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三》

公元619年

八月唐高祖派遣张俟德到凉州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李轨召集群臣议论接受唐官一事,曹珍劝李轨不要听从,应当逐鹿天下,李轨听从曹珍,李渊开始商议讨伐李轨之事。

窦建德派兵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不敌,兵败被戮,同党族人尽数诛灭。宇文化及临死时说道,不负复王。

闰二月,王世充部下秦叔宝和程知节(李密旧部),离开王世充投奔唐王,唐王把他们安排给了李世民。

李元吉在并州作威作福激起民愤,二十二日获罪被免官。

三月十二日,段达等人以皇泰主名义,下诏命王世充为相国,加九锡,封郑王。王世充妄图称帝,三次不受。

李元吉暗示并州父老到朝中挽留自己,十五日,重新任命李元吉为并州总管。

四月初五,声称受皇泰主之命,隋禅位于郑。初七,王世充即皇帝位,初八改年号为开明。

五月,李轨的将领安修仁的兄长安兴贵在长安做官,上表请求去说服李轨,李渊觉得很难达到目的,安兴贵说,我去试试,说不动的话在他身边解决他也不难了,李渊应允。安兴贵和安修仁秘密联合各胡部起兵攻打李轨,李轨战败,环城自守,安兴贵宣明身份,城中人纷纷出城投奔,李轨被俘,河西全部平定。

十五日,唐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原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等官职仍旧。

王世充除掉了皇泰主杨侗。

六月,唐命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行军总管李仲文迎击刘武周,唐军大败,二人被俘逃回,李渊重让二人带军攻打刘武周。

李渊为刘武周的入侵而担心,二十六日,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伐刘武周。

李密旧部罗士信降唐,唐王优待,王世充的左龙骧将军临泾人席辩和同事杨虔安、李君义都率领自己的人马降唐。

九月,李子通即皇帝位,建立吴国,改年号为明政。

裴寂到介休,宋金刚凭借城池抵抗(宋金刚是刘武周大将),断唐军水源进攻,裴寂大败,自晋州以北,除了西河全部沦陷。

刘武周进逼并州,李元吉诓骗自己的司马说,你带老弱守成,我带强兵出战。自己深夜逃回长安,晋阳失守。

刘武周的将领宋金刚进攻并攻克了浍州,军势很猛。裴寂节节败退,李渊下诏书认为宜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谨守关西。李世民决议不可,于是高祖征发关中所有兵力扩充李世民的部队,让他攻打刘武周。

窦建德带兵赴卫州,攻克了黎阳俘虏了唐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的父亲李盖、魏徵以及唐高祖的妹妹同安公主,李世勣因为父亲被俘,折返投降。附近的州县望风归降。

王世充亲自带领兵马攻占土地到滑台,逼近黎阳;唐尉氏城主时德睿、汴州刺史王要汉、亳州刺史丁叔则派人投降了王世充。


下面是两则故事分享,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三》

故事一

封德彝揣度杨坚心意和当朝权贵杨素勾结深交得到宠信任用,到炀帝杨广即位揣度杨广的心思不计国家利害,为虞世基谋划谋得私利败坏朝纲,揣度实事,到炀帝被弑,宇文化及兵败,不偏听盲从成功在宇文化及兵变时及时站队,站队之后找到能够听从他意见建议的宇文士及静观其变,以求变数,归顺唐又牵虑思量李渊心病为其出谋划策,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暗中又支持太子李建成,官至宰相,至他死后多年李世民才知其当初暗中支持李建成.....

故事二.

礼部尚书李纲兼太子詹事,太子李建成一开始对他很尊重。时间一长,太子渐逐亲近小人,嫉妒秦王李世民功劳大,颇猜忌李世民,李纲屡次规劝,李建成都不听,于是李纲请求告老退休。高祖骂他道:“你当过何潘仁的长史,就耻于作朕的上书吗!况且正要让你辅导建成,却坚持要离职,这是为什么?”李纲叩头谢罪道:“潘仁是个盗贼,每次想妄杀无辜,我规劝后他立刻就不杀了,作他的长史,我可以问心无愧。陛下是创业的圣明君主,我没有能力,说的话犹如用水浇石,虽然石头湿了可并不能渗透,对太子的规劝也是一样不起作用,我怎么敢长期使尚书省受玷污,而使东宫蒙受耻辱呢?”高祖说,“朕知道您是位正直的人,请您勉为其难留下辅导我的儿子。”戊子(二十三日),任命李纲为太子少保,原礼部尚书、太子詹事的官职依旧保留。李纲又上书规劝太子饮酒没有节制,以及信任邪恶之人,疏远骨肉兄弟,太子不高兴,所作所为依然如故,李纲郁郁不得志,当年,坚持说自己年老多病必须辞职,高祖下诏解除他的尚书职务,仍然让他担任少保。


本纪讲述了,此时隋朝刚刚覆灭,多方势力纷纷割据称王称帝,此时李渊建立的新政权,虽然夺得一隅之地受到各方势力拥戴,但是内外矛盾重重,许多势力还没有消除对汉中虎视眈眈,而此时李世民网罗英才,主动请缨,接下了讨伐的重担。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妨点个关注和赞,之后我也会定时更新,当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让历史充满生趣,告别你印象当中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