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突然入局芯片,难道只因曹德旺给王传福打了一个电话?

最美人间四月天,温暖而充满生机,可疫情之下的众多企业却仍然被寒冬笼罩,比如比亚迪。

4月14日,比亚迪公布了一份企业内部的重组计划,称比亚迪微电子完成内部重组,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

比亚迪突然入局芯片,难道只因曹德旺给王传福打了一个电话?

比亚迪本有两个“电子”,一个是比亚迪电子,一个则是比亚迪微电子。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业务。比亚迪电子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巨头,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而比亚迪微电子则是专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车用 IGBT 芯片的比亚迪子公司。此次重组针对的对象就是后者。

此消息一出,车友纷纷皱眉:先好好把车造好不行吗?是呢,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为何突然加码半导体产业呢?

深度爆料

跟疫情有关?疫情对于车企的影响毋庸置疑。据比亚迪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盈利5000-15000万元,同比下降79.99%-93.33%。就如网友所言,这些盈利恐怕也是比亚迪急中生智生产口罩赚出来的钱吧!疫情之下,要想让企业存活,托起20万员工的饭碗,加上未来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比亚迪必须选择转变思路。如今,比亚迪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厂商,再加码一个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芯片领域好像也没什么奇怪!

比亚迪突然入局芯片,难道只因曹德旺给王传福打了一个电话?


他在寻找一线生机!据了解,比亚迪2014年~2018 年毛利率不断下降,净利率更是直接从 5.30% 下降到 2.73% ,远低于汽车行业平均净利率水准。到了去年蝉联了三年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宝座也被特斯拉抢走。而一直引以为傲的新能源电池业务也被宁德时代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瓜分了 41.2% 的市场份额。再盘点比亚迪的云轨、云巴、储能、光伏发电、智能驾驶等业务,多数发展的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沦为资金黑洞。比如,5年花了50亿研发的云轨落地效果远远低于王传福10万亿的市场。比亚迪亟需一个业绩增长极,以此向资本市场证明实力。

受到高人指点?玻璃大王曹德旺近期预测,这次疫情将是全球前所未有的一次灾难,逆全球化很可能会出现,哪个国家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哪个国家就具备天生的抗风险优势。IGBT 模块在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90%依赖进口,有资料显示,到2024年国内IGBT 产量7800万只,而需求却在1.96亿只,国产替代迫在眉睫。而比亚迪微电子正是以生产车规级IGBT的厂商,趁现在国外疫情正烈,给未来最有希望的产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实资金,扩大产能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比亚迪做出如此的决定,不知道是不是曹德旺给王传福打了个电话!

比亚迪突然入局芯片,难道只因曹德旺给王传福打了一个电话?


未来破圈是否有望?

如今比亚迪的意图明显:以新能源汽车芯片为主轴,工业、消费领域芯片为侧翼,全面参与芯片赛道的竞争,从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中分一杯羹,从而一举逆转业绩增长的颓势,寻找一线生机,但是不容乐观。

如果比亚迪专攻新能源芯片,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购买比亚迪的芯片就相当于给对手送钱,外加免费做广告。而身为车企若主攻其他类芯片又不能体现车企的本体优势,毕竟国内可以生产新能源汽车芯片的仅有比亚迪、斯达半导体和中车时代等极少数企业。另外相较国外技术,比亚迪的技术还相对落后。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 IGBT 芯片为例,比亚迪的 IGBT 芯片发展了 4 代,而国外头部公司的 IGBT 芯片已发展了 6 代。国内客户是否接受这种技术代差是个大问题!

对此,卫士蓝人力资本业务副总武素菊认为,比亚迪入局的芯片市场确实足够大,赛道也足够宽,但是技术沉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比亚迪想依靠芯片产业实现弯道超车除了要引入大量高端技术人才,还要同步把控好整体战略,让芯片板块在成长期有资金依靠。

比亚迪能否依靠芯片重新破圈,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