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人生——《喬治•馬歇爾傳》淺評

《世界知識》出版社寄來了我翻譯的《喬治·馬歇爾傳》的樣書,大部頭書,沉甸甸的,就像馬歇爾沉甸甸的人生。

很少有人具備馬歇爾那樣的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作為參謀官在法國前線戰地偵察,最後充當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的助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協助羅斯福總統整軍經武,使美軍從27.5萬人擴充到800萬人,與西方東方盟軍一道,將歐州北非從納粹德國奴役下解放出來,繼而打敗日本,贏得太平洋戰爭。他並未親自帶兵打仗,僅在作戰地圖上揮動小小的紅藍鉛筆,就眾望所歸地獲得五星上將最高軍銜。他渾圓熟練地操持脆弱的美英美蘇戰時聯盟,殫精竭慮地處置大西洋太平洋兩大戰場、陸軍海軍兩大軍種之間的合作、紛爭和角鬥,縱橫捭闔,居中協調,對各路人馬狀況、需求、配備和軍情緩急瞭如指掌、應付自如、協調有致,在紛繁複雜的戰爭環境中按既定戰略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二戰後他歷任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因“馬歇爾計劃”而獲諾貝爾和平獎,作為總統特使“調停”中國國共糾紛,最後遙控朝鮮戰爭。

本書考證極其嚴謹

本書主筆歐文·昂格爾是美國曆史學家,曾獲1965年普利策歷史獎。他的力作《美國簡史---對歷史的探究》是美國大學歷史學科入門書籍。讀《喬治·馬歇爾傳》,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是有根有據的史料,從他出生,到最後去世,所有重要的經歷和活動,都有記錄,大到“霸王”行動戰役,小到北非卡塞林山口戰鬥,都有詳盡精彩描述。作者的考證見諸全書中643條註釋,89篇參考文獻,11篇文章,4份文件和2284條索引。讀這本傳記,不啻於讀了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對二戰各大戰場、各大戰役、歷次同盟國首腦會議的戰略籌劃和決策、贏得的勝利和遭受的失敗、盟國之間的合作與爭鬥,都抽絲剝繭,瞭然於胸。

本書洋溢著濃厚的人文精神


作者的功力既見諸風雲際會的宏觀把控,又見諸平常瑣事的細節描寫,比如,他在弗吉尼亞軍校時,臀部坐刀尖受傷而沒舉報虐待他的高年級學員,體現貫穿他一生的忍辱負重和堅忍不拔;美蘇軍隊易北河會師,納粹老巢柏林指日可下,他考慮到蘇軍一直是抗擊德寇的主力和盟友,堅決主張讓蘇軍先佔柏林,美軍避讓,體現他的厚道和大局為重的胸懷;他功勞卓著,美國國會要授予他“陸軍元帥”稱號,他以躺在病床上的恩師潘興尚未獲此殊榮為由堅決拒絕,足見其忠誠謙遜;他曾兩次頂撞頂頭上司,一次是一戰時,遠征軍司令潘興視察第一師,批評師長塞伯特領兵失誤,小小上尉的他打抱不平,抓住潘興的胳膊,說了幾句公道話。在場的目擊者嚇壞了,都說他快要完蛋了,他卻聳了聳肩說,大不了不當這個參謀官。好在正直的潘興不但沒怪罪他,還讓他當其高級助手,成了他終身的保護神。第二次是二戰時羅斯福總統召集顧問商討擴大空軍事宜,徵詢與會者意見,大家要麼讚揚總統的意見,要麼迴避提出批評意見,最後羅斯福問馬歇爾:“你同意我的看法嗎,喬治?”馬歇爾有點不快,他反對因熟悉而直呼其名,他也不同意羅斯福的結論,回答說:“總統先生,對不起,我不同意。”馬歇爾的立言還見諸1956年在他健康狀況危殆時寫下的喪事遺囑:不舉行追悼儀式,不要追悼詞,不列特邀嘉賓名單,不用靈柩馬車,不在國會圓形大廳瞻仰遺體。作者借杜魯門總統之口,對馬歇爾作了公正評價:“我和他見面越多,談得越多,我就越是肯定他是這個時代的偉人。”丘吉爾則恰如其分地稱他是“勝利的組織者”。

本書作者對傳主馬歇爾不溢美、不諱過

比如,作者認為“馬歇爾計劃”不是他個人的思想產物,他並非計劃之父,計劃的命名事出偶然。馬歇爾在戰略上也有失誤,英國人正確地否決了他所鍾情的“大鐵錘”行動計劃,這一計劃是要早早跨越英吉利海峽進攻歐陸,如若實施,無疑會是另一場敦刻爾克大撤退。他還過於放縱驕狂任性的麥克阿瑟將軍;等等。


對中國的描寫和評價總的來說是平實的,讓我們這些中國讀者釋然於懷


比如,作者寫道:馬歇爾“懂得了中國人思維,同情中國人對西方的抱怨。”“毛(澤東)健壯結實。毛和他的追隨者建立了他們的自治政權,並實施有利於農民的改革,締造了一個坦誠而極具權威的政府,引起了來訪觀察家的廣泛讚揚。20世紀30年代後期,毛及其同事參加了抗擊日本入侵者的鬥爭,許多觀察家相信,他們抗擊敵人比重慶國民黨中央政府腐敗無能的軍隊更有成效。”

(夏海濤)

沉甸甸的人生——《喬治•馬歇爾傳》淺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