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做什么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我们需要的许多东西都可以等/但孩子不能等/现在,他的骨头正在成长/现在,他的血液正在制造/现在,他的心智正在发展/对他,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这首诗,很多当了父母的人应该有共鸣。孩子每天长大,父母悉心照料,但仍然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害怕一个不小心就给孩子造成了什么长远的糟糕影响。

那么,父母做哪些事,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呢?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做什么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1.允许孩子做无用之事

记得有次期末考试后,询问学生放假有什么安排。有的学生激动地说要外出旅游,有的学生,有的学生兴奋地表示放假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兴趣爱好,有的学生皱着脸哭诉父母给他们报了补习班。

小林闷闷不乐地坐在第一排,一言不发。

详聊后才得知,小林想跟着一位教练学习打篮球,父母却认为这纯属不务正业,对提高成绩没帮助,不顾他的意愿给他报了补习班学英语。

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拿有用无用来作为孩子学习的评判标准,未免太狭隘。《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就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很多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让自己受益。

李笑来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读初二时,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感觉很新奇,于是想报名学习。

回家告诉母亲后,母亲没有丝毫犹豫,与父亲商量后就给了他10块钱的补习费。尽管,那时候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才100多。

第二天,李笑来拿着十块钱,兴冲冲地去找头一天约好的同学一起去上课。没想到那个同学说他去不了,因为他的父母认为学这个东西没有用。

学习班的课程让李笑来对电脑的兴趣渐浓,长大后还将计算机知识运用于写作,编写了高质量的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

这本书带给李笑来的税后收入超过100万,投资回报率远超股神巴菲特。

有用无用,不能从短期来看。不要只见幼苗,不见大树。父母的一念之差,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无比深远。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做什么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2.不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两位数相加竟然也能出错!”

“为什么又做错了一道题,刚才不是跟你讲过一遍吗?”

“期末考试数学都不及格,一看平时就没有用心,还想来超市买玩具!”

上周去超市购物,在休息区不时听见一位年轻妈妈的咆哮。离得近了才发现,她在休息区指导孩子写作业。

说是指导,更多的是责骂。那位妈妈全程满脸怒容,而孩子既没哭,也没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双眼透着冷漠和麻木。看来,这样的情形应该不只出现过一次。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的作业简单,只不过是站在成年人的视角来看问题,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小孩子认知能力不一样。

无论是对待孩子的学习,还是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都应该蹲下身,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每天上课把课桌盖开开关关上百遍,经常跑到窗户边与路过的人对话,甚至与屋檐上的燕子聊天。因为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结果被学校勒令退学。不少家长碰到这种情况应该会抓狂吧,不说责骂孩子,至少也会好好告诫一番。

但是《窗边的小豆豆》的主人翁豆豆的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对她说:“小豆豆想不想到新学校去呀?听说那可是一所好学校哩!”

就这样,小豆豆毫无心理负担地进入了新学校,并没有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大错。

《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曾在那本书的后记中写道:

如果,当我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妈妈就对我说:


“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你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要你了。”

那样,当我第一天走进巴学园时,会是多么沮丧和惴惴不安啊!那生着根的校门、电车教室,在我眼中肯定不会那么有趣了。能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我实在很幸运。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做什么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3.父母是孩子的起点

平时批改学生作文,经常能看到学生在作文里写:我爸妈自己都不学习、不读书、不写文章,为什么天天逼我学习看书写作文?他们回家就看电视玩手机,为什么强迫我做作业?

时不时有家长很苦恼地问:“为什么我们家孩子完全不听自己的话?”

这个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应该是基础,父母没有赢得孩子的尊重。听起来很扎心,但这是事实。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我有一位女领导,养了一双儿女,都特别优秀。有时候听她跟别人聊天,看她的朋友圈,才知道她是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一开始学英语,有很多地方搞不懂。她陪着孩子学习,每一章先自己弄懂,再去教给孩子。

除此之外,她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会在假期带着孩子外出,陪着孩子挑战自我。

她曾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两天的户外写生拓展活动中,我全身心地陪伴着女儿,挑战了自我的各种极限。滑草、射箭、烧烤、高空溜索、皮划艇、缅甸桥等项目,不管小满敢玩的不敢玩的,今天我都挺身而出,倾尽全力的陪伴、鼓励、训练着小妞,因为爸爸不在,妈妈必须强大。其中的胆怯、忐忑、心慌、恐高、晕船,甚至淑女优雅等意识统统被母亲这一称号强势战胜。

读完,除了满满的感动,就是深深的敬佩。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做什么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难怪雾满拦江说:“父母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标范,是孩子的起步点,你的高度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构成未来孩子的人生。如果说,孩子们之间真正存在着一条起跑线的话,这条线就在这里,在父母的优秀自觉性与进取意识上。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和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养育儿女,是一段漫长且复杂的旅程。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想想自己的行为是短期看起来省事,还是能使孩子长期受益。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用心的父母,有耐心有同理心,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