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个育人”路径和方式--教育在线--贵州--地方--首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所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清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五个育人的实现路径。

牢记育人使命 把准思政教育方向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准星。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增强抓意识形态的自觉和自信,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三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思政工作的能力。四是坚持立德树人“四为服务”。把高校发展方向同国家、地方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培养国家、地方急需的优秀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遵循育人规律,优化思政教育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加强组织协同。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横向工作机制和校级领导联系二级学院、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的“三联”纵向工作机制,确保思政工作横向共管,纵向联动。二是构建责任体系,加强队伍协同。高校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制度,进一步明晰党政领导干部、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政教辅后勤等岗位的育人责任体系。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加强环境协同。在筑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大型活动机会,邀请先进典型和知名校友回校谈理想、讲经验,从面对面的事例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四是完善配套办法,加强制度协同。制定完善“三全育人”工作实施办法,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将课堂育人列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经历列为职称评聘的必要依据。

把准育人时机 丰富思政教育内涵

一是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活动载体,紧盯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及自强、报国、守信、厚德等文明理念教育活动。二是瞄准时事热点,优化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事热点”要求,积极将“正面真实、代表性强、距离较近”的时事材料纳入思政教育,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三是关注重大事件,开展专题研讨。针对“五四”“七一”等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和赛事举办,在主题班会、思政课主阵地中开设专题教学研讨,促进师生深度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优塑育人空间 拓展思政教育阵地

一是坚守“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实施课程思政。坚持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探索通识课、专业课“大思政”教育路径,制定完善“课程思政”管理办法,抢占“课程思政”第一课堂制高点。二是挖掘“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实施文化思政。积极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创建,紧扣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牢牢把握思想引领主线,结合学科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科专业力量,将学校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到品牌建设中,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当代大学生实际的特色专业文化活动。三是开展“职业实践”第三课堂,实施实践思政。积极构建以校内实验实训、科技创新活动,校外顶岗实习、“三下乡”服务、专业社会实践为途径的职业实践思政体系,建立职业实践考核与评价机制。四是利用“网络媒体”第四课堂,实施网络思政。积极构建由“易班”、思政专题网站、课程网络资源、校园微信公共平台组成的网络思政体系,以形成“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学生组织、个人自媒体”五级参与的全覆盖网络平台,打造原创新颖的网络宣传文化作品,通过发“小”声音讲述“大”故事,用“微互联”成就“大思政”。

聚焦育人对象 建强思政教育队伍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通过“外引内培”,抓好思政管理、思政教学和专兼职辅导员“三支”队伍建设,提高其教学和思政工作能力。二是充实思政队伍,增强育人实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选任师德师风良好、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充实到思政教育队伍,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三是配备专项资金,提供经费保障。持续加大投入思政队伍专项建设经费,为思政专业教师、团干、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学习交流提供经费保障。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单设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使思政教师在职级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让从事思政工作的同志有尊严、有地位、有奔头。 (作者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