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封海了!咱大連人還能吃點啥海貨?

今天封海了!咱大連人還能吃點啥海貨?

5月1日12時起,大連市沿海各海域進入伏季休漁期至9月1日12時。漁船解網歸港,海洋生物休養生息。

今年為啥感覺沒吃幾天新鮮魚就休漁了?

1日中午11點50分,高新區龍王塘漁港內的300多條漁船結束了上半年的最後一次捕撈,陸續返港卸下漁獲。由於今年春季我市氣溫偏低,經濟魚類向北迴游時間比往年晚一週左右,因此休漁前最後一網魚獲中經濟魚類偏少,只有一些梭魚、刀魚等,不過其他魚獲數量比去年同期好很多。船主王學柱告訴記者,整體比去年開春好,只不過今年天冷,魚來得晚了一些。所以有人會感覺還沒吃幾天新鮮魚就休漁了。

由於是休漁期前最後一網海鮮,不少市民也驅車從市內趕到港上購買,好在“五一”假期裡嚐嚐鮮。“趁放假領著孩子來看看新鮮魚,下一次就得9月份了。”市民李女士順便買了兩條新鮮刀魚,她覺得這個季節大連渤海灣的水比較冷,所以刀魚最好吃。

從2017年開始,我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大幅調整,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5月1號起休漁,比往年提前一個月。夏季是海洋魚類繁育和幼魚生長的關鍵時期,選擇5月到9月休漁,可以保護幼魚生長。尤其是每年5月10號到5月中旬,經濟魚類從南方洄游到渤海海域,同時也是產籽的季節,5月休漁將大大促進漁業資源的保護修復,保證漁業生態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船主邢玉海認為,延長休漁期有利於魚產卵繁殖。“不能光打魚不讓它繁殖,否則後代都接不上了,海洋資源維持不下去,我們的‘飯碗’也就沒了。”

伏季休漁期間,漁業管理部門嚴格執行船籍港管理制度,加大海陸執法檢查力度,開展包括海洋伏季休漁、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禁用漁具”等在內的“中國漁政亮劍2020”大連市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伏休違規捕撈。同時,漁船回港為船員測量體溫,建立臺賬,併發放船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有效遏制新冠疫情“船岸交互擴散”和“境外疫情傳播入境”情況發生。高新區龍王塘漁政管理所所長李宏偉表示,休漁期間,將利用北斗監控平臺隨時對漁船進行動態監控,24小時不定期對漁港碼頭和海上進行巡查,凡是發現有偷捕行為,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查處。

今天封海了!咱大連人還能吃點啥海貨?

封海後,咱大連人還能吃到什麼海貨?

對於恨不能“餐餐都要沾點腥氣”的大連人來說,這4個月休暫別鮮活海鮮,還能吃到些什麼?

4月30日,金三角市場水產大廳裡一大早就人流不斷,人們大包小包拎著的都是滿滿的海鮮。“要封海了,多買點兒,一部分現吃,一部分凍起來。”市民修先生買了一條大牙片魚,還有二斤蝦爬子、二斤巴蛸,五斤燈籠紅蝦和100塊錢的偏口魚。在封海前一天,很多人逛海鮮市場彷彿帶著一種“報復性消費”的心理,掏起腰包來毫不吝嗇。

“燈籠紅蝦最後一潮了。”海鮮銷售商老鄧攤位上兩盆燈籠紅蝦吸引來不少人詢價。很多大連人偏愛這種純野生的小蝦,炒著吃或者扒蝦肉包餡吃都非常鮮美。有些人會一買十幾斤回家扒肉凍起來,在封海季節,拿出來包餃子,回味這一季的鮮香。

新鮮的偏口魚、小嘴魚、黃花魚、刀魚是市民囤貨的熱門,海兔巴蛸、嘎巴蝦、蝦爬子這一類時令小海鮮則要暫時說再見了,在封海前也進入“買買買”模式。好在今年春天大部分海鮮品種價格還比較接地氣,所以老百姓囤起貨起來也並不肉疼。

封海季,大連市場上鮮活海鮮“休假”,貝類產品唱主角,凍品跟進填補市民餐桌空缺。

扇貝、蜆子、蟶子、海螺、小人仙、夏貽貝、海蠣子、假鮑魚……正常情況下,這些貝類不受封海的影響,將代表鮮活水產品擔起餐桌上的“扛把子”。“不過,隨著天氣轉暖,水溫升高,海蠣子‘返漿’就不好吃了,所以,海蠣子也吃不了幾天了。”水產品銷售商老週一邊“括”海蠣子,一邊說。不過,蜆子度過冬天的“消瘦期”,進入“長肉”階段,會越來越肥美。

封海後,大量冰鮮和凍品海鮮將進入市場。在眼下的水產品市場上,就有鮁魚、刀魚、海蝦、魷魚、龍利魚、鯧魚、秋刀魚等凍品品種。一些水產品加工企業還將扇貝丁、蝦爬子肉、刀魚、龍利魚等進行分段或切片分裝,小包裝真空速凍,這樣更便於市民的烹調需求。在封海後的過渡期,市場上還會有部分“暫養”的鮮活水產品,此外,一些遠洋海產品也會進一步豐富市民的餐桌。

水產品市場業內人士預計,封海後,海鮮的價格會出現小幅上漲,“但總的來說,海鮮價格是隨行就市,不會出現太大波動。”海鮮銷售商郝先生說。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