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式教学探微

围炉式教学探微

围炉式教育恐怕是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方式。从上古到现代,都不同形式的存在。及至如今,常常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它的表现形式很多,如一边围炉取暖,一边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桌吃饭,在实践中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习就餐礼仪。

在本文中,笔者侧重谈教室里的围炉式教育教学。这个方式古老而时新,在小班化的形势下,的确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一、围炉式教学的实际意义。

前述已谈到,这种教学方式古老而时新,古老是指自古以来,家长对孩子就是利用围炉取暖的机会对孩子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时新就是指在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洋房里,教师让学生自由围坐或围站在一圈进行教育教学,这在我国的课堂上是少见的。原因在于班上人数太多或者教师的思维被课桌椅的秧田式所束缚。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围炉式的教学让孩子们享受与老师的亲近感,宛如就在爸爸妈妈的身旁一样,他们找到了父爱和母爱的感觉,他们倍感亲切,他们与老师的物理距离很近,甚至都能嗅觉到老师的体香了。他们能近距离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老师的示范更能入眼,老师的风格更能打动他们的内心。同时,老师的威严也能同时感染到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别适宜小班化,小组化。形式灵活,站姿或坐姿自然,孩子们对老师的示范动作,语气语调感觉更加真切。常常这样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所以,笔者在所在的村小,从本期开始大大地提高了围炉式教学方式的频次,并且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围炉式教学探微

二、围炉式教学的学生位置。

其实,围炉式的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家庭氛围。好比尊长在中,小辈围于外圈。既然具有家庭的随和,所以,学生的站位或坐位都不是秧田式那么严谨和呆板。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在教室的后边或前边留下一个足够的空间专用于围炉式交流学习。比如,一年级的拼音,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我会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先让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围在我的周围,我会示范给他们,如何来指着课文读,如何随笔勾画,坐着或站着又如何捧课本,孩子们因为近距离,所以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是围在老师的周围,所以孩子表现得例外庄重,注意力高度集中,接下来叫上第二拨同学上来。与此同时,个别孩子的突出的坏习惯,也会映入我的眼帘。

每当我叫学生来,多则十人,少则五人以下。其余学生在下边听老师的指令。围在我身边的孩子们的站位,就像他站在他父母亲身边一样,那是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那里有一种被重视感,还有一种郑重感。围在身边的同学,能更好地感知老师的语气和语调,能够更回清楚地看到老师的举手投足。用我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差一点的学生,教学效果格外显著。

围炉式教学探微

三、围炉式教学的内容选择。

对于小学生而言,围炉式教学的内容当选择如下一些内容:

1、带有严格操作性内容。比如描图连线形;手工制作;如何做读书笔记;体形动作的规范性培训。

2、需要与学生拉距离的作业。比如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任务安排。这类任务让学生感受到重要感和被重视感。

3、作文的详细批改讲解。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现代幻灯片展示出来不是更好的吗?我想说的是,那样总是少了点什么东西。就像实地旅游观光和在网上看图片,完全是两种感觉。

四、围炉式教学形式的运用。

围炉式教学形式可以广泛地用于各门学科。他是秧田式课堂的有益补充,是古典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激活,完全可以用于现代课堂。比如自然科学实践,艺术指导,文科讲解都可以用到它。它相比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而言,增添了人文气息,加深了情感氛围,从形式上增加了信度和效度。

围炉式教学探微

五、围炉式教学与秧田式坐位的配合。

围炉式形式与秧田式课堂是两种理念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学校的正规课堂都是严肃有序的秧田式,孩子们正襟危坐,没有老师的许可,孩子们一声不响,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合符老师的指令,孩子们好像一个个机器人,又像一片兵马俑。根把笔者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围炉式可与秧田式有机结合。即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实行不规则的小组模式,自由交流,这实际上就是围炉式的教学。前述已明,围炉式教学显得亲和自然,没有太多的心理羁绊,给人以亲近感。

在课堂上,围炉式可以表现为部分或全部学生围于老师身边,也可以是学生自由围坐“吹牛”,老师不必提出太多要求,不必过多干涉,不必让他们交流太难的太抽象的题目,让他们自由的吹,自由地海阔天空。有多少收获算多少收获,目的在于交流,增加情感,在情感建立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围炉式教学探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