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古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由於受到不同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以及語言差異等影響,尤其是受到當地的民歌、說唱曲藝、戲曲以及其他的樂器文化影響,加之民間藝術家們的代代傳承以及個人對於古箏的不同理解等因素。於是到了近代,古箏逐漸形成了河南、山東、潮州、客家、浙江以及陝西等六大流派。每個流派都獨具特色,有著不同的音韻特點和演奏風格,而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代表曲目,將“民樂之光”發揚光大。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派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一、浙江箏的來源

浙江箏又被稱為“武林箏”、“杭箏”,在江浙一帶甚是流行,東晉時期傳入建康(今南京),唐朝時期,經常會在詩詞文字中出現浙江箏的影子。到了近代,杭箏大多以合奏或者伴奏的形式在民間“絲竹樂”“杭灘”中使用。

傳統的浙江箏和現代的小古箏比較相似,箏身長約1.1米,但是隻有十五根琴絃,面板與底板和現代箏大體一致,均選擇桐木製作,箏尾向下傾斜。而十五根弦對應的五聲音階為561235612356123;彈奏時將浙江箏置於桌上坐勢/立勢彈奏即可。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而後為了使古箏音色更好,音域更廣,浙江箏的結構有所改變,箏的共鳴箱長度贈至1.65米,而後嶽山也改為S型,琴絃的數量增至21根,琴絃材質也改為使用效果更佳的尼龍鋼絲琴絃,與現代的標準箏大體一致。

浙江箏融合了江南其他形式的多種民間音樂,在不斷吸取精華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風格。從浙江箏的曲目來看,它與江南絲竹和古譜《絃索備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從演奏的手法來看,浙江箏和當時杭州本地比較流行的一種說唱“灘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古箏則是杭州灘簧的重要伴奏樂器之一,在對唱腔的加花變奏過程中,藝人們也漸漸形成了右手大、中、食指的快速配合的四點奏法(即勾抹託的快速配合),這也成為了浙江箏曲比較大的特色之一。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二、浙江箏派的技法特點

①長搖

長搖與山東以及河南箏派中大關節或小關節的快速“託、劈”技法有所不同,它是大指和食指共同捏義甲片,在弦上作前後方向的密集擺動。這種技法能夠比較理想的解決在箏上彈奏歌唱性的旋律問題。

②短搖

此技法的特點就是發音短促,音色明亮。搖指密度飽滿,而且非常具有節奏性。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③掃搖

在長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指法,是在長搖指的基礎上融合了中指掃弦組合而成的技法,這種技法有利於表達鏗鏘有力的節奏與激昂有力的音調。

④快四點

這是由“勾抹託抹”組合而成的連續不斷的彈奏技法。其特點是:速度快,顆粒感強。在旋律流暢、節奏明快的音樂當中,通常都會採用這種技法。

⑤快夾彈

就是和它的字面意思一樣,快夾彈就是快速的進行“抹託”,在快速的旋律當中,通常會與快四點進行配合使用。

⑥點指

點指也就是左右手食指的快速抹弦,該技法的特點就是觸弦如蜻蜓點水般輕盈,這種技法可以配合許多技法一同使用,經常會用在快旋律的節奏當中。

⑦提弦

用左手的大指和食指將弦提奏,其他手指均在音樂中起強調節奏的作用。

從上文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傳統的浙江箏技法相比於其他箏派還是較為簡單的,只是對旋律進行了一些簡單修飾,演奏時對於指法技巧的拿捏也是恰到好處,並不誇張。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三、浙江箏派的主要傳人

浙江箏派當中比較出名的箏人有蔣萌椿、王巽之、朱又雪、丘與石、吳汝金等。其中作為近現代浙江箏派主要傳承人王巽之先生對浙江古箏甚至是中國古箏的發展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出生於知識分子之家的王巽之從小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自己對於民族樂器也是十分感冒,四處走訪拜師學藝,因此才成為了額擅長古箏、三絃、洞簫的一代大師。在學習了多種樂器演奏手法之後,王巽之吸取了大量的演奏技法,創新研製了一些全新的古箏技法,如發展了“長搖”、“短搖”、“掃搖”等技法,並且發明了多種左手演奏技法。除此之外,王巽之還參與研製了二十一弦古箏,讓古箏的演奏更富情感,技法也更加豐富。

樸實無華、曲目繁多的傳統箏派代表:浙江箏


就是如此樸實無華的浙江箏派,在傳播民樂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浙江箏的低調以及簡單而實用的技法也讓其在六大箏派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