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顾雏军的前半生颇具传奇色彩。从1999年回国创业,到2002年收购科龙,叱咤家电界,再到2005年因科龙事发入狱,直至2012年出狱,到现在的不断申冤,10多年来几乎是天上地下的人生经历。香港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无疑给他的人生再蒙上一个污点。

他究竟是天才企业家还是侵蚀国有资本的“罪人”?他的经历又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什么问题?

1、从知识分子到资本大鳄

顾雏军半生风波不断,其早年却以科研狂人的身份在业内闻名。

顾雏军是江苏泰州人,从教育背景及第一段工作经历来看,顾雏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本科是在江苏工学院度过的,回想起那段时光,老师和同学对其的评价是“成绩优异,年少轻狂”。

《南方人物周刊》曾有报道,因学习不错,想法新颖,在学术上也能坐得住冷板凳,学校原本让顾雏军留校,然而1982年,在即将毕业时,因为一件小事,他和班长吵了起来,甚至直接动手,当着众人的面,抽了班长两个耳光。

如今来看,这两个耳光已然为其狂傲却又悲情的人生落下了注脚,不过彼时,却并未给他带来过多的困扰。当年,顾雏军凭自己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制冷”专业研究生。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进入天津大学不久,顾雏军就对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研究忽视了理论对工程实践的服务。因此,顾雏军摒弃了普利高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结构热力学理论。

蔑视权威与狂妄自大之间的分界线很难明晰。《南方人物周刊》描述,顾在天津大学的导师吕灿仁就曾直言,二人经常因为一些问题产生争论,但“有些问题他(顾)还没弄清楚,还继续争辩就不对了,这就不是心虚”。

1988年,顾雏军在英美合办的《能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后被称为“顾氏循环”)的文章,该理论却遭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强烈质疑,带头人则是他的导师与师兄。

怀揣着成为世界级科学家的梦想,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面对如此情形,顾雏军选择了转战商界,远赴英国海外创业。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由于成功盘活原收购企业盈利能力,把企业带出泥潭,横跨家电和汽车两个行业,并在中国冰箱业占据半壁江山,类似“国企救星”的溢美之词开始环绕着顾雏军,这是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顾雏军曾是中国家电风云人物,被称为中国“家电枭雄”。1989年,顾雏军下海经商,赴英创立格林柯尔公司。随后通过格林柯尔控制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等五家上市公司。

2003年,他被选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的作为尤其受赞赏。

当时他意气风发跟媒体表示“我有信心成为中国第三代企业家领袖”。2004年初,顾雏军凭借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登上胡润资本控制50强,进入首个中国内地富豪榜中国内地百富榜第83名。

而给外界印象一向是狂傲的顾雏军,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在多处公开的资料里,都写着顾雏军的梦想:等我老了,走到大街上,希望听到有人指着自己喊:看,那个老头就是冰箱大王!

至此,顾雏军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资本大鳄的转变。

2、风云突变的“郎顾之争”

从巅峰跌到谷底,大概是人生开的最不堪的一个玩笑。彼时意气风发的顾雏军,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资本生涯会在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进行的演讲活动中将矛头对准了格林柯尔。当天,郎咸平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揭露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

郎咸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发现,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等四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元。期间顾雏军通过“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手法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

而这场演讲成了“郎顾之争”的导火索。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在郎咸平的演讲后不久,8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诉讼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

实际上,一直以来,郎咸平在证券市场上都以斗士形象出现。但是,不管是“民企风波”、“仰融是非”、“银行上市”、“香港基金黑幕”,还是其后的“炮轰”TCL、海尔,被“炮轰”的企业一直都保持沉默,并未公开回应过郎咸平的指责。

但,顾雏军是个固执的人,而且脾气或许还不太好。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然而顾雏军最终还是没能赢得这场战争,接连而来的民意谴责与中国证监会的入驻调查,让顾雏军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随后,因涉嫌虚假出资、虚假财务报表、挪用资产和职务侵占等罪名,2005年7月底,包括顾雏军在内的9名科龙及格林柯尔高管被警方控制,随后被正式逮捕。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2008年1月30日,广东佛山市中院对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案一审作出判决,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680万元。

顾雏军提出上诉,2009年4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就这样,鼎盛一时的格林柯尔系宣告瓦解。

3、从被告到原告

2012年9月6日,顾雏军提前获释出狱。

顾雏军提前出狱,此后一直在为自己翻案。出狱后数天即9月14日,顾雏军就召集了200名记者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发布会上,顾雏军头戴了一顶纸糊高帽,上面写着“草民完全无罪”,为自己“喊冤”,并向在场媒体发放了长达27页的举报信和存储了多份判决书、辩护意见的光盘。“我只想把当时的损失拿回来。我的上市公司应该还给我。”这位倔强的老人如此表示。

顾雏军坚称,当年的科龙案有黑幕,案件关键证据银行保函系伪造,证监部门以这份伪造保函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2017年12月26日,顾雏军在微博发布声明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6)京01行初61号《行政判决书》于2017年12月22日判决中国证监会向顾雏军公开《证券期货案件调查规则》。至此,顾雏军成为告赢中国证监会的第二人。

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当年顾雏军案件的再审决定书,顾雏军在微博上写着“十年了,终于等到了”,这时离曙光似乎又近了一步。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在接受“金融街侦探”采访时,谈问到翻案是不是人生中最得意之举,顾雏军摇摇头,说“最得意的事是发明顾氏环保制冷剂。”他还说,自己最遗憾的事情是入狱7年,出来之后,中国家电产业崛起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本来自己的雄心壮志是在国际上依靠自主技术和全球巨头一较高下。

“我怀念执掌5家上市公司,并不是迷恋权利,而是那样就有机会将家电产业整合做强,有资金发展自主技术,甚至能够在国际上与全球巨头同台竞技。”顾雏军说。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虽然证监会决定上诉,但顾雏军认为,他还会赢。

那么,这一次呢?

自顾雏军出狱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里他一直在伸冤的路上,这一路走来,他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眉眼间也多了些疲惫。

唯一不变的,大概就是陪着他从发家到现在的坚持与固执了吧。

4、资深律师点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看看顾雏军到底在做神马,这个事情现在是什么状况?

法律为什么复杂,其实因为一个案子有很多专业的知识,包括证据、法律、程序等等。所以法律是这些元素的一个综合体,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双方对抗、时间很长的过程。

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多年执业经验,很难看懂双方的问题在哪里,而一个案件的关键往往是要拨开笼罩在案子上的层层迷雾,看到里面最关键的那个问题,然后分析谁赢谁输的概率,或者怎么去做才能赢。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这个案件是顾老先生出狱后要给自己平反,平反不是法律术语,在这个案件中,顾雏军的法律诉求是:拿回公司、拿回损失!

怎么才能拿回公司,拿回损失呢?我们得看他的公司是怎么被拿走的,损失是怎么造成的。我们无法从顾雏军的上述公开表述中获悉这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只知道他打了一个官司,告证监会披露相关公文信息等等。这个官司他打赢了,然后证监会要上诉,二审结果还值得期待。

但是顾雏军不要高兴得太早,广大群众也擦亮眼睛,因为我们专家觉得,从法律角度出发看,顾雏军赢得了信息披露的权利,也就是单纯的赢了程序上的一小步而已。但是他为了这一小步花了很多时间。这个胜利,并非是终局性的胜利。

顾雏军要回的不仅仅是名声,还有拿回公司、拿回损失,这就是条漫漫长路了。

十年“争命”顾雏军:从百亿“家电大王”沦为阶下囚

回到这个案件本身,所有人都不禁要问:顾雏军能不能“摘帽”?

在关心这个问题前不如先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哪种情况更让人放心——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宣判顾雏军无罪,还是让法律判断他是不是能“摘帽”?

无疑是后者。莫名其妙的无罪不是法治,正如莫须有的罪名不是法治一样。

顾雏军案之所以尚未判决就被称为“最重要的案件”、“产权保护的标杆”,相比较于结果,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闪耀着法治的精髓。

这如流通的血液,让一切焕发生机,让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