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弗雷德里希·尼采
1844年的今天(10月15日),尼采出生在德國薩克森州勒肯鎮一個牧師家庭。
在56年充滿思索、漂泊和瘋狂的一生中,尼采為世界帶來了豐富的思想成果。長久以來,學者為尋覓解讀尼采的各種視角而樂此不疲,大眾就著前人的理解或戲謔或費解地品味其自詡太陽的狂妄。縱然議論紛錯,但毫無疑問,他是個熱情的、靈魂燃燒著火焰的人,用錘子探討哲學,用“惡意”愛著世界。價值和意義都是他者的創造,尼采用另類而摧毀性的思考建構了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客觀的理解來源於多維的認知。如果說哲學家是尼采最為大眾熟悉的A面,那詩人、音樂家便是尼采的B面。在尼采誕辰之日,上海譯文以音樂、詩歌、哲學三個主題為火炬,試圖照亮一副立體的尼采畫像。
01 “人們必須首先成為瓦格納信徒”
“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尼采
頗具音樂才華的父親和重視培養音樂素養的母親,為尼采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兒時接觸鋼琴和作曲,到晚期漂泊旅居時與音樂家彼得·加斯特為伴,發出“也許整個‘查拉圖斯特拉’都可以視為音樂”的想法,音樂環繞並滲透入他的精神。在《瓦格納事件》中,尼采曾談到:“可曾有人發現,音樂解放精神,為思想添上雙翼?一個人愈是音樂家,就愈是哲學家?”
當我們談論尼采與音樂的關聯時,自然會談論理查德·瓦格納。這位才情高超的音樂家是尼采一生為數不多的摯友之一,也是尼采思想變更的重要線索——從痴迷到放棄甚至批判,瓦格納成為尼采思想發展的見證符號。
理查德·瓦格納,浪漫主義時期德國作曲家、指揮家。
1868年,尼采24歲,初遇瓦格納的他,既是一名非常有天分的古典語文學者,又是一位品位甚高的音樂愛好者。他在觀看瓦格納的《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和《名歌手》的序曲時,本想與之保持距離,卻被作品的藝術效果深深折服。
尼采在一則筆記中寫道:“我沒能做到,面對這樣的音樂保持批評式的冷靜;我的每根血管,每根神經都在震顫。很久以來我未曾有過這樣一種經久不息的著迷感覺。“
當時的尼采寄希望於德意志精神的再生,將浪漫主義瓦格納的音樂看作振興德意志精神的希望。他曾把德國音樂解釋為德國靈魂的一種酒神強力的表現,而瓦格納的歌劇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既是一個具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對痛苦與毀滅有著無限衝動的醉感世界,又是一個具有太陽神阿波羅無限流光溢彩的神韻世界。
“酒神精神”
總之,瓦格納歌劇作品中的神話因素與獨特的音樂靈魂,鑄造了尼采悲劇哲學的基本內容。瓦格納的音樂直接催生了尼采處女作《悲劇的誕生》,讓尼采成為我們所見的尼采。
有學者認為, 尼采離開瓦格納,正如他最終要離開叔本華那樣,是尼采思想發展必然的結果。相比於尼采,瓦格納終究更加世俗,音樂家的首要身份使之不必要深耕於尼采的艱深思維;而尼采作為思想者,思維是其賴以生存的養料。這一身份差異的表徵從二人對待彼此關係的態度便可窺見:瓦格納並未留下過多與尼采交往及決裂的文字記錄,而尼采用《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兩篇文章和散落在各處文字中的回望書寫自己難以平息的苦悶:
“我的苦惱在於,音樂已失去了美化世界和肯定的特性,——它已成為頹廢的音樂,不再是狄奧尼索斯的笛子了……”(出自尼采《瞧,這個人:尼采自傳》《瓦格納事件——一個音樂家的故事》)
02 浪漫派的魂靈
“我的靈魂就是這火焰:/貪婪地向新的遠方/冉冉升騰起它隱秘的情戀。“——尼采
哲學活動與詩歌活動之間存在差異。尼采是個詩人,這一點我們無法忽略。
他從十歲開始寫詩,從年少時的輕盈真摯到晚期的瑰麗濃烈,文辭間始終迸發靈韻。本部分選取早期和晚期詩歌各一首。
《題生日》
這裡自然撒下最美的禮物
這裡繆斯流連於森林山麓
這裡湛藍無比的天空
始終照耀著常青的幽谷
這裡每日每時週而復始
主的造福的全能
天父的充滿愛的忠誠
給我們畫出他的永恆的慈容。
今天一首快樂的頌歌也這樣響起
奉獻給超越生死的主
你對它詠懷讚美和感激
它以它的恩寵給了你一個新的年度。
祝願幸福在其中為你盛開
而從二月的陰沉黑夜裡
這一年為你噴薄而出,
就像從朝霞中
旭日躍上充滿喜悅的壯麗。
《火的標記》
這裡,海水間伸展著島嶼,
陡然高聳起一座祭壇,
這裡,漆黑的天空下,
查拉圖斯特拉點燃了他的火炬——
為迷途舟子樹一航標,
為飽學之士樹一問號……
這火焰有灰白的肚子
——向寒冷的遠方閃動它的貪慾,
向愈來愈純淨的高空彎曲它的頸子——
一條蛇焦躁地筆直站立:
我為自己樹立這樣的標記。
我的靈魂就是這火焰:
貪婪地向新的遠方
冉冉升騰起它隱秘的情戀。
查拉圖斯特拉為何要躲開獸和人?
他為何突然逃離一切堅固的海岸?
曾經領略過六重孤寂——
但大海對他也不夠寂寞,
海島任他登攀,他在山頂化作火焰,
向著第七重孤寂
他現在高高甩出釣竿去試探。
迷途的舟子!古老星星的碎片!
未來的海洋!未經探測的藍天!
現在我向你們,一切孤寂的所在,甩出釣竿:
請回答急不可耐的火焰,
請替我,高山上的垂釣者,
捕捉我的最後的第七重孤寂*!
*第七重孤寂:尼采言:“當經過七重孤獨,你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七重孤寂為流浪、怕黑、空虛、長夜、永不、孤單和死神。尼采關於孤獨的觀點也見在《漂泊者》《秋》《松和閃電》《孤獨》《漂泊者和他的影子》和《最孤獨者》中。
從文本本身來看,即使是詩歌以外的作品,剝離了“晦澀”“難懂”的刻板印象與立場先入之後,尼采的文字不可否認地煥發出詩意與靈感。
《人性的,太人性的》:人們不再在愛與恨的桎梏中生活,沒有“是”,也沒有“不”,隨心所欲地靠近,隨心所欲地遠離,最喜歡逃之夭夭,躲躲閃閃,隨風飄去,飛得更遠更高。
感覺自己作為人類(不僅僅作為個人)同樣被浪費掉,就像我們看到一朵朵作為個體的花被大自然浪費掉一樣,這是一種高於一切感覺的感覺。——但是誰能有這樣一種感覺呢?無疑只有一位詩人能:詩人永遠懂得自我安慰。
《瞧,這個人:尼采自傳》:音樂鳳凰披著前所未有的輕飄而燦爛的羽毛,從我們身旁飛過。
《悲劇的誕生》:他(阿波羅)以莊嚴的神情告訴我們,整個痛苦的世界是如何必要,個人通過它,被推動著產生了拯救的幻影,然後,陷入對這幻影的觀望,在大海中安坐於他那顛簸的小舟上。
若論文字的純淨與熱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確是太陽。
尼采在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去世的第二年出生。德意志問題專家伊莉莎·瑪麗安·巴特勒在其作品《希臘對德意志的暴政》中寫道:“彷彿是荷爾德林在尼采這裡轉世再生了一樣,而且他還攜帶著海涅的魂靈,一起進駐尼采的身體。”
03 為所有人、也不為任何人寫的書
“要想尋找藍圖,以便修建一條做人的人生道路嗎?——他就在我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中。”
茨威格曾提道:“與尼采的友誼要經受最後一道考驗,就是他的作品的考驗,幾乎所有人都經不起這個考驗。”即使是摯友弗蘭茨·奧弗貝克(德國科學家、教會史教授),也會坦誠地在信中表達歉意:“我還達不到你深思的標準,沒有能力專心致志地鑽研你的作品。”
在尼采眾多著作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下簡稱《查拉圖斯特拉》)在大眾心中享有最高知名度的同時,也是尼采本人在自傳、書信中最常提及的作品。在尼采本人看來,它似乎無奈地成了某種分界——
當奧弗貝克建議他重回教壇,他說:“等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後再說,我擔心,世界上沒有一個學校會要我當青年學生的老師。”
《查拉圖斯特》出版後,尼采嚴肅道:“我們(他與奧弗貝克)相互之間前幾年沒有變得陌生,儘管有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沒有變得陌生。”
茨威格說,他的作品使所有愛他的人都離開了他,這對尼采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他是個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散佈個人思想的狂傲之人,是用災難性的語氣發出對“舊的真理”發出嘲笑的人,也是會在贈書給朋友時寫下“請你幾種全力,請你忍耐,請你保持對我的友好”的人,用一個詞概括,便是“孤獨”。
尼采曾寫道:“不管什麼時候,人們都需要建立另外的制度,在這些制度中人們過的生活和受的教育就像我所理解的那樣;也許哪一天甚至要設大學教授職位來講解《查拉圖斯特如是說》。”
百年流轉,「也許」早已不僅僅是「也許」了。
.
參考文獻
①[德]尼采 著, 黃敬甫, 李柳明 譯. 《瞧,這個人:尼采自傳》. [M].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7: 113.
②黃茂文, 刁笑萌. 酒神哲學和音樂靈魂的悲劇之會——瓦格納音樂對尼采思想的影響及“瓦格納事件”芻議[J].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2(03): 24-28.
③丁力. 尼采的啟示[N]. 經濟觀察報,2020-09-14(033).
④搜狐號“每晚一張音樂CD”. 2019-02-24. 尼采的音樂精神.
⑤微信公眾號“楚塵文化”. 2020-10-15. 尼采 | 我的靈魂就是這火焰.
.
相關推薦
《悲劇的誕生》
[德]弗雷德里希·尼采 著
周國平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複製₳MUuvcSVtAxc₳打開🍑寶購買
👉點擊購買紙質書(噹噹)
👉點擊購買紙質書(京東)
👉點擊試讀電子書(Kindle)
👉點擊試聽有聲書(譯文有聲)
《瓦格納事件》
[德]弗雷德里希·尼采 著
周國平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複製€Uq4ZcSVulzc€打開🍑寶購買
👉點擊購買紙質書(噹噹)
👉點擊購買紙質書(京東)
👉點擊試讀電子書(Kindle)
👉點擊試聽有聲書(譯文有聲)
《尼采詩集》
[德]弗雷德里希·尼采 著
周國平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複製¢ZPaJcSVFSCa¢打開🍑寶購買
👉點擊購買紙質書(噹噹)
👉點擊購買紙質書(京東)
👉點擊試讀電子書(Kindle)
👉點擊試聽有聲書(譯文有聲)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導讀註釋版)
[德]弗雷德里希·尼采 著
吳其堯 導讀 註釋
上海譯文出版社
👉複製€WgivcSVudIn€打開🍑寶購買
👉點擊購買紙質書(噹噹)
👉點擊購買紙質書(京東)
👉點擊試聽有聲書(譯文有聲)
.
本週六、週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北京、上海兩地有三場活動,點擊下方鏈接報名參與:
萬物皆堪垂淚:《我這樣的機器》新書分享會(北京)
👉點擊此處報名
故事在黑暗之中:《使女的故事》《證言》新書分享會(北京)👉點擊此處報名
“美國戲劇的良心”立於舞臺之上:阿瑟·米勒作品新書發佈會(上海)👉點擊此處報名
.
.
.
或搜索ID“”添加關注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