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靜若育兒說說:分享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講述真實、感人的育兒事例;傾訴切身經歷、感觸頗深的育兒心得;專注和更多的父母一起交流、探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育兒問題!

關注 靜若育兒說說 更多精彩育兒文章不會遺憾錯過!

文|靜若

近日,有一段視頻讓做父母的看著挺揪心的!

一位老人彎著腰揹著三四歲的孫子在路上走著,不知怎麼回事,孫子的脖子上被牆上的一條繩子牽絆。

這位老人雖然感覺有異樣,但並沒有回頭看看是怎麼回事,而是一個勁地地往前走,小孫子被繩子勒得夠嗆,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

所幸的是被過路的人及時看到,挽救了小孩。小孩子真是命懸一線,想想就後怕!

還有一個可笑又可氣的老人,老人領著兩歲的小孫女去菜市場買菜,結果小孫女找不見了。老人呢,並沒有著急去找孫女,而是提著菜籃子,不緊不慢地回家了,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心情不好,賴得找孩子,讓她自己回家好了。

聽聽這話,真的好笑又好氣!真是孩子還沒有她的心情重要,真是瀟灑任性啊!

如今,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往往因為自己工作忙,把孩子丟給老人來帶的家庭數不勝數。

來自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城鄉2萬多位老人的調查顯示:

有66.47%的老人照看孫輩。近80%的孩子是“隔代”看護。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老人照看孩子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老人照看孩子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隔代帶孩子畢竟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這些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一定要知曉。

老人照看孩子為何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1.觀念跟不上變化,隔代有隔閡。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一些老年人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狀態,止步不前。

他們不願意嘗試和接受新鮮的事物,固守著舊有的觀念不放。

有這樣一位老人在家照看幾個月的孫女,幾個月的嬰兒還沒有長出幾顆牙齒,老人為了能讓孫女吃上花生,就把自己嘴裡咀嚼好的花生吐出來正準備喂到小孫女的嘴裡。

被孩子的媽媽看到後,當場大聲制止呵斥老人,老人看到兒媳婦以這樣的口氣對待自己,也非常生氣。於是,婆媳兩個人誰也不理誰。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隔代有隔閡

且不說他們發生矛盾,光老人把咀嚼好的食物吐出來再喂到幼小孩子的嘴裡,作為媽媽,你答應嗎?

肯定不答應!

這種不衛生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飲食安全啊!

2.安全意識匱乏。

如果我們告訴他們:

安全大於天,生命高於一切!

估計老一輩人聽後身上會起雞皮疙瘩,心理酸溜溜的。最關鍵的是他們面對發酸的話語既聽不懂又固執己見!

如果告訴他們注意用電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他們往往認為:小孩子哪有不磕著碰著的,只要不餓著凍著就好!這樣淡薄的安全意識如何能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呢?

3.身體機能老化。

隨著老一輩人年齡的增長,老一輩人的身體機能老化,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

比如在文章開頭,那位老人背孫子的事,孫子被繩子纏到脖子上了,還一個勁兒地往前走,真是越老越糊塗啊!

我家孩子的奶奶,近年來身體越來越不如人意了。前段時間,因為早起一會兒,想著出門散散步,鍛鍊鍛鍊身體。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老人摔倒在堅硬的水泥地上

結果,快走到公園的時候,一頭栽在堅硬的水泥地上,過了好大一會兒,才漸漸坐起。

回來後發現腿怎麼也不聽使喚,腫了一圈,原來膝蓋骨竟然骨折了。

這樣的身體狀況,我們怎麼會放心把孩子獨自交給老人來看管呢?

4.不良的嗜好。

打麻將或許是一部分老年人的嗜好,有些老年人往往為了打麻將而忘記的身邊要照顧的孩子。

有這樣一位老人,兒子和兒媳婦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顧3歲的孫子。

老人有一個不良嗜好,就是愛打麻將。這天,老人帶著小孫子去打麻將,讓三歲的小孫子在身旁玩耍。

結果,老人在打麻將的時候,有人告訴老人,孩子掉水溝裡了,老人還認為是別人向 她開玩笑,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孫子掉水溝裡。

真是應了那句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老人知道孫子被淹死了的事實,後悔的心如刀絞。再也沒有臉見兒子和兒媳婦,就和老伴相邀喝農藥死了。

5.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有的初為父母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父母剛剛50歲出頭,身體又硬朗,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父母來帶。

即便自己的父母身體再硬朗,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也不要掉以輕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真可謂: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真說不準。

有這樣一位剛剛做奶奶的人,在家照看一歲多的孫女。小孩子的爸爸媽媽大概是放心老人在家照看孩子,就倆人外出旅遊去了,大約一星期後,才回來。回來後,發現老人和孩子出事了,老人病死,孩子大概是被餓死的。

這真是家庭的悲劇,如果年輕夫婦能往家裡打一個電話,如果能讓鄰居敲門看看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他們不那麼掉以輕心,或許,能挽救小孩子的生命!

塞·約翰遜說:

最能喚醒人們注意力的莫過於殘忍的故事。

如何避免老人帶孩子時的安全隱患呢?

1.即便孩子在家有老人照看,也不要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家中有老人照看,自己就可以放心地做別的事情了。這樣可行嗎?

說一下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吧。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不要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

那天,孩子的奶奶來照看孩子了,我覺得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孩子的奶奶了,自己可以空出時間做別的事情。

於是,我來到電腦前,開始打出今天沒有完成的稿子。

大約還沒有十分鐘,“咚”的一聲,孩子從床上被重重摔下來,額頭右側瞬間起了個大包。我當時嚇得趕快抱起孩子往醫院跑,醫生說先觀察觀察精神狀態再說,幸好,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

事後,我反思:孩子當時在床上玩扔球球的遊戲,如果當時我在場,一定會制止孩子。可老人卻沒有制止,依然不顧孩子的安危,任孩子在床上玩耍。

這就是兩代人在安全意識上的差別。

2.即便孩子有老人照看,父母在外也要及時打電話知道孩子的情況。

最近幾年,孤寡老人照看孩子出事的新聞屢見不鮮。

有這樣一位老人獨自照看3歲的孫子,可有一天老人因為疾病去世了。老人的子女並不知情,還認為老人好好的。沒有了老人的照顧,3歲的孫子沒有食物吃,被餓的奄奄一息,所幸被鄰居發現了,才免於被餓死。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父母在外要及時打電話知道孩子的情況

如果孩子的父母在外,能夠多打一個電話,孩子也不會差點被餓死。

又如這篇文中提到的那對年輕夫婦。出門在外幾天,沒有和家中的老人取得聯繫。幾天後,當回到家後,老人和孩子竟然都沒有了氣息。

如果年輕的夫婦能多打一個電話,孩子也不至於被活活餓死!

3.和老人及時溝通,做到家人之間和睦相處。

文中開頭提到的那位說“我心情不好,不想找孫女”的老人其實是和家中的兒媳、兒子生氣後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荒唐的事。

可見,家人之間和睦相處對孩子的健康安全有多麼重要!

孟子說:錢,我所欲也,安全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錢而取安全者也。

您家的孩子是老人來帶嗎?老人帶孩子的安全隱患問題不能忽視

舍錢而取安全者

作為孩子的父母,監護人,奔波忙碌掙錢的同時,一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千萬不可以忽視老人照顧孩子潛在的安全隱患!

靜若有話說:為了感恩回饋各位粉絲小夥伴對靜若的信任和支持,凡是 關注 靜若育兒說說頭條號 並 轉發 本篇文章的朋友請 私信 靜若 領取“育兒神秘禮包”!讀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有什麼話題要表達,歡迎留言,有什麼育兒問題,歡迎諮詢

作者簡介:靜若 80後家有兒女才女媽媽 作家 親子教育專家 親子教育文化達人 靜若育兒說說創始人 家庭教育講師 經典家庭教育著作《我們如何愛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