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這是動聽學院的第160篇文章—


耗資2.9億美元,集結鞏俐、李連杰、甄子丹、鄭佩佩等一眾國際巨星。主角劉亦菲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電影《花木蘭》翻拍消息一出來,從選角到服化道再到拍攝,幾乎就沒下過微博熱搜。


網友們都非常期待,像好萊塢這樣一個成功的電影製作團隊會如何用它們的故事模型來塑造一箇中國式女英雄,講述一箇中國傳統故事。


影片上映後,雖說褒貶不一,但也是情理之中,歸根結底,西方製作團隊對東方文化的不瞭解是硬傷。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不過,一次滑鐵盧掩蓋不了好萊塢講故事功力的強大。憑藉著《英雄聯盟》、《星際穿越》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好萊塢這麼多年來一直傲立電影界之巔。


而這些成功的電影背後,其實是好萊塢多年來一直沿用的萬能故事模型。這個故事模型甚至還被跨界借鑑,用於品牌營銷、課程設計等各個領域。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個萬能模型究竟是什麼樣的。


01

好萊塢萬能故事模型


好萊塢的萬能故事模型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總結來說就是:


【日常世界】—【冒險召喚】—【拒絕冒險】—【導師出現】—【跨越第一道門檻】—【考驗、盟友、敵人】—【深入虎穴】—【嚴峻考驗】—【獲得獎賞】—【踏上歸途】—【浴火重生】—【凱旋】


這個模型之所以受到電影界的追捧,其實是有心理依據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講故事方式,讓故事更曲折動人,並且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這個模型精確地反映了人類心靈的圖譜,是真實的心理地圖。即使這些人物看起來荒誕不經或者有悖常理,他們依然是心理真實的,並且能夠有效地引發情感共鳴。”


迪斯尼公司的劇本指導克里斯多佛·沃格勒在其《“千面英雄”使用指南》一書中詳細地指出了這個關鍵原因。


電影《花木蘭》也是如此。

【日常世界】

花木蘭一家幸福地生活在小鎮上,花木蘭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冒險召喚】

匈奴大軍來襲,國家進行總動員。他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父親準備帶病上陣。


【拒絕冒險】

花木蘭最初並沒有決定代父從軍,在做了很多思想鬥爭之後,最終鼓起勇氣,決定代父從軍。


【導師出現】

花木蘭故事裡面有一個角色叫小神仙,為花木蘭出謀劃策。


【跨越第一道門檻】

花木蘭終於成功地克服了第一個挑戰,拔下了在高杆上的箭。


【考驗、盟友、敵人】

在軍營裡花木蘭結識了幾個新朋友,還有不太友善的大臣,並接受了他們的幫助。


【深入虎穴】

士兵訓練完畢,開赴戰場。


【嚴峻考驗】

在雪山上遭受匈奴大軍的埋伏。千鈞一髮之際,花木蘭觸發雪崩,埋葬了匈奴大軍。


【獲得獎賞】

他們死裡逃生,勝利回京,但花木蘭女子的身份被識破。


【踏上歸途】

花木蘭本來想回家,但是在山上發現了“單于的陰謀”。


【浴火重生】

在紫禁城的慶典上,單于再次出現並且綁架了皇帝。萬分緊急的形勢下,花木蘭重新擔起重任,打敗單于。


【凱旋】

花木蘭得到了單于的大刀和皇帝的禮物,啟程回家。


看起來是不是還挺複雜?不過,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其中的精髓,對其進行簡化,再遷移到自己的領域,其實也不難。


那麼,語培機構可以用這個在電影界“屢試不爽“的模型做什麼呢?



02

好萊塢模型教你設計課堂,讓課堂更有趣


在此前《動聽學院 |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一文中,動聽君分析了新一代家長的特點,“寓教於樂”是他們一個最明顯的訴求。


但是,教育產品要想實現“教和樂的平衡”並不容易。過分的遊戲化,短期可能增加孩子的興趣,但並不利於長期的知識學習。


那麼,如何在尊重學習規律的基礎上,設計出“寓教於樂”的教育產品呢?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回憶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為孩子沉迷遊戲、動畫片感到頭疼?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對遊戲上癮,卻不會對學習、對課堂上癮呢?


其實,在那些娛樂化產品的設計中,或多或少都借鑑了好萊塢的萬能故事線,不同節奏的設計,打怪升級的成就感讓人慾罷不能。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的故事線,結合到我們的課程設計裡,是不是也能夠抓住孩子的心呢?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動聽在線的《小記者課程》其實就是借鑑了好萊塢故事線來設置課程的。


我們先對好萊塢故事做了一定程度的簡化,修改為:抓人開場-鋪墊推動-遊戲時間-敵人逼近-至暗時刻-英雄重生歸來。


與此劇情線相對應,我們的課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記者有多好-採訪是什麼-問到點子上-情緒影響-選題會辯論-真實採訪。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六課的故事線,每堂課完成一個子任務。整個課程就像收集龍珠,用實景採訪為任務線串起來。


孩子們每堂課完成一項知識或技能訓練,最後作為記者與電視臺團隊完成採訪報道。


整個課程知識點融入到互動遊戲中,老師是教練,指導孩子去嘗試突破,鼓勵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寓教於樂”的平衡,不僅僅是課堂裡需要考慮的,每節課之間,如果跳出第一課、第二課的刻板感覺,帶有一點遊戲感,其實更能激勵學生的興趣。


《小記者課程》借鑑好萊塢英雄模式,就是在課程中加入完成任務的成就感,並讓這種成就感變成下一階段學習的動力,讓孩子對課堂“上癮”。


03

從好萊塢模型,學如何講好機構故事


有經驗的校長都知道,一個機構如果能將機構發展履歷、優秀學員案例、優質教師團隊等打造為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故事,不僅有助於自身品牌的塑造和宣傳,也更容易獲取家長信任,收穫更多優質生源。


好萊塢故事模型不僅可以用來幫助機構設計課程,還可以幫助機構講好優秀案例故事,提升機構對家長的吸引力。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以一個一開始不愛說話,溝通能力不足的孩子A在機構“逆襲”為例,我們可以這樣寫案例故事(簡化版):


【日常世界】

學生A平時不愛說話,與人溝通能力弱,孩子媽媽很焦慮。


【冒險召喚】

於是她媽媽在語言培訓機構(你的機構)報了名。


【拒絕冒險】

可A特別抗拒,仍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導師出現】

這時候機構的B老師出現了,讓孩子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跨越第一道門檻】

於是她開始聽老師話好好上課,平時說話變得更有邏輯了,和老師、同學的交流也變得頻繁了。


【考驗、敵人】

但好景不長,孩子雖然和熟悉的人會聊天,但是到了陌生的環境仍舊非常膽怯,孩子的媽媽對機構表達了不信任,開始考慮結束課程。


【盟友】

但老師B一直鼓勵A,跟她一起分析在陌生環境不敢說話的原因,並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深入虎穴】

老師給A安排了語言類比賽,希望孩子能夠在舞臺上得到更進一步的鍛鍊。


【嚴峻考驗】

A證明了自己,即使是在陌生的環境,卻絲毫不怯場。


【獲得獎賞】

媽媽很開心,獎勵了A。


【歸途】

如果A能夠繼續保持這個狀態,今後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也會越來越順暢。


【浴火重生】

但是,孩子的的學業進入了關鍵期,孩子媽媽覺得應該讓孩子的重心放到學科學習上。機構老師F找父母深談了一次,告訴他們語言學習對孩子學習學科知識的好處。父母被說服了,孩子仍舊繼續學習語言,語言學習提高了孩子的綜合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學科學習能力。


【凱旋】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經常參加學校裡的演講比賽、主持任務,社交圈也不斷擴大,成為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


這樣講述一個案例故事是不是會比單純地說“在我們這學習語言,可以讓一個不愛講話的孩子變成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更有說服力?



04

用好萊塢故事模型培養孩子“故事思維”


很多機構都有自己的故事課,如果能將好萊塢的萬能故事模型融入自己的課程內容,相信可以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成果。


當然,完整的故事模型稍顯複雜,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簡化和改造,比如吸引人的開場——遇到阻礙——努力克服——歸途——意外出現——情節逆轉——最終結局。


相信大家都聽過凡爾納的《80天環遊世界》,在這個故事裡,其實也有著這個萬能故事模型的邏輯。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吸引人的開場】

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賭,要在80天以內環遊世界一週,並以全部財產作為賭注。就這樣,霍格從英國倫敦出發,展開追趕時間的目標。


【遇到阻礙】

(一)霍格被誤以為銀行大盜,沿途遭遇警察各種阻攔。(二)霍格是個軟心腸的好人,常出於各種善意而耽誤了行程。


【努力克服】

主人公用盡各種方法追趕時間。例如:冒著生命危險騎乘大象抄捷徑,走進死亡叢林;搭火車強行飛越斷橋……好幾次差點送了命。


【歸途】

環遊世界一週,回到英國倫敦。霍格一共花了80天又5分鐘,輸掉了比賽。


【意外出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據出發地英國倫敦的日期顯示:霍格只花了79天又5分鐘。


【情節逆轉】

因為地球自轉的緣故,導致各地時間不一,形成了“時差”。當霍格往東走,繞地球一圈,花費的總天數就會減少一天;反之,則會多出一天。


【最終結局】

主人公不僅贏得了比賽,還因為好心腸而抱得美人歸。


作者在創造《80天環遊世界》的時候,當然是沒有借鑑好萊塢故事模型的,但為什麼會有這麼驚人的巧合?


其實這不是巧合,是隱藏在故事裡的一個簡單的內在邏輯:開頭+衝突+轉折+結尾=完整的好故事。


理解和掌握了這個邏輯,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很輕鬆地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講故事困難症”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很有創意的,講不好故事,可能是缺乏了“故事思維”。而好萊塢故事模式,不就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現成的思維嗎?而且還是個爆款思維。


如果你曾讀過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你就會發現,會講故事是多麼重要。


我們的祖先正是因為會講故事,才得以把更多的人聚集起來,戰勝其他種族,最終站上食物鏈頂端。


而好萊塢,也正是憑藉一個一個英雄故事,才得以傲立電影之巔。一個吸引人的萬能故事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對於機構來說,好好拆解、學習這個模型,不僅可以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為自己的故事課加分,還可以讓自己的課程設置更有趣。


所以說,《花木蘭》可以不看,但是好萊塢的萬能故事模型不能不學啊。


看完真人版《花木蘭》,我們從中發現了機構必學的萬能故事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