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无效 不如言传身教

“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目的

设立这一“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1]

口号

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打骂无效 不如言传身教

恕我孤陋寡闻,今天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节日,也许也是因为这是我做妈妈以来的一个“国际不打小孩日”。

关于打孩子我是这样理解的:小小孩,打骂训斥不明显,轻一些他以为你在和他玩,重一些一则可能打坏后悔莫及,二则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打骂无效 不如言传身教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没有权利动不动就打孩子,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绝不是父母发泄情绪的出口。言传身教更有效。

1.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调皮任性,可能只是好奇

2岁以下的小朋友如果去摸热水,在地上爬行。他们不是想故意去被烫,也不是想故意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他只是好奇。

那这个时候就需要亲子更多的互动,比如跟宝宝做更多感官游戏。使之了解不同的体感并在游戏过程中多传递常识,慢慢的宝宝就会有分寸。

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太正确”的行为,比如在地上爬行,只要没有危险就可以随便他,因为每一个孩子成长要经历很多个时期。比如口预期,不要过多的干预控制,否则你一通痛打之后孩子变成三岁以后去幼儿园各种啃、各种吃就不好了。如果在书写敏感期,因为其“乱写乱画”而进行打骂,那么你可能错过一个艺术家。

打骂无效 不如言传身教

2.孩子不知道太多的对错,有时候你打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孩子在公共场合尤其是熟人在的时候大哭大闹,表现的脾气暴躁。你感觉很没有面子将娃一通打骂,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模仿的是你某一瞬间的模样。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打骂无效 不如言传身教

“世界不打小孩日”试着不打孩子,没有体罚更能教育好孩子。

我是高兴妈妈,一个热衷于绘本阅读和亲子游戏的妈妈,欢迎私信及留言我们讨论育娃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