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大面积升温变热,正常吗?有利于病毒消失吗?

小阿振4999


如果不按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说的话去做。带口罩,勤洗手,消好毒,严防死守。是不可能消失的。


梦幻141044736


进入五月份以来,我国大面积升温,尤其是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升温比较明显,局部地区甚至已经超越了60年内的气象记录,这在以往的气象数据当中是极为罕见的。

极端高温体现

只不过这样的极端高温属于气候异常的临时属性展现,因为还没有正式进入夏季,即便气温已经飙升到35度、37度,但毕竟当前春季还没有过完,尤其是在24节气体现比较明显的黄淮流域,还没有进入立夏节气。近几天的气温升高确实不算正常,大概率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局部极端体现,而且后期异常可能会呈常态化。

高温与病毒的关系

另外问高温是否有利于病毒的消失,从病毒的存在属性上来看,高气温确实能够迅速杀灭病毒,因为病毒不能脱离宿主独立生存,而暴露在高温以及高紫外线环境之下消亡的更迅速,从这点来看,当前的高温还是比较利好的。但这可不代表我们可以丢弃防护措施,不能将健康寄托在天气之上。

高温时长规律

当然,目前黄淮流域的高温天气只是短暂性的,根据气象预报显示,高温只会持续3到4天,气温恢复正常以后,黄淮地区又会重新降温,毕竟黄淮的高温属性没有长江以南那么明显,过几天正式进入夏季以后,长江以南只会更热。


地理有意思


综合一些权威专家,对楼主的提问作简单的剖析:

温度升高会影响病毒的生存时间,但不会影响它的传染力

1.目前研究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更怕热还是更怕冷?

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病毒在4℃合适维持液中为中等稳定,-60℃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但必须达到一定温度且超过相应的时间才能灭活病毒。

2.环境温度是否影响此病毒传染性?在不同地区(如东北和海南)的传播是否有区别?温度升高,病毒的传染性会下降吗?

在室温条件下在不同体液、甚至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10天不等。温度主要影响病毒的生存时间,不会影响其传染能力。

因为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所以通过各种方式灭活病毒和采取多方位的防护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3.高温多少度、持续多长时间才对病毒有杀灭作用?高温环境消毒?开空调暖气是否有作用?

病毒对热敏感,当达到56℃的温度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但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暖气温度也达不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新冠病毒与温度关联目前仍在非常矛盾的探索和求证中。

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团队2日在英国《柳叶刀·微生物》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测试了新冠病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温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稳定。4摄氏度下,培养基中的新冠病毒在14天后仍保持稳定;22摄氏度下,病毒能够保持稳定一整天,7天后病毒传染性降低至0.1%;37摄氏度下,病毒仅能保持稳定3至4个小时,传染性在1天后就降至0.1%。

但中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8日在《欧洲呼吸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的研究说,从在中国城市传播情况来看,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气候因素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种疫情模式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似,当气温超过45摄氏度时,MERS病例数仍在增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怡芳教授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受实验数据制约,对于温度及疫情分析的范围比较窄,该结论能否扩展到全球还存在疑问。

美专家对气温与新冠病毒的关联度的新论断

当地时间4月12日,医学类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回归分析研究,指出从3月中下旬的数据来看,22.5摄氏度或是一个重要“断点”,地区平均最高温度达到22.5摄氏度以上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率将大大降低。

由于温度与季节的不同,较严重的COVID-19疫情与南北纬度30度或以上的地区之间存在关联。

该研究题为“Evidence that higher tempera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OVID-19 in pandemic state, cumulative cases reported up to March 27, 2020”,文章作者为来自美国医疗器械制造商Terumo BCT的工程师、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Michael Triplet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3月14日至3月27日的新冠肺炎(COVID-19)累计确诊患者等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Triplett发现COVID-19发病率与纬度30度或以上的地区之间存在关联。气候数据还显示,平均最高温度超过大约22.5摄氏度,新冠病例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安全防控更重要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领域学者迈克尔·斯金纳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可以设想在多数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国家中,新冠病毒主要在住户内以及住户之间传播。相比之下,住户间传播在更长距离下发生,比如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类传播很可能会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但很难计算这种影响有多大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病毒学荣誉教授克里斯·伯勒尔认为,病毒在冬季更容易传播的一大原因是“人们常聚集在一起”。比如学龄前孩子夏天都在阳光下活动,彼此之间没有太多身体接触。在冬天,他们待在室内并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

温度对新冠病毒产生的任何影响,都不会像通过隔离措施限制其传播那样重要。

无论气温是否升高,在全球疫情没有完全控制前,我们永远不要掉以轻心。只要疫情还在,防控与隔离永远放第一位。

例如,隔壁的印度虽然属于气温较高地区,但依然让人很不放心。

印度前天日增新高,感觉离王炸不远了,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