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與賽道不同,街頭交通的第一原則是“求生”。

每天,城市的街頭如果沒有發生什麼故事,那麼必然發生一些事故。

作為人類的天性,大多數人習慣用“意外”掩飾關鍵的事故原因。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這些不幸涉身不幸事故的人,被普遍忽視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街頭是非常複雜的戰場。

有一項統計數據指出,74%的摩托車事故涉及第三方。

與競技賽場不同,街頭的交通系統包括其他機動車、非機動車以及行人等其他道路使用者。

而對於這些使用者的意識與技能,你永遠不要盲目樂觀:

所有人生下來都不是會走路的。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在涉及機動車之間的事故中,摩托車騎士往往是損失較大的一方。

因而,街頭的第一生存原則是“防禦”:避免自己身處險境。

複雜的環境帶來的處理壓力,決定街頭的事故大多在“瞬間”發生。

之所以發生事故,源於雙方同時缺乏足夠的反應時間。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一個著名的墜落測試,證明了從菜鳥到頂級賽手幾乎毫無區別的2秒神經反應極限。

最好的防衛,就是向前看、向遠看。

理想的狀態,就是對前進方向12秒間距範圍觀察,儘管在中國的城市交通中幾乎不可能。

中國式城市暢通時速為30~60公里左右,在2秒的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約為16~33米,這個範圍內的視線觀察遠非經過多年進化的人類習慣的步行範圍。

至於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上的2秒,通過的距離則顯然要高很多:

120公里時速下,這個距離會增加至67米——差不多7臺首尾相接的旅遊大巴的長度。

在你開始操作的時候,除了人類的反應時間,還有開始減速需要的距離。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車輛緊急制動需要的距離與速度成平方比,簡單的說就是制動距離會提升至4倍,當你的速度僅僅提升1倍的時候。

再計算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距離變化之後,實際有效的安全距離會是一個可怕的增量,特別對於首次參加我們騎行培訓的騎士而言。

距離之外,還有視線盲區的陷阱。

需要再次強調的就是,轉向或者變道前,一次快速的回頭動作可以消除很多隱患。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十多年前,我的首次藏地之旅,幾乎在雁石坪被一名從對象車尾突然跳出來的藏族牧人就地終結。

除了對自己的視線影響,你身側的卡車或者大巴也同樣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發生干擾,結果就是你和對方的短兵相接。

所以,在路上遇到這些巨獸的時候,要麼快速超越,要麼拉開距離。

街頭事故的高危地區是各種交匯道口。

除了傳統的十字路口,以及丁字路口,各種環島或者視線可能受到遮蔽的道路交匯點,都是這種危險區域。

在車滿為患的各個小區大門口,被幹掉的電動車絕對不是少數。

所以,所有視線受到干擾的區域,都是危險的。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即便沒有視線遮蔽,一個尷尬的情況,就是兩個自行車上的新手面對面的時候,各自避讓對方的結果反而可能是撞在一起……

使用你的轉向燈、身體語言表明一個果斷的駕駛決定,好過兩個人對賭。

對於對方的預判,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路口前有一臺打著左轉向燈向右變道的皮卡或者SUV,從左側超車就是把自己鑲在對方B柱之上的最佳選擇。

應對隨時短兵相接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預備動作。

簡單的說,在無法保證安全行駛距離的時候,把1、2根手指放在離合、剎車手柄上,而非攥緊手柄,是更安全的方式。

摩托車主     街頭生存指南


無論如何,在街頭這個殺戮戰場上,再出色的彎道和制動技術都是你的第二道防線,而永遠不是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