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很多父母的问题,在于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品,以“父母”的名义,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粗暴干涉孩子的一切,企图掌控孩子的一切。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感甚至反抗,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很多悲剧也由此产生。

这是全生发展的第262篇文章

相信每个做父母的都很关注孩子的教育。

但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或以工作忙为借口,并没有在孩子教育上投入过多精力。

工作再忙,也不应该成为缺席孩子教育的借口。据说,奥巴马在21个月的总统竞选期间,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连时间投入都没有,何谈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得花时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是孩子教育的前提。

愿意花时间,还要考虑教育孩子的方式。

有的家长,与孩子最大的交集,就是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的家长,每天最关心的是孩子的作业,哪怕陪到晚上11点,也要盯着孩子把作业做完;有的家长,能够参加孩子每一次家长会和每一次重要的人生时刻......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不管怎样,能够不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已经做到了起码的陪伴。

陪伴,是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基础。陪伴,相当于“1”,有了这个“1”,在后面继续加“0”才有意义。

但父母不能止步于此,仅仅是陪伴而已。

陪伴的过程,要成为与孩子交心的过程,要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中。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陪伴要用心,首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

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真正关心他们,关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业,还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求。

相信每个父母都有交朋友的经历,都有与人交往如何赢得别人的好感、赢得别人的信任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用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

与人相交,重在交心。交心就要尊重对方,关注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就需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心态与孩子交往,那就有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孩子也就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接受父母的指导与引导。

陪伴的过程,父母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

有了信任的基础,言传才有意义。否则,言传就是说教,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而且,如果考虑朋友的感受,父母就会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不至于使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对待孩子,从而引起亲子矛盾。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很多父母的问题,在于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品,以“父母”的名义,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粗暴干涉孩子的一切,企图掌控孩子的一切。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感甚至反抗,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很多悲剧也由此产生。

有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缺乏耐心。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一定立即就能听明白父母的道理,父母需要耐心、坚定地与孩子沟通,经过多次反复的沟通,孩子慢慢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父母不能觉得孩子可能听不懂,就不跟孩子讲道理,更不能因为一时跟孩子讲不通道理,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语言或行为,这样就可能破坏与孩子的信任,产生对立与矛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相对而言,言传容易,身教更难,也更为重要。父母说百遍,不如做一遍。

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迷惑、迷茫。

父母教孩子要诚实,父母自己就要做到诚实,不仅对孩子,也包括对其他人;父母教孩子要有爱心,父母自己就要做到关爱他人,孝敬老人,这样孩子看在眼里,也就记在心里;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就不能天天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游戏;父母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能自己睡懒觉、抽烟、酗酒......

有人说,“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二字拆开来看,“教”和“育”都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付出努力。尤其是“育”内涵更广,需要多种方式,在多个方面、多个场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教育就是一个燃烧自己,点亮他人,成就他人的工作。家庭教育同样如此。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教育


孩子教育,说难不难。

如果仅仅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为只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就够了;或者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那就失之偏颇,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

如果肯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交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播正能量,就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引导,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更多文章请点击:历史文章 目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