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昨天,同事发了我一篇微博推文,标题叫做《班主任,主宰着我的喜怒哀乐》。里面说的就是,从孩子上了小学开始,班主任和自己的每一次联系,都能够让自己如临大敌,瑟瑟发抖,紧张异常。班主任,成为了家长的一根最紧绷的弦。

这,很常见。

正如我同事也感叹到,这推文写得实在太生动了。

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已经成为了一个司空见惯的话题。

回到我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位,把原来舒舒服服的房子卖了,换了一个我并不太喜欢的户型。也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的做法——在有限的资源里,尽量给予孩子,我们认为好的资源。

一、家长的焦虑,本质上是中产的焦虑

中产是什么?撇开那些数据化,模式化的定义,我觉得中产就是这个社会的夹心层。不上不下,不好不坏。不是没工作,只是工作赚不到大钱,不是买不起房,只是买不起好地段的好房子,不是家庭负担很重,只是长辈都比较依靠自己。

从钱上来说,自己用足够,但是不够富裕。从社会地位来说,有稳定不错的工作,不必遭人白眼,但不是什么大领导,大企业主,只够兢兢业业的活。从社会关系来说,上有老下有小,睁开眼睛看到的,全都是自己自己的人。

有人说,中产实在太焦虑了。

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焦虑工作没晋升,好死不如赖活着。焦虑自己没关系,处处受制于人也只能低头干活。也焦虑自己没能力,绝对没有一技之长可以赚副业。

然后,这一群焦虑的人,就做了父母。

所以,成为了中国式家长的焦虑。

最焦虑的原因在于——害怕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有钱人身上。比如我有个有钱的朋友,三十岁就手握上千万房产(他自己赚钱买的),买了一辆法拉第(他觉得开出去有面子)。他事业蒸蒸日上,所以,当我问他,怎么不买个学区房的时候,他说:我以后就给我儿子两千万,随便他自己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我也不用管他。

看到了吧?有钱人,有更多的选择。

学区房?不存在。培养兴趣和爱好,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而也有些人,生了四五个孩子。他们会告诉你,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二、寒门再无贵子,并非危言耸听

是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让教育变得公平,住房变得公平,一切都更加公平。但事实上,人们感觉到的公平,却越来越少,感觉到的危机感,越来越多。

我不禁想到那个例子:有钱人住茅房,穷人无处可住。有钱人住瓦房,穷人住茅房。有钱人住楼房,穷人住瓦房。有钱人住别墅,穷人住楼房。

最后呢?穷人越来越不自在,越来越不舒服。那住着的楼房,在别墅的比较下来,让他越来越抓狂。

所以,古人才会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社会是在越来越好,人们实在越来越富裕。但,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

人们,也就越来越难受。难受什么?难受,阶层的固化。

夹心层的父母们,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新一轮的韭菜。

韭菜,意味着,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全盘皆输。任何一场饥荒,都要沦为口食。

打破固化阶层,谈何容易?

对于没背景,没途径的中产,就只能往选择最传统的,最省钱的方式——教育。

读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期。从我国科举到现在,就一路高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中产的孩子,还没出生父母就开始看学位房,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而思。学一门外语,学一门乐器,必不可少。

还有一些其他的爱好,反映着父母的焦虑。比如,什么演讲班,口才班,什么编程班,什么国外交流学习,什么高尔夫,什么棒球。孩子接受的东西,越来越西化,也越来越开放,希望孩子能够适应这个国家的发展。

三、眼界,有时候是一门玄学

你问中产的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可能会回复你,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养活自己。他们也可能会回复你,能够进体制,有保障。

一般聊到这个话题,我其实都是黑人问号脸。

中产父母不是希望孩子有更多的可能吗?而最终,他们却希望的是,孩子和自己差不多?

是的,因为,中产父母的眼界,只能看到这么多。

我们只能从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地方,诞生我们的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什么是好与坏,在中产成为父母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中产父母羡慕的,只是比自己好那么一丢丢的生活,于是,中产父母在努力培养,也不过希望自己孩子比自己好。

眼界,有时候真的是一门玄学。

当然,也有父母跳出了眼界的范畴,将孩子的未来,定义在改造世界,造福世界的范畴,但,很少。说凤麟毛角,都是客气的。

中产的眼界如此,中产孩子的眼界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的孩子,上学没几天,就弄懂了哪个是教职工的孩子,哪个孩子家里几套房住什么区,哪个孩子父母是做什么的。

眼界,也会遗传。眼界,玄之又玄。

打破眼界的父母,只怕只能多读点书了。

虽然我无意去评论好坏,却又因此,着实的更加焦虑。

四、功利化还是穷开心

前段时间,那么农村出来的女孩子,考上了北大。她填了一个北大的考古系。

我和老公聊到这个话题,他不解的说:好不容易考上了,为什么要填这么个专业?

我说,她自己喜欢啊。

喜欢可以当饭吃?

我一阵无语。然后说,难道考古系就一定没饭吃啊。

老公说,你看下几个考古的能有钱的。还不如学个经济之类的。她爸妈那么辛苦把她盼出来了。

我又一阵无语。

无法反驳,如果她选择金融之类的,就业后来钱更快。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快乐的职业,只是锦上添花。核心是,要能赚钱。

可,我还是佩服这个女孩子的选择。当然,在她选择背后,社会的纷纷议论,大部分人的不解,都可以看出来,这确实,是一个快消的时代。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日本。

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去过日本的人,并不会觉得日本人不高兴。可他们却一直在一个“低欲”的社会里徘徊。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子,甚至,连性行为都在急剧减少。

无欲无求。

养活自己,全家不饿。什么人类的传承,什么基因,什么动物繁殖行为,都统统靠后,过好自己的一生就好啦。反正没有亿万家产要继承。

这是年轻人的选择,而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只怕会越来越像日本的年轻人。

教师主宰喜乐?关于中国家长式焦虑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教师主宰喜乐,不难理解,中国式家长焦虑。

在这全部的焦虑中,教师就是一个权威者。家长希望通过讨好,让孩子在第一个阶段中过得顺遂一些。

我不知道怎么去想这样的焦虑,我也是焦虑家长中的一员。

就好像我同事说的,我也会成为被教师主宰的家长。只恨,自己终究没有两千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