“就不告訴你”的小氣,所以讓西方人乾著急,所以他們心理上總是想找機會回擊中國人:我也有權利不鳥你。再加上中國人時不時地耍小聰明,佔小便宜,部分地抹黑了原本的優質特點。所以他們寧可取似乎無害的印度人,而壓制中國人真正的優點。裡面隱藏著一種報復的痛快。

我想告訴留學或職場人:有的時候,有的場合,不要等準備完美了再呈現,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時時提醒自己戒除惡習,學習他人長處。

隱藏在背後的原因往往是決定事物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